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南阳 >> 走进南阳 >> 印象南阳 >> 浏览南阳

寻找汉画传拓的南阳记忆

2013/10/22 11:27:51 点击数: 【字体:

寻找汉画传拓的南阳记忆


寻找汉画传拓的南阳记忆


寻找汉画传拓的南阳记忆

  以传拓技艺拓制的汉画《福禄献寿》 本报记者 司马连竹 翻拍

寻找汉画传拓的南阳记忆

  刘东阳(中)在国家图书馆中国传拓技艺展现场表演。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视与保护力度不断加强,国宝南阳汉画作为全民族的瑰宝也愈发受到广泛关注。

  “南阳汉画”的命名人是鲁迅先生,他曾出巨资专门收集南阳的汉画拓片,盛赞“唯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鲁迅全集》第13卷第207页)。然而,与书法碑刻、金石器物、立体造像等早已形成成熟体系的艺术门类相比,汉画学尚显稚嫩。多年来,在官方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南阳汉画的理论解读成果日丰,而传拓技艺作为再现汉画艺术的重要载体,本土优秀作品和传承人才稀缺,更处于少人问津的尴尬地位。本期人文地理通过对本土民间传拓技艺传承者的采访,试图唤起人们对此的关注和重视。

  形神兼备藏玄机

  汉画传拓技艺生机无限

  南阳汉画像石风格粗犷豪放,不拘泥形象的细节特征,多借助于石材的天然肌理来表现,具有行草书法的笔法特征,轮廓多为圆弧曲线,展现出浓郁的楚文化风韵。简约娴熟的雕刻技法、挥洒自如的线条运用、夸张变形的物象造型、主题鲜明的构图形式、寓巧于拙的表现手法,以形写实的创作理念、豪放浪漫的艺术张力、活力四射的强劲动感、震撼人心的恢宏气势,共同构成了南阳汉画像石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随着近年来南阳汉画的价值逐渐为外界认可,不少民间汉画学者也不遗余力地向外推介南阳汉画。当南阳汉画呈现在国内收藏大家眼前时,汉画那超乎想象的题材、精美卓绝的内容总是能够震惊四座,但拓片本身拓制工艺却往往被人诟病。怎样拓制出既神髓毕现又品相高雅的汉画?这是摆在南阳汉画研究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有一次,在传拓大师马国庆家中,刘东阳见到了让他毕生难忘的情形:一尊青铜器皿经马国庆的妙手巧拓,辅以线描、绘画、剪纸等技法,在纸上活灵活现地呈现出器物的形态,且比原物更加直观生动。认识到传拓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后,刘东阳虚心求教,经过潜心揣摩,将传拓技艺与南阳汉画相结合,在传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技艺手法和理论。

  2012年6月9日,由国家文化部主办、国家图书馆承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典籍记忆系列展之中国传拓技艺展首次进行展演。南阳民间汉画学者袁祖雨、刘东阳等受邀在活动中展示汉画精品拓片,并现场演示拓制技艺。随后,国家图书馆将这批汉画拓片收入馆藏。9月7日,中央电视台鉴赏论道栏目举办首届中外收藏名家暨鉴赏论道国际研讨会,刘东阳作为特邀嘉宾在大会发言,论述南阳国宝汉画源起和文化内涵,他的汉画传拓作品“南阳第一龙”被央视收藏。12月28日,由国家图书馆、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片石千秋——中国南阳汉画像石120品拓片展》在国家图书馆举办,所有展品全部来自南阳民间汉画学者的收藏。

  墨浓纸淡容万物

  神奇的古代立体复印法

  传拓俗称拓片,相传,东汉晚期由于临摹习字的需要,传拓应运而生。“传拓”一词最早出现于《隋书·经籍志》:“其相承传拓之本,犹在秘府。”隋唐时期,这种习字方法为上层士大夫普遍采用。两宋阶段,随着金石学的形成,传拓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甲骨、陶文、陶范、封泥、古玺、铜镜、瓦当、画像砖石、文字砖瓦、造像、摩崖、墓志、经幢等都可以成为传拓的对象。

  自宋以来,传拓种类繁多,如宋之毡腊拓、隔麻拓,明之套拓、色拓、烟煤拓,清之洗碑拓、镶拓、堆墨拓等,这类拓法多用于平面浮刻。而传拓中,难度最大的是全形拓。它可以把立体的金属器皿、石雕造像等原貌复制到宣纸之上,如同器物的影像,在近代照相技术未普及之前,它是保存器物影像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是有些传世器物,原器遗失,只有全形拓得以保留下来。

  传拓技艺发展到当代,无论是技术还是理论都达到了高峰。中国当代传拓技艺传承人的代表人物,《中国传拓技艺通解》作者马国庆,曾用宣纸在活鱼身上拓制出一张“活拓鲤鱼图”,用墨的层次将鲤鱼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宣纸上,拓完之后,鱼儿放归水中依然鲜活。冯其庸先生对此推崇备至,呼为“神乎其技”。

  传拓是一门集金石学、考古学、美学三位一体的高层次艺术门类,是对历史和文物最后的保护。文物等遗存因为战争等因素会毁失,而传拓则作为一种技艺可以被永久保留,中国书法千年兴盛不衰,传拓技艺作为书法艺术传承的主要手段居功至伟。拓片历来受到贵族王公、文人墨客的青睐,为收藏家所珍藏。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就有“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之语。

  “一幅形神兼备、品位高雅的拓片,价值往往超过了原作本身,自古以来,就把好拓片称作仅次于真品的‘黑老虎’,反映其价值之高。”现担任南阳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汉画砖石专业鉴定委员会主任的刘东阳说,研究、展示汉画像石,以拓片形式最为科学,拓片是最能体现汉画像石魅力的方式。“汉画是从原物上直接拓印下来,所以原物的大小长短、粗细深浅、花纹的阴阳明暗都能表现得自然逼真。拓制精美的汉画,别具金石韵味。因其不但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拓片本身带有的斑驳痕点,更是令人发思古之幽情,具有纸笔书写所没有的趣味。”

  “最早国画”有大美

  触摸千年前的厚重内涵

  鲁迅先生曾给南阳汉画以科学的定义,希望汉画能给现代中国美术提供借鉴,希望汉画中所涌动的奔放和自信能注入国人的灵魂。因而,南阳汉画也被称为最早的国画。

  汉画的拓制过程,融合了独特的捶拓工艺和拓工的风格、见解,实为二次创作,使汉画成为珍贵的艺术品。汉画甚至比原石更加动人心魄,给人以强烈的审美震撼和收藏欲望。汉画由于捶拓年代的不同和捶拓者水平的不同,价值也有很大区别。捶制出好的拓片,不仅要求捶拓者具备高超的技艺和独到的审美,而且要求捶拓者“入静通慧”,将每一拓包都拓得恰到好处。

  净手,焚香;调墨,备纸。在白河南岸的一间静室中,刘东阳手执一本《南都赋》,如老僧入定般静坐良久,方起身开始拓制一片汉画像石。“传拓是绵延千年的珍贵技艺,南阳汉画像石是汉代创造的民族艺术瑰宝,面对它们,个人是渺小的,必须礼敬有加。”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拓技艺在南阳的传承者之一,刘东阳创立了“汉风堂”工作室,专心研究汉画传拓技艺。

  刘东阳告诉记者,拓制汉画过程相当漫长。先期需精选纸墨,因石上纸,然后是扫石,润石,上纸,扫纸,捶纸,观纸,待纸微青泛白七分干时,方调墨上包,千拓万点,层层湿墨。此外,拓画还要应对天时四季,非气候温润的春秋不拓,拓制时要保持心情恬淡,将对画像石的理解和感情融入其中。

  “一幅上乘的拓画,展现的是创作者和拓制者的共同情怀,凝聚了两者的精气神,今人的感悟,古人的心境,缺一不可。”刘东阳说,能够称为艺术品的拓画,是原创画家、石雕艺人、传拓艺人三位一体的完美融合。那些拓画的工艺大师,惜墨如金,一张拓片,由大小拓包无数次无数遍捶拓而成,不洇,不透,润而不焦。精美的汉画,不只是要达到准(准确反映原石信息)、匀(用墨均匀无污点)、净(边缘干净整洁)的标准,而且必须独具艺术品位。同时,避免“乌乱僵”,乌指墨色不匀,乱是主题不鲜明,僵是说作品生硬。

  “传拓是墨和纸的艺术,也是黑和白的艺术,汉画更需要坚守执黑守白的底线。”刘东阳表示,拓片通过黑与白的对比,表现虚与实的相生,暗含汉代的天地阴阳观念,“墨分五色,黑代表有,白代表无,在虚实有无之间,天地万物规律运行。汉人崇尚天人合一,审美观朴素,简洁而大气,汉画的黑白是大繁化简的最高深艺术形式。”他说,汉人将对大自然的理解融入艺术创作之中,而后世人用纸、墨、水糅合而成拓片加以传承,这其中蕴含着“生生不息”和“对立转化”的哲学观念,非穷其一生进行揣摩,方能精妙掌控。

  “传拓南阳汉画,我亦将一生上下而求索。”刘东阳说,他希望南阳汉画通过传拓技艺,再现汉家雄风,使得今人可以与传统文化的灵魂对话,找回属于汉民族的记忆。本报记者 司马连竹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南阳日报(2013-10-1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