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南阳 >> 走进南阳 >> 印象南阳 >> 浏览南阳

南阳汉文化集锦(一):南阳汉画

2013/11/9 14:51:41 点击数: 【字体:

    南阳汉画是中华民族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艺林中的一朵奇葩。南阳汉画起于西汉,鼎盛于东汉,余波及于魏晋,存世画像集中于南阳一带,“举凡意之所向,神之所会,足之所至,目之所睹,无往而非汉石也”(《南阳汉画像汇存》,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丛刊甲种。)。它以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丰富多彩的画像内容和众多出土的数量而驰名中外。南阳汉画是南阳汉代文化中的精粹,它包括画像石和画像砖两大类。
   
    汉画产生的历史背景
   
    南阳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
   
    南阳地处南阳盆地,位于伏牛山之阳、桐柏山之阴,南蔽荆襄,北控汝洛,土地肥沃,气候湿润,宜于人居。考古工作者在南召县云阳镇小空山发现了距今四五十万年的“南召猿人”。这说明南阳先民很早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南阳市现已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80余处,出土了大量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夏代时,传说全国划分为“九州”,南阳位于豫州的南部,地近夏都为夏人腹地,亦为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商朝时,南阳是作为夏王朝的属国“南乡”而出现的。
   
    周朝时,南阳先后封申、吕、谢、应、邓、唐等国。周天子始终把南阳作为稳定其东南局势的重镇。《诗经·大雅·崧高》云:“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宜……登足南邦,世执其功。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谢人,以作尔庸……往迹王舅,南土是保。”周宣王把他的舅父申伯,封到谢地,以对付楚国。
   
    春秋战国之际,南阳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而成为各国争霸的要地。在很长的时期内,南阳处于楚国的管辖范围。在今淅川县境内发现了大批楚墓,楚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在南阳市宛城区、卧龙区、方城县、新野县等地也发现了一些楚国的遗物或遗迹。有不少专家、学者认为,楚都丹阳即在今淅川县境内。秦国败楚之后,于公元前292年“攻楚,取宛”。次年,秦昭王封其舅父魏冉于穰(今河南邓州市),占据了南襄盆地的西部。之后,楚国战胜韩国,于公元前272年,“初置南阳郡”,郡治于宛城。南阳的生产获得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冶铁业的发展比较迅速。宛城是全国重要的冶铁中心之一。
   
    汉代时,南阳有了更大的发展。南阳汉画像石的产生与南阳在汉代的政治经济地位有密切关系。西汉时,南阳郡地域广阔。《汉书·地理志》记载,南阳“户三十五万九千三百一十六,一百九十四万一千五十人。县三十六”。除管辖今南阳市外,还有叶县、鲁山、舞阳,以及湖北的随县、枣阳、谷城等地。宛城是西汉时的五都之一,与洛阳、临淄、邯郸、成都齐名。东汉光武帝刘秀发迹于南阳,他的28个部将(俗称二十八宿)中有10多个是南阳人,东汉时南阳有“南都”、“帝乡”之称,是皇亲贵戚聚居之地,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之一。
   
    两汉时,南阳郡的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南阳是当时的重要冶铁基地之一。在今南阳市北关瓦房庄一带有12万平方米的汉代冶铁遗址。该遗址出土了17座炉体,以及各种铸范和许多铁制工具。此外,遗址中还发现有鼓风管以及大量炭渣,反映了南阳汉代冶铁业的繁盛情况。冶铁业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工具的改进。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南阳地方官吏十分重视兴修水利。西汉时的召信臣,东汉时的杜诗在南阳任太守期间兴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召信臣、杜诗兴修水利,造福百姓,被人合称“召父杜母”。当时的南阳物产丰富,经济发达,商业繁荣。《盐铁论》称其为“商遍天下,富冠海内”。
   
    南阳汉画像石的产生与汉代的厚葬习俗也有着很重要的关系。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厚葬之风,至汉代尤甚。在儒家思想中,孝占有重要地位。汉代人崇尚孝道,汉朝推行以孝治天下,把“孝”作为维系家庭关系的基石,汉代人的孝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对老人日常饮食生活的照料;二是厚葬。汉武帝曾经下诏说“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饱,今岁首不时使存问视长老,又无布帛酒肉之赐,将何以佐天下子孙孝养其亲?”《后汉书·荀淑传》云:“汉制使天下诵孝经,选吏举孝廉。”一些人企图以厚葬获取孝顺之名,达到欺世盗名的目的。《盐铁论·散不足》云:“今,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汉代提倡厚葬的原因还在于,汉代人具有灵魂不灭的观念,以为“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认为活人需要的,死人也需要。许多汉画像石墓都是仿阳宅建筑,有前大门、中大门、前室、主室等,有些还有车库。汉代人还认为,厚葬与子孙后代昌盛有关。上至皇亲贵戚,下至一般地主,无不崇尚厚葬。汉武帝即位后的第二年便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历时50余年。陵园规模宏大,极其豪奢。汉武帝修昌陵时“卒徒工庸以巨万数”。东汉时陵墓规模更大。和帝慎陵380步见方,安帝恭陵高达15丈。正如王符《潜夫论·浮侈篇》所云:“京师贵戚,必欲江南(木需)梓、豫章(木便)(木冉)。边远下土,亦竞相仿效……工匠雕治,日积月累,计一棺之成,功将千万……东至东浪,西至敦煌,万里之中,相竞用之,此之费功伤农,可谓痛心。”
   
    在汉代厚葬之风的影响下,南阳豪强地主纷纷用雕刻有画像的石材(石条或石板)营造冥宅大墓。南阳汉画像石由此应运而生。而南阳汉代发达的冶铁业,又为在石头上雕刻画像提供了锋利的工具。考古资料表明,南阳当时已出现了铸铁脱碳钢。这是将生铁在半溶状态下进行炒炼,以脱碳成钢。这样制造出的钢质工具要比铁器锋利得多。南阳盆地多山,又为建造画像石墓提供了广泛的石料。这些都为南阳汉画像石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南阳汉画像石的产生也是有其艺术渊源的。它既承袭了前代艺术,又受到同时代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并有所创新和发展。
   
    在汉代以前,南阳先民们已经掌握了雕、塑、刻、画的技能。南阳市有不少县(区)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不仅有造型的形式美,而且彩绘有模拟动植物的纹饰。南阳出土的春秋时代的青铜器。器表有浅浮雕和凹面阴线刻的各种纹饰。南阳汉画像石的形成是前代塑形和雕刻艺术的承袭和发展。汉代的其他绘画艺术,尤其是壁画对汉画像石的产生有更为直接的影响。从现今发现的大量壁画、帛画、漆画、画像砖来看,汉代雕画之风甚盛。汉代绘画用于表彰功臣、眷恋所爱、装饰器物、崇拜神仙、美化殿堂。汉代人认为人死而灵魂不灭,人在阳间所需要的,在阴间也应拥有。所以便在冥宅中雕绘各种画像。由此,便形成了汉代画像石刻艺术。目前,我国共有12个省区出土汉画像石。主要有河南、山东、江苏、四川、陕西、山西、湖北、江西等,尤以河南南阳、山东苏北一带、四川、陕北最为集中。南阳是我国出土汉代画像石最多的地区之一。迄今为止,南阳市出土汉画像石的总数约有2500余块。主要分布在南阳市卧龙区、宛城区、唐河县、邓州市、方城县、内乡县、镇平县等地。汉代南阳郡所辖的襄城县、随县、枣阳县也出土有汉画像石。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南阳市委统战部(2011-7-1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