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南阳 >> 名人名家 >> 逸闻趣事 >> 浏览南阳

抗日游击司令梁雷

2014/12/29 9:22:06 点击数: 【字体:

    七七事变后,山西的广大青年学生在牺牲救国同盟会的影响下,纷纷投入抗日救国的各条战线。1937年8 月初,在河南省杞县大同中学以任教为掩从事革命活动的共产党员梁雷,被派到山西国民师范任教。

    接着,梁雷参加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很快被委为绥远省牺盟特派员。接事没几天,绥远失陷,雁门关吃紧。原右玉县长望风而逃,山西省政府遂任命梁雷为右玉县县长。牺盟总会亦任命梁雷为牺盟总会雁北战时工作委员会主任兼牺盟雁北游击司令。与此同时,中共北方局决定将山西工委改为省委。1937年9月13日,赵仲池、梁雷受中共山西省委和牺盟总会的派遣,率刘华香(即刘明生)、柏玉生、郭子杰、王平(即王默平)、国民师范学生李寒、任晨等十多人,带电台去雁北。行至代县阳明堡,遇到了从大同撤出的牺盟大同中心宣传委员李林和从雁北各县撤出的特派员武养民、韩燕如、傅生麟等。经商量研究,决定把几方面的力量汇集到一起,共计二十余人,同赴抗日最前线的左云、右玉、平鲁、朔县、偏关和绥南地区,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这一支抗日队伍,在梁雷和赵仲池的率领下,以饱满的精神,风尘仆仆地从代县阳明堡不顾艰险地向西北进军。一出雁门关,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荒凉景象,秋风飒飒,路过一些村庄,连条狗也看不见。在此情景下,梁雷谈笑自若,不时用他那鼓舞者的声音激励着同志们。正像他后来给姚雪垠的信中所说的:他正在导演着一幕戏,背景是荒山加荒山,演员是雁门关外十三县的游击队员,观众是四万万五千万不愿作奴隶的中华儿女。这确实显示了他的宏伟气概。

    走了一天一夜,-行人到达了平鲁县。这里群山环抱,城墙弯弯曲曲蜿蜒在山腰间,城中有-条大沟。从军事上讲,这个城是不能守的,只要几个山头被占领,敌人居高临下,对城中一切便了如指掌。这时旧政府工作人员已经散伙,旧县长逃走了,全城人心惶惶,只有屈健、康庄等几位中共党员留在这里做发动群众的工作,准备对敌斗争。梁雷了解到屈健他们坚持不离开平鲁,准备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的情况后,精神为之一振,热情地同他们边走边谈,询问平鲁县的敌我情况及同志们的打算。梁雷说,他是遵照党的指示,同平鲁的同志一起来打游击的。在谈话中,梁雷那坚毅的性格,不倦的表情,给在场的同志以很大的鼓舞。
    当时,城内的人听到红军来抗日的消息,人人奔走相告,纷纷到城外欢迎,老年人激动地流下眼泪。有几个老人跪在地上说:“你们是救我们来了!”梁雷把他们搀起来,一同走进城内。当梁雷听到阎锡山的县长携款逃走的消息,立即派了几个武装人员追出城去,下午便把那临阵脱逃的县长抓了回来。梁雷当众宣布,旧县政府人员在敌人尚未侵入时,不顾父老兄弟的疾苦,弃城逃跑,给予撤职,听候处理。

    在城里住下后,梁雷和赵仲池当日就给同志们布置了宣传群众、侦察日军活动情况的任务。9 月下旬,他们得悉敌人将向平鲁进犯,梁雷一面留下少数同志动员群众转移,一面组织多数同志撤到平鲁城西开展游击战争。当撤到平鲁西的达达井时,有少数人要求撤回太原去。梁雷和赵仲池商定,让大家民主讨沦,去留可以自便。在这次讨沦会上,梁雷坚定地表示,要留在雁北开展游击争,与敌后群众共存亡。举手表决时,梁雷首先表示留下不走。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大多数同志留了下来,只有少数人回太原去了。以后,梁雷与赵仲池研究并经大家讨论商定,为便于和晋西中共的组织联系,决定把队伍转移到晋西北的偏关去。

    偏关,古为三关首镇。与雁门关、宁武关合称外三关。地处晋西北隅、山西内蒙交界处,以黄河为界,自古为兵家要地。估计日军进攻太原,还不会马上到这里来,人心比较安定,便于建立抗日根据地和开展雁北、绥南的抗日工作。梁雷、赵仲池带领一行人,经过五眼井、水泉堡到达偏关城以后,找到了牺盟特派员马孔智、张国瑞。第二天,梁雷和赵仲池派屈健、李精忠、苏绳武组织工作组,化装成农民回平鲁县西部农村组织抗日游击队。临行前梁雷嘱咐他们:“在敌后开展工作,首先应注意联系群众,多和群众交朋友,刻不容缓地发展游击队,为开展游击战做好准备。”他们在深入敌后开展农村工作时,牢记梁雷同志的嘱咐,广泛宣传群众,不久,就组成了近百人的平鲁游击支队,后来改称雁北抗日游击队第七支队。与此同时,梁雷、赵仲池派刘华香、柏玉生去偏关水泉、韭菜庄窝一带组织游击队,这支游击队也很快发展壮大起来,后来改称为雁北抗日游击队第六支队。接着又派李林在偏关城内组建游击支队,后来改称为雁北抗日游击第八支队。不久,这支队伍就发展到二百多人。

    十月中旬,中共北方局派郑林、胡一新、王宝珊从绥南来到偏关。中共晋绥边特委在偏关成立,书记赵仲池,组织部长郑林,宣传部长胡一新,军事部长王宝珊。边特委辖偏关、平鲁、右玉、山阴、朔县、河曲、怀仁、和林、清水河、丰镇、凉城等县。同时,由中共晋绥边特委主持,建立了中共偏关县委,由一二○师警六团民运股长王道三任县委书记,梁雷任组织部长,马孔智任宣传部长,李林任武装部长,还有张国瑞同志,共五人组成县委会。

    县委成立后,梁雷很快发展李寒和警卫员为中共党员,三个人组成了县委机关支部,开展工作。梁雷还与马孔智共同负责偏关城内党的组织建设工作,于12月在公安局建立了中共支部,发展任晨为党员,并派任晨任公安局巡官。于是,旧公安局基本上掌握在党的手中,公安员警逐步被改造成为一支抗日的武装力量。

    1937 年10 月中旬,八路军总部秘书曾山来偏关视察,并亲自到老营堡对东北军何柱国的骑二军做统战工作。晋绥边特委、牺盟雁北司令部派武养民到老营建立党组织,培训民兵自卫队,并做何柱国的统战工作。临行前赵仲池、梁雷对他的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后来证明这些工作是有成效的。

    其时,偏关在边特委和牺盟雁北司令部领导下,不仅建立了党的组织,而且成立了抗日人民团体。如战地动员委员会、农民抗日救国会(农救会)、青年抗日救国会(青救会)、妇女抗日救国会(妇救会)、儿童团等组织。因边特委和司令部驻地在偏关,因此,从偏关推开,使整个雁北地区能够迅速建党、建政和建立了地方武装,人民团体组织也得以广泛发展。当时的偏关城里城外抗日战歌声入云霄,军号响亮,队列威武,群情激奋,秩序井然。这一切和梁雷、赵仲池等一批抗日先驱、优秀共产党员的辛勤忘我的工作是分不开的。

    同年冬天,在梁雷、赵仲池的领导下,举办了中共党员训练班、教师训练班、自卫队训练班。从这里培养训练了一大批抗日英雄,先后奔赴雁北抗日战线,后来又转战于祖国各地。

    1937 年8 月初,梁雷被委为右玉县县长后,由于雁门关外吃紧,没有到职。同年10 月25 日,山西省政府阎锡山电委梁雷为偏关县县长。自此,偏关政权就掌握在抗日进步力量的手里了,时李寒为财政科长,任晨为公安局巡官(均为中共党员)。


    边特委为了广泛宣传群众,由梁雷主持,创办了边特委机关报《怒吼》,报头是梁雷亲笔题写的。梁雷当时的工作,从他给姚雪垠的信中能更好地反映出来。1937 年冬,他给姚雪垠的信上写道:“这里现已无所谓战线,无所谓胜负,敌人的后方有我们的广大抗日人民,有我们的人民自卫军队(系游击队,不是各县成千成万的人民自卫队),已成立了十一个队,数队正与敌人血拼,第七队昨收复了平鲁,第六队前日收复了右玉。我于10 月25 日兼任偏关县县长及人民武装部长。从早五时忙到晚十二时,都是作的组织民众、武装民众、训练民众、保护生产、发动游击战争的事。在我们游击区内,已经坚决执行了我们的工作纲领。”

    一个月后,梁雷又给姚雪垠写去一封信,开笔就幽默而骄傲地写道:“现在我们还在这儿,没有死,也没有受伤……本月九日,敌人在朔县、神池、偏关之间的利民堡与我军激战,敌已被击退。否则,此地危险。偏关与我们未到前大不一样了。各村壮丁已全编为自卫队了。人民自卫队已经成立四个大队,每队二百余人。

    过去,我们组织的人民抗日自卫队,现改名抗日游击队,已发展至十三个队,分布雁北各县:与敌血拼。第六队之挺进队员二十余人,目前在朔县境击溃敌150余人,我未死伤一人,敌死伤十三人,丧失枪弹甚多。第五队收复了右玉,缴获枪一百支、无线电台一架,建立了抗日的民族政权(抗日委员会)。现正与第十一队及某部军取得亲密联系,向左云及绥远之凉城进发。第九队正要去收复和林、托县(亦绥远境)。第七队早已收复了平鲁,建立了抗日民族政权(革命战地平鲁县总动员委员会)……各队人数的增加使人吃惊。比如在右玉收复之第三日,一日内第五队增加一百六十多队员。可见人民恨敌之深,及其自觉之程度了。在杀虎口外,我们也建立了一队,可惜枪支太少,不然一定会发展更速。牺牲救国同盟会,尤其我们战时雁北工作委员会,是维护统一战线的最有利的团体。现在第×战区司令官,又委我为执法司令。我已组织了执法队在雁北及这里共处决了十三个大汉奸。此刻正进行调查各地阻碍抗日工作的人,逮住时是不会轻饶他们的。”

    梁雷在给姚雪垠的另一封信中写道:“天气越来越冷,但我们的血一天比一天热了,任务一天比一天重了,工作一天比一天繁重了。我们领导的部队奋十二个支队(一支队三大队,都是民众组织的)。右玉在斗争中成长壮大起来的人民自卫队增加,我们二次收复了平鲁,收复了右玉,保卫了偏关,在雁北各县开展了大规模的游击战,一直伸展到绥远的清水河及杀虎口外。不幸昨天传来消息,七日右玉二次失陷,我抗日游击×支队最后退出。血战五次,死四十余人。我们毙敌百余人,缴获步枪三十余支,俘敌四人。队长傅生麟亲到前线指挥,现正与敌游击中,敌不敢出城一步。今日上午又传来消息,昨(九日)晚六时半平鲁二次失陷。我全城男女老幼全部退出,县城已成死城。何××之骑兵军、×路军及抗日游击第七、六两支大队,已密切联络,进行游击战争,现敌我正激战中。偏关尚安静。”这些信件真实详尽地反映了梁雷当年的战斗生活和英勇顽强精神。

    1938 年2 月初,中共偏关县委书记王道三调回警备六团工作,八路军总部派丛烈光(山东荣城人)接任偏关县委书记。二月中旬,中共晋绥边特委奉命由偏关县进驻平鲁县,偏关县由晋西北区党委岢岚地委领导。这时梁雷和丛烈光等人仍留在偏关继续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活动。二月下旬,日军二十六师团后宫部侵占宁武、神池、五寨、平鲁等六县县城,伪蒙疆区竹内联队两千余人从朔县、平鲁向偏关县进犯。25 日,当日军行进至偏关马站堡时,八路军一二○师警备六团政委张达志在马站堡和东北军将领何柱国联合设置了伏击圈,痛创了长驱直人的日本侵略军。26 日,日军侵入偏关城后,继续向河曲进犯。28 日,日军又调伪蒙军李守信一千余人与日军汇合于偏关城。其时,丛烈光、梁雷和县委、县政府人员正组织群众转移,到偏关南山开展游击活动,县委、县政府驻在柏家嘴村,继续组织发动群众。3 月18 日,伪蒙军一部,由当地维持会配合,从偏关出发到磨老洼、楼沟等村抢劫粮食,因汉奸告密,我县政府驻地暴露,敌人遂奔袭柏家嘴村。当时,任晨正带着一个中队到老营一带打游击,马孔智带的游击队也被派往河曲一带,梁雷的参谋王宝珊带着部队驻扎在庄子洼村,柏家嘴村仅有刘佐的警察游击中队。当群众报告有军队向柏家嘴进发的消息时,敌人的枪已响了。刘佐同志带着中队战士与敌人展开激战。在指挥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梁雷、丛烈光组织掩护群众和县级机关人员突围。他们边打边退,最后离开柏家嘴村。丛烈光因穿着老百姓衣服,目标小,顺沟跑出来了;而梁雷穿着黑大衣,又因身体较胖,走得慢,目标大,敌人许多枪口对着他射来,不幸中弹牺牲。梁县长牺牲后,日军将其头割下来,悬挂在偏关城内及清水河城内示众。梁时年28 岁。

    梁雷牺牲后,1938 年《观察日报》长沙版登载了阎锡山电请行政院奖恤抗日尽忠守土四县长电文中说:“梁雷勇敢有为,热忱素著。”又说:“该县县城位居山麓,四面多高地,势难固守,敌军入侵后,梁县长即率同属队警在县境内实行游击,遇敌奋勇直前,猛冲不退,以至被敌包围,与员警等三十余人同遭惨害。”

    梁雷牺牲前后,他的好友姚雪垠1938年二、三月间撰写了《雁门关外的雷声》(后发表在1939 年《抗战文艺》第五卷第一期上)。1938 年7 月又在武汉《大公报》上发表了《悼烈士梁雷》。并于1981 年9 月8 日把这两篇文章收入《大嫂》一书,同时写了《跋》,以作纪念。

    偏关人民为了永远纪念梁雷烈士,当时将梁雷的无首遗体寄埋于柏家嘴村。建国后,在烈士陵园设置了梁雷烈士墓,葬其忠骨。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忻州在线(2014-12-16)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