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奚姓什么
2014/12/9 9:40:27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直是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名篇。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虽有人教版、苏教版等不同版本,但都收录了此文。在教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学生通常为百里奚姓“百”还是姓“百里”而争论不休,各执一词。为师者岂能不给个明确的说法?博览一番,解释如下。
查《辞源》、《辞海》、《百家姓探源》、《历代名人姓氏全编》、《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等比较权威的工具书,绝大多数记载的是百里奚姓“百里”,且多数有详细的介绍。个别书籍在以百里奚姓“百里”为通常说法的基础上,又指出“一说百氏”,但多数是提提而已,根本就没有任何说明。持这种说法的依据的资料很少,即使有一点点,也觉得理由很不充分。索性也不再去寻找了,仅现有的资料也就可以说明问题了。
从起源上说,持百里奚姓“百里”的大致有如下说法:
1.出自姬姓,以封地名为氏。周太王古公亶父的二儿子虞仲的子孙,周武王时被封于虞国(今山西平陆北)。春秋时,晋灭虞,虞大夫奚(虞仲的后人,即我们所说的百里奚)被赎往秦国,受封于百里邑,其子孙便以“百里”为姓,称“百里氏”。
2.以人名为姓。虞仲的后人叫奚,因住在百里乡,又称百里奚,他在虞国任大夫。百里奚的后代子孙就以他的名字命姓,称百里氏。
这两种说法,均与百里奚有关,并且认为百里奚就是这个姓的始祖。只不过是以其“封地”为姓还是以其“名字”为姓的问题还有争论,但这对于我们要明确的问题来说已经显得并不重要。所以觉得这种说法的可信度高。
“百”姓的起源主要有如下说法:1.出自上古,为轩辕氏部落首领黄帝的后裔。黄帝的后人有个叫百倏(《左传》作伯倏),他的后代子孙以“百”为姓,遂成百姓。
2.源于战国,始祖为著名道家列御寇的弟子百丰。
3.唐代高丽人有百姓,为高丽八姓之一。
这三种说法以第一种最为流行,即认同的人最多。并且认为这个姓的始祖就是百倏。这三种说法,目前我还没有查到有哪一种说法与“百里奚”有关联。所以就觉得百里奚姓“百”的说法的认同度小。
“百”和“百里”都属于比较少的姓氏,目前人口数均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百里”姓早期活动在河南、陕西一带,汉代以后在河南中南部形成郡姓望族,以新蔡郡为郡望,如今在山西平陆等地有少量分布。历史上有东汉末年任徐州刺史的百里嵩等名人。
“百”姓早期主要活动于今河南、山东一带,汉唐之际在河南形成郡姓望族,以南阳郡为郡望,如今在河南、北京、台湾等地有少量分布。历史上有西汉农民起义首领百政、元将领百家奴、清臣百龄等名人。
说到百里奚这个人物,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值得一读。如“五羖(ɡǔ黑色的公羊)大夫”的典故。百里奚少时家境甚贫,颠沛流离到齐国,不被任用;又至周,仍不被任用;后被虞公任用为大夫。公元前655年,虞国被晋国所灭,百里奚和虞君都当了晋国的俘虏,成了奴隶。这时,秦穆公向晋献公求亲,晋献公就把女儿嫁给他,同时把百里奚也作为陪嫁的奴仆之一送往秦国。百里奚不甘心做奴隶,就在半路上逃跑了,可不久又被楚人捉去,成了楚国的奴隶。秦穆公是个有雄心壮志的国君,一直在收罗人才,他听说百里奚是个有才干的人之后,决心把他追回来。他怕用重金去赎会引起楚国对百里奚的重视,就按照当时奴隶的身价,拿了五张羊皮,并谎称:“我们有个奴隶叫百里奚,逃到贵国,请让我们将他赎回办罪。”楚成王不知底细,就答应了秦国使者的要求。这时的百里奚已50多岁,秦穆公一连和他交谈三天,对他大加赞赏,封他为大夫,故称“五羖大夫”。后成为秦国一代名相,卒时,“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
再如“百里奚认妻”的故事:百里奚因家境贫寒,三十多岁才娶了妻子杜氏,生了一个儿子叫孟明视。为寻出路,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不得已而远走他乡。临行前,妻子杜氏一大早就起来,忙着为远行的丈夫做早饭。她“劈了门闩炖雌鸡”,宰杀了家中仅有的一只下蛋母鸡,煮了一锅小米饭,来为丈夫饯行。这个曾以乞讨度日的远行人后来辅佐秦穆公倡导教化,富国强民,渐成霸业,声名远扬……
百里奚未到秦国时,曾落魄回家看望日夜思念的妻儿,但他们已不知去向。面对眼前的凄凉景象,他不禁泪如雨下……
百里奚做秦相后,一天府中请客,让乐工在堂下奏乐。这时有一浣衣女主动请求演奏一支曲子,百里奚欣然应允。那女佣操琴唱道:“百里奚,五羊皮,可记得……熬白菜,煮小米,灶下没柴禾,劈了门闩炖母鸡。今天富贵了,扔了儿子忘了妻……”幽怨的歌声委婉地道出了百里奚的身世!百里奚惊讶了!他上前仔细盘查才发现眼前这位女子正是离别三十多年的结发之妻……夫妻俩抱头痛哭,在场的人无不潸然泪下。原来,百里奚走后,妻儿在家遇到荒年而流落到秦国,靠给别人缝缝补补维持生活,听说秦国任命的宰相叫百里奚,觉得可能就是自己的丈夫,于是便想办法去相府里做了洗衣女……秦穆公听到这件事很感动,特意赏赐了他许多东西,并拜他儿子孟明视为大夫。
司马迁在《史记》中高度评价了百里奚的功业,并赞其“功名藏于府库,而德行传于后世”。
百里奚的许多故事后来被拍成《大秦名相》、《五羖大夫》等电视戏剧。1957年,汉剧《百里奚认妻》被选入在中南海小礼堂向中央领导作汇报演出的剧目,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演出并与主要演员合影留念。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07年9月30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