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南阳 >> 传统文艺 >> 文艺知识 >> 浏览南阳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淮源文化的瑰宝——桐柏山歌(2)

2013/8/13 9:46:49 点击数: 【字体:

是有了,但内容狭窄,表现手法也较直白。

    桐柏山歌内容的广度和艺术表现的深度,都较其他一些地方民歌广泛得多,深刻得多,即有反映生活生产知识,劳动场面的,也有反映民间疾苦,男女相爱的,尤其是把历史知识、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等都熔入山歌,不能不说是桐柏山歌的一大创举。

    2、较固定的三段式表现手法

    桐柏山歌的固定格式为七言五句,表现形式大多采用比兴手法,即第一句说明内容,是唱什么的,二、三、四句是比兴,最后一句是点明主题,画龙点睛之笔。仅举一首为例:“姑娘打起青阳伞,好比鲤鱼跳上滩,鲤鱼上滩用网撒,撒网容易收网难。但愿鲤鱼不返潭”。

    第一句为起联,点明这是一首情歌。接着第二句就用了比喻。三、四句比兴展开,最后一句点明主题。通首比兴,尤其最后一句很有艺术技巧,简直是神来之笔,“谭”字谐音“谈”。即谈恋爱不要反悔之意,写得多么含蓄形象。这是其他地方民调中少有的。

    3、悠扬动听、宛啭高亢的曲调

    桐柏山歌还有其另外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的曲调悠扬动听、宛啭高亢,学唱极不容易。这也是它不易继承流传的原因之一。

    江南小调,壮族民歌,云南民歌、草原情歌都以欢快流畅、好记好唱见长。而桐柏山歌悠扬宛啭,高亢的声调非男高音,女高音所不能及。

    在演唱形式上也与其它地方的民歌不同。桐柏山歌,先是由一人起唱,而后是众人接唱,一替一句,交替唱完。

    三、桐柏山歌的拯救与继承

    作为淮源文化的瑰宝,极富地方特色的桐柏山歌,过去曾是田间、地头、河畔、山坡,到处无不飘扬着这悠扬婉啭的旋律,也曾作为地方民歌的代表多次进京做过汇报演出,深受共和国高层领导及艺术家的好评,近年随着现代文化的冲击,十年动乱的错误批判,加之一些老艺人的相继去逝,以及它的唱法复杂,难学,到了二十一世纪,很难再听到这优美动人的歌声了。如果在我们这一代,桐柏山歌从此在桐柏山销声匿迹,彻底失传的话,我们将会成为千古罪人。

    诚然,随着时代的前进,一些传统文化终归要被淘汰,流失;一些新型的文化形式则会不断涌现。但桐柏山歌这个淮源文化的珠瑰宝不管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或是保护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形式来讲都有极力拯救,继承之必要。

    拯救继承桐柏山歌这一传统民间艺术,要从加大宣传力度着手。桐柏电视台、电台应开设一个介绍淮源文化的专题节目。定期介绍、宣传、演播,以引起更多的现代人对之研究、学习,培养其爱好和兴趣。

    继承与拯救桐柏山歌这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要发挥文化单位主渠道作用。文联要组织写作队伍、整理、搜集、创作山歌;文化局,各乡镇文化站要极力作好传统文化的拯救、继承工作,培养新歌手,教唱新山歌。

    继承与拯救传统文化,县委、县政府要多组织一些类似淮源文化旅游节这样的活动,开展民间传统艺术调演、会演、擂台赛等灵活多样的文化形式,使桐柏山歌,桐柏民歌,桐柏小调,渔鼓、皮影、秧歌、旱船等独具淮源特色的传统文化得以很好地继承发扬,在五千年中华文明文艺宝库中永远闪耀着一枚璀璨夺目的明珠。(作者系桐柏县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科员)作者:袁大钦【原标题:淮源文化的瑰宝——桐柏山歌】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桐柏网 2005-1-1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