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梆,即南阳梆子 清嘉庆至道光年间(1796年—1850年),宛属各县大都建有宛梆戏班。咸丰三年(1953年),夏馆镇富绅张珊在内乡首办宛梆。尔后的百余年中,宛梆班子先后出现众多,此起彼落。
据说宛梆的出现源于明末清初,李自成率起义军从陕西转战河南时,把秦腔带到陕西商洛、河南南阳一带,后与当地民歌小调、民间说唱、民间音乐相结合而成。另一种说法为《中国戏曲手册》记载:明朝末年陕西一带的秦腔艺人因灾荒和战乱,向东流浪,沿途以演唱谋生,由秦腔融入南阳民间曲调,逐渐形成当今独具南阳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
今天内乡宛梆剧团已成为全国该剧种独一无二的演出团体。八十年代以来,政府多次拨款扶植,现有演职员工达百余人,演技高超绝妙,“做、打、念、唱”过硬,曾多次被电视台录像播放,颇受群众欢迎。
宛梆唱腔分本腔与假腔(花腔)。本腔用于唱词,音发丹田;假腔接于本腔之后,音发脑后,有音无词,高本腔八度,宛转动听,声如银铃。此腔为其它剧种所罕见,亦独特之处所在。宛梆曲调丰富,唱腔激昂,声腔高亢豪放。男声用大本嗓,给人以粗犷、豪迈、奔放、明朗的感觉;女生唱腔的高八度呕音花腔,娓婉清亮,配之主弦发出的“唧唧”声犹如鸟鸣,非常动听。无论是唱腔艺术抑或全国惟一性,宛梆都称得上是一个珍稀的剧种,被誉为“一绝”。
宛梆剧目共308个,其中传统剧目195个,移植的古装剧目和新编历史剧目57个,移植现代戏剧目56个。【原标题:独特的戏曲剧种—内乡宛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