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文物保护进入新纪元 先进仪器“大展身手”

2016/8/22 10:32:45 点击数: 【字体:

  8月11日早晨,新疆的自治区博物馆还未开馆,前来参观的观众已在门前排起长队。这与10年前博物馆门可罗雀的冷清形成强烈反差。颇具学者风范的刘炜副馆长向记者介绍了在国家和自治区的高度重视下,自治区博物馆近年来在文物保护工作中所取得的可喜成绩。
 
  “今年是文保工作经历的一个特殊年份,国家对文物保护的重视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刘炜说。
 
  在今年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做出重要指示。他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国家文明的“金色名片”。
 
  新疆是文物大省,刘炜介绍说,目前,自治区博物馆馆藏文物及各类标本资料10万余件,特色藏品为纺织品、纸质文书、彩绘泥塑以及古代干尸等,其中国家一级文物约占全疆文物总数的60%。比之于过去文物保护资金捉襟见肘的处境,现在的文保工作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已增长到每年2000万元左右。
 
  人员:从两三人到一支专业团队
 
  自治区博物馆展馆大楼后一幢安静的四层小楼,是该馆文物修复的大本营——文物科技保护中心。1968年,这里被称为保管部修复室,只有两三个工作人员。对文物的修复保护主要是靠修复师们的眼力和经验,修复文物的数量和质量都很有限。2010年,这里被正式组建为新疆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中心下设纺织品文物保护室、纸质文物保护室、泥塑及壁画文物保护室、金属及杂项文物保护室和囊匣室,专业技术人员增至17人。2014年建成的仪器检测分析室可完成纺织品、泥塑及壁画、纸质和金属及杂项等不同器物类别的科技检测分析。
 
  “就像好医院要有先进的仪器做技术支撑一样,我们文物保护也要有先进的仪器对文物进行健康评测,以便设计出更为科学规范的保护方案。修复一件文物,如同医治一个病人,要对其终生负责的。”刘炜说。
 
  新疆的生土彩绘泥塑文物、纺织品文物和纸质文物,因干燥的气候条件得以大量保存,在国内外都属罕见。但对新疆的文保工作者来说,对其进行保护和修复需要借鉴参考相关领域的经验外,还需要独自摸索和探寻。例如,过去我区的泥塑文物保护修复检测分析是一个空白,在进行阿斯塔那古墓出土泥塑彩绘文物修复时,为探明彩塑的彩绘、胎体及结构材料的主要成分,利用了X射线衍射仪、偏光显微镜、拉曼光谱仪、X荧光光谱仪、微生物培养法等科技手段,中心工作人员在大量模拟实验的基础上,探索出更为科学的保护材料及工艺。
 
  为了寻求更多的技术支持,2011年,自治区博物馆与中国丝绸博物馆合作建立了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新疆工作站。今年7月又与南京博物院合作建立了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新疆工作站。另外,自治区博物馆还与敦煌研究院合作,联手对泥塑及壁画进行保护修复;在金属器保护项目上得到了国家博物馆、西北大学和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技术支持,与上海博物馆合作开展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
 
  现在,自治区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吸引了一批具有专业素质的80后、90后年轻人参与进来,他们在老一辈修复师传帮带的同时,还经常被派往合作单位进行学习和培训,依托国家文物局的文物保护项目,“以干代培”,掌握了更多更好的专业技能。
 
  成绩:修复文物2000件
 
  1959年落成并开放的自治区博物馆是新疆唯一一家一级综合性博物馆,新馆于2005年在原址上建成,二期也即将动工。
 
  新馆成立以来,共保护修复文物达2000件(套),制作囊匣有1000套,仿复制文物近300件。共申请参与保护修复项目12项,获批资金已超过2500万元。其中国家文物局批准重点保护修复项目为9项。
 
  其中,受人瞩目的吐鲁番阿斯塔那泥塑文物保护项目一期已结项,共有50件文物得到了完善的保护和修复。山普拉古墓群出土的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项目二期也已接近尾声,计划完成148件文物的修复保护工作。
 
  “文物保护工作任重道远,现在还需要有更多的专业人才投身于这个事业,热爱它,敬畏它。”刘炜说。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仪器信息网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