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会议于7月16日在京举行。会议总结回顾了第四届理事会的工作,修改了协会章程,推举了第五届理事会领导机构、理事会理事,明确了新一届理事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杨华山担任协会会长兼法人,于今任常务副会长,李仲华等六人任副会长,齐振祥任秘书长。来自于全国各领域的111位专业人才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专家学者任理事。
会议指出,从2016年起,我国将实施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协会将启动部署开展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十三五”规划研究工作,深入分析“十三五”时期面临的新形势、新环境和新要求,研究提出少数民族文物保护事业“十三五”发展的新思路、新重点和新路径。为配合国家战略、国家民委任务、文物保护发展目标做好谋划。
作为我国文物工作、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协会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创新精神,依托民间交往的平台和渠道,进一步发挥非政府组织特点和优势,官民并举、以民促官的交往特色和领域广泛、渠道多样、内容丰富、方式灵活的长处,不断拓展民族文物对外交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事务,扩大与国际组织及相关机构在文物保护、管理、研究、利用等领域的全方位、多层次交流合作,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文物工作方针服务。
杨华山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动指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按照少数民族文物保护事业的工作方针和根本任务,抓调研,抓具体,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民族工作、文保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和完善民族文物保护工作内容,深入开展民族文物保护和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弘扬、开发工作,着力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民族文物保护工作各项业务和协会内部建设都取得了新的进展,成效显著。”
于今代表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做了工作报告。在报告中回顾了第四届理事会的五年工作,并对第五届理事会工作进行部署。
于今介绍说:“协会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特点和优势,积极而广泛地开展交流与合作,工作领域日益扩大,形式日趋灵活,内容更加丰富。在宣传贯彻中央和国家民委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部署,宣传贯彻《文物保护法》,团结关心、支持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事业的各界人士和团体,协助政府做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工作;服务国家战略,有效增强全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积极贡献。”
于今表示新一届领导班子将研究制定出台《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理事会员自律规则制定办法》,健全自律规则制定制度,用改革的精神全面加强非政府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和监督制度建设,提高理事、会员的学习力、执行力、创新力和非政府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中国的少数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物,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民族文物和民族习俗除历史遗物外,广泛存在于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它们也处在不断的演变、消失之中。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很多珍稀的民族文物已近绝迹,若干尚待科学记录研究的民族习俗正在发生变化,一些民族传统工艺面临失传的危险,大量民族文物不断流往国外。这种情况任其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由杨静仁、伍精华、任英、吕琳等同志发起的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于1993年6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注册登记,在北京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