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渡沟的路上,心中还有几分疑虑,重渡沟还是那么美吗,而当我再次跨入重渡沟景区,却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是啊,重渡沟的确变的更靓了,靓的越发认不出来了……
魏 魏 青 山
八百里伏牛山特别垂爱峦川,在此留下了浓重的山水妙笔,而重渡沟更是妙笔生花,完好的植被把此山装扮得郁郁葱葱,让人觉得越发深沉而含蓄地透着温柔。站在高山之上,但见云雾缭绕,峰峦叠嶂,好一幅北国山水画廊。
我爱山,爱欣赏荒凉凋敝的苍山,有着老者的淡薄与深邃;爱欣赏雄壮险拔的奇山,有着长者的干脆与气魄;也爱欣赏绵延婉转的青山,有着少年的懵懂与灵活。如今我开始欣赏眼前这些带着丝丝墨绿色哀怨温柔的山,心仿佛完全被它包容并随它一起跌宕起伏、忽明忽暗......
潺 潺 溪 水
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了这一方青山碧水,我凝望这水,静静地流淌着;象一个娴静的少女,又象一位守望中的妇人,那份温柔,那份哀怨,点滴间让我感觉到一种心灵的震撼。赤脚入水感受柔柔的水流,别是一份惬意。拿起一颗小石子,轻轻抛向水中,水面激起了圈圈的涟溢,那柔柔的涟溢在阳光下煞是亮丽。仔细观察,重渡沟的水不像别处的山涧溪水碧绿可人、涓涓脉脉,这里的水过于洌,令人心畏,每过一潭一瀑,都能感到寒气逼人,慑人心扉。飞虹瀑布:狂放不羁,千丝万缕的水柱直线垂下,溅起点点水珠直扑胸怀,酿成的水汽渗入人的毛骨,让人心寒胆颤;泄愤崖瀑布:一波三折,冰粉玉碎;像把冰冷的利剑发着寒气。在这里水的狂放,水的轻俏,水的张扬,水的柔美无处不表现的肆意汪洋、酣畅淋漓;金鸡谷瀑布:水自鸡嘴蜂拥而出,缝崖成瀑;后又被鸡胸怀揣,鸡脖、鸡头、鸡眼、鸡嘴清晰可见,抬头望去,瀑布象一个醉卧的少女,凝脂般的肌肤、柔媚的姿态、醉人的清寒......但那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翩翩的舞姿,又给人以醉酒的感觉。继续往上走,不时会看到令人荡气回肠、动人心魄的景色:哗哗流淌的溪水以及跳跃的道道瀑布。这些瀑布形态各异:小的如珠帘倒卷,(像是一幅幅横挂在半空中的彩帘,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七彩光环,)如梦如幻;大的如飞虹贯日,一泻千里,让人领略到“飞流直下”的宏伟气魄。河水猛烈地敲击着谷底的岩石,发出了雷鸣般的响声,溅起一沟的清爽和激奋。
最上边较大的泉应属剑插泉,相传刘秀到此人困马乏,刘秀看了山势,抽出宝剑,高喊“水出来”,一剑插地,剑拔水出解了兵马之渴。从此从山体内流出这碗口粗的清泉日夜流淌,永不停息,据当地一位老乡讲,此泉无论天旱少雨还是充沛雨季,始终流淌着这么大一股泉水。站在泉眼口,望着流出的琼浆玉液,心情别提有多么的惬意,弯腰下蹲掬一捧流出的山泉,轻呷一口,甘爽清冽……
幽 幽 竹 林
如果说山是重渡沟伟岸的身躯,水是重渡沟日夜流淌的新鲜血液,那么翠竹则是镶嵌在山水间的颗颗碧玉。走过蜿蜒崎岖的林间小道,带着一种近乎于神秘的感觉进入竹林,眼前是满世界柔和宁静的青绿,阵阵竹叶的清香沁入心扉。当你躺在松软的竹林里,望着棵棵碧绿的竹子,是那样的挺拨,排列如此错落如此密致,好象是竞相生长,直上云天,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沐浴阳光。微风吹来,只是扭动一下苗条的身材,任由叶子去窃窃私语。竹林间蜿蜒流淌着一条小溪,溪水清澈见底,那种意境,那种心态刻骨铭心,面对此情此景,我们收起东方人的矜持与含蓄,放开喉咙大吼一声,使我们的身心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涤荡;晚上协好友慢步来到竹林边,那种幽静,那种释然。望着远方昏黄的灯光,身边溪水流淌的叮咚作响,让人陶醉,让人舒畅。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竹一叶都那么有灵气,如同进了世外桃园。逃脱水泥建筑物的包围,远离都市车水马龙的喧嚣,此时的你打开思绪的闸门,在这和谐的自然美景中自由徜徉吧!
纯 朴 民 风
走进竹林深处,来到翠竹掩映之下的山乡农舍。热情好客的主人,忙迎我们坐在浓绿的葡萄架下,端上杯杯澄黄的香茶,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这里的民风依然朴实如初,老乡的笑容同样憨厚可亲,招待游客的饭菜仍旧美味可口。上山路上,经过一个摊点,一位慈祥的老大娘,经营着她从远处背来的山货,还有一袋灰色的山梨,岁月的沧桑也遮挡不住那曾经的清秀面庞。只见她笑吟吟地望着我们 ,热情地请我们歇息,按价三元卖给我们九个梨,可老大娘执意再给五个梨,我们不肯要,老大娘说“我们山里没什么好吃的,你们是远到的客人,多给几个略表心意”。多么诚恳的话语,望着大娘的背影,我们的心里暧暧的。
百 年 农 耕
在一条竹林漫石急泻而下的小溪两侧,是爬满青藤的曲径长廊,当您走过长廊进入农耕村,时光晃忽倒退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身着花格粗布的闺女们扎着长发辫子,叼着旱烟袋的男子们全部身着长袍大褂;村子里除了几间旧瓦房以外,清一色土墙草房;村民们用的是自蒸的高粱酒和自建油房(用50斤大锤挤打出的芝麻油、黄楝油);妇女纺织从搓花捻到坐上黄道婆时代发明的织布机穿梭织布表演得惟妙惟肖;集市上堆满的竹筐、竹篮、菠萝、茓子应有尽有;铁匠铺里,打铁人制造的铁环、铁锄、镢头、肉钗等种类齐全;在景区不叫“宴席”叫“吃桌”,上的是正宗农家饭,盛具全部是粗瓷大盘大碗;这里不叫调味叫“佐料”,一律是用草木灰自行炮淋的石碱,用大黑缸淋得柿子醋,有小花磨拐磨的五料面,酸浆点的白豆腐,小菜园自种的农家菜,百姓们自蒸的狼戴帽、枣花馍、钱驴、虚糕,用大擀杖擀出的绿豆面和白面叶、红薯面条;民间游玩更有趣,当枱、打棒、滚铁环、蹈鸡、踢毽、荡秋千.山野小庙,烧香磕头,还有“不准窝藏土匪”“不准慢待老人”“不准通奸赌博”的村规民约。
渡沟的山因水而秀,树因水而旺,竹因水而翠,石因水而奇,沟因水而动,人因水而聪。从沟中那弯曲、清幽的甬道穿过,身边顺沟流下的溪水以及每走一段就要勇敢跳跃的一道道瀑布让南方人见了如归故里般的惆怅,北方人视之如入水乡般的心荡。闭上双眼,惬意而又亲密的感触回味重渡沟的山、重渡沟的水、重渡沟的绿意,重渡沟的活力。我的掘笔虽描写不好重渡沟的美景,但心已陶醉。在此借用著名作家张一弓的赞美诗:“高峡飞瀑藏幽径,绿水秀竹怀古情; 竖看山水横看竹,上听鸟语下听泉”作为对重渡沟的仔细品味。
再见了重渡沟,一个美丽的地方。
再见了重渡沟,一次心灵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