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日前揭晓,80个上榜村落中洛阳占了5个。这5个村落是怎样的与众不同,又凭着怎样的魅力光荣上榜。自即日起,请跟随记者探究的脚步,走进这些村落,走进梦想和乡愁……
听光明人用顺口溜描述村子特点很有趣:“七八道岭黄土坡,一条深沟穿村过。明清两朝带民国,王家大院沟南坐。兴盛较晚是戚家,隔沟相望窑洞多。”
乡村语言,天趣盎然,能看出光明人对家乡的热爱,能引起外乡人对光明的兴趣。
光明,偃师市山化镇下属行政村,位于偃师东北邙山岭上,北临黄河,南瞰伊洛,东接巩义,西望洛阳。
1 一道沟,光明人的浓浓“乡愁”
“一条深沟穿村过。”该沟名叫门前沟,是典型的黄土地貌,由流水长期冲刷而成。
“过去村里人都在沟里居住,在沟两边挖窑洞,在沟底、沟上种庄稼,只有王家的院子建在沟上面。20世纪80年代发过一次大水,沟里被冲毁得厉害,村里人这才搬到了沟上……”
光明村党支部书记张宏超和几位老人带着记者朝门前沟走,一路上热情洋溢。
站在沟南望沟北,草木葱郁中,从沟底往上窑洞分层而建,这里三两户,那里四五家,让人联想到蜂巢,联想到上古时期的穴居,联想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与门前沟和光明村有关的故事,也在众人的述说下清晰起来。
光明原名“沟脑”。“脑”者,“头”也,光明村所在位置是包括门前沟在内的七沟八岭的“顶头”之地。
光明村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是偃师和巩义十几个村庄的经济活动中心,旧时号称“小上海”,棉花店、粮行、皮匠铺……应有尽有。
和门前沟相连的西沟有一集镇叫“三合镇”,旧时是贸易中心。“记不清是金庸的哪本书,里面有‘武林高手会集三合镇,北渡黄河’的情节。光明村往北5里的黄河边就有一个渡口,小说里的三合镇是不是我们村的三合镇呢?”光明村村委会主任戚宏学笑着说。
2 一座院,王家大院霸气犹存
王家大院位于门前沟南岸。
光明人这样描述曾经的“大户人家”。
“街口西边有一大门(已拆)是王家总门。住宅区下街临沟有9处宅院,上街道有8处宅院,向西延伸有8处宅院,其中牲口院有4处。距总门近200米处有一小广场,广场上盖有王家祠堂(已拆),祠堂内筑有岗楼一座(已拆),有护卫把守。西边有一空场,每逢灾荒年,王家会在此赈灾舍饭。向西距住宅区约300米处建有一个大土寨,东西有两个大门,用于防范兵匪骚扰……”
这样的描述让人好奇,可惜历经半个多世纪岁月的磨洗,王家大院当年的显赫声名早已成过眼烟云。
跟随众人,记者走向一处王家宅院,当地俗称“四进四合院”的那种。第一进大门早已消失,迎面是二进三间大房的背面,进入西侧的二门,穿过过道左拐,进入二院,再往南过三门,荒草丛生的院内两侧是厢房,据说是内眷居住的场所,再往后走是后院,院子北面有两孔大窑洞……
在霸气犹存的院内,不时可见雕刻精美的木门、木窗、石门墩等物,让人叹为观止,浮想联翩。
王家大院牛,是因为当年建造这些院子和住在这些院子里的人牛,翻开光明村王氏家谱,仅“民国时期名人录”一栏里“名人”毕业的院校就让人羡慕不已:“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黄埔军校”……
3 一个人,良卿法师舍身护寺
门前沟北从沟底到沟上的窑洞,因为住户姓戚的较多,也称戚家窑洞。
当年的戚家不如王家威风,但出过一位闻名中国佛教界的法师。
释良卿法师,有关资料这样介绍:临济正宗派法师,俗名戚金锐,法名永贯,字良卿,河南偃师人。
良卿法师就是光明村人,戚宏学说,他老家和法师家是邻居。
综合诸多资料可知,良卿法师幼年家贫,20岁在宜阳灵山寺出家,先后在灵山寺、白马寺担任住持、监院等,后又到镇江金山寺、浙江普陀山、陕西终南山等地挂单、潜修,20世纪50年代,受邀到陕西法门寺担任住持。
在“文革”中,法门寺曾受到冲击。某日,一群热血青年冲进寺院“破四旧”,为了保护寺内佛宝免遭毁坏,良卿法师劝阻不成后自焚……
良卿法师成了令人尊敬的殉教者,在光明村一些人眼里,他没有死。“他武功高,大火燃起时,趁着混乱,他使出轻功跳出火海,后来又回到了洛阳。”戚宏学说。
是确有其事,还是愿望美好?无论如何,良卿法师的传奇故事给光明村的历史和文化添上了浓重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