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走进洛阳 >> 印象洛阳 >> 浏览洛阳

《正始石经》残碑:刻录儒学经典内容 古时最高学府教材

2014/8/14 16:12:38 点击数: 【字体:

《正始石经》残碑:刻录儒学经典内容 古时最高学府教材


石经

    在印刷术发明之前,文化传播主要靠手抄。为避免儒学经典传播差错,朝廷出资将经典著作刻于石碑之上,并公之于众。在洛阳博物馆里,珍藏着一块曹魏时期用三种字体、刻录有《春秋》和《尚书》等内容的《正始石经》残碑——它就是立于古代最高学府太学内的教科书,对研究古代教育和书法具有重要意义。

    文物名称:《正始石经》

    文物年代:曹魏

    出土地点:伊滨区汉魏太学遗址

    残碑见证儒学薪火相传

    清光绪年间,白马寺附近发现一些小块刻字的残石。残石上的字分别用古文、小篆和隶书三种字体书写。然而,这在当时并未引起人们重视。因为在古都洛阳,这种刻着字的石块数不胜数。

    直到民国时期,伊滨区佃庄镇又出土了一块较大的石碑,上面也有古文、小篆和隶书三种字体。这才引起了金石学者的关注。

    然而此时,古董商已先行购得石碑。为方便搬运,古董商将石碑从中一剖为二。后来,国民党政府设法将残碑收回,进行研究。当时,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参与其中。

    据考证,这块残碑刻的是《尚书》《春秋》的内容。由于两者都是儒家的经籍,学者们一致断定这是一部石经,是立于汉魏时期洛阳太学讲堂的教科书。

    专家介绍,石经前曾有无数儒生抄录学习,见证了儒学薪火相传和古代教育的发展。

    三种字体研究价值极高

    在古代,有文字可考的大规模官刻石经共有七部,依次为东汉的《熹平石经》、曹魏的《正始石经》、唐朝的《开成石经》、后蜀的《广政石经》、北宋的《嘉祐石经》、南宋的《绍兴石经》和清朝的《乾隆石经》。在这七部石经中,只有曹魏的《正始石经》是用古文、小篆、隶书三种字体刻制的,所以曹魏的《正始石经》又称《三体石经》。

    王国维在《魏石经残石考》中记述,从字迹上看,石经并非一人所书,而是集体书写的,作者已经无从考证。至于为何石碑上会有三种文字,学界意见并不统一。王国维曾认为,东汉时,书籍很少,古文、隶书等字体均有使用,为了相互印证,曹魏统治者把三种字体都刻上,让所有学生都能看懂。

    古文是先秦时期的古文字。专家认为,古文经辗转摹写和书刻,碑上的字形可能已经失真,但这部《正始石经》对研究经学和战国文字,仍有重要价值。

    《正始石经》用三种字体刻录《尚书》和《春秋》这两部经书,总字数应有14万字左右。专家推测,《正始石经》和《熹平石经》年代相近,大小应该差不多。按照《熹平石经》每块石碑“高八尺,广四尺”的大小计算,《正始石经》可能用了28块石碑。

    洛阳博物馆所藏的这块残碑,在伊滨区佃庄镇汉魏太学遗址出土后即被保存。碑表刻《尚书》,碑里刻《春秋》,研究价值不言而喻。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洛阳日报(2014-08-1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