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走进洛阳 >> 印象洛阳 >> 浏览洛阳

【西晋洛阳与晋室东渡】② 三分归晋:我笑到最后了

2014/2/28 11:21:08 点击数: 【字体:

【西晋洛阳与晋室东渡】② 三分归晋:我笑到最后了

邮票上的“三分归晋”
【西晋洛阳与晋室东渡】② 三分归晋:我笑到最后了

晋武帝司马炎像

    西晋的历史,格外富有戏剧性。自从司马代魏,三分归晋,在洛阳这个舞台上,多少王侯将相、才子佳人倾情演出,曾留下烟花般的极致绚烂。待到痴儿悍妇登场,八王之乱爆发,这个王朝已距覆灭不远。东渡,是它续写的另一段悲欢。

    司马代魏前两年,蜀汉已被灭;十几年后,东吴也亡了。曹操、刘备和孙权已成过眼云烟,司马炎笑到了最后,心情相当不错。他把后主刘禅、吴主孙皓等都弄到了洛阳,正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1 邓艾PK姜维,蜀灭了

    灭蜀这个活儿,主要是司马昭干的。当时他是曹魏丞相,两年之后,他的儿子司马炎就代魏建晋了。

    在魏蜀吴三国之中,蜀国的力量相对较弱,灭起来会容易些,尽管如此,司马昭仍作了充分准备。当然,他能最终成功,还离不开蜀汉后主刘禅的“配合”。

    刘禅是刘备和甘夫人的儿子,生于公元207年。相传甘夫人因夜梦仰吞北斗而怀孕,因此刘禅小名就叫阿斗。他17岁在成都继位,立张飞之女为皇后,军国大事则由丞相诸葛亮定夺。

    很多人怀疑刘禅的智商,认为他在襁褓中时被刘备摔过,脑子被摔坏了。其实他虽然智商平平,但情商还是挺高的,只是耳根子太软了。诸葛亮、蒋琬、费祎等贤臣相继去世后,他就开始宠信宦官黄皓,埋下了蜀国灭亡的祸根。

    公元262年,大将军姜维想让刘禅处死黄皓,刘禅不肯,只让黄皓向姜维谢罪。这下好了,黄皓对姜维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姜维只好自请到陇上沓中(今甘肃临潭)屯田,不敢再回成都。

    司马昭没有放过这个机会。公元263年,他派大将邓艾、钟会等率18万大军分三路攻蜀。姜维得到消息后,赶紧上书刘禅,请朝廷调兵遣将以拒强敌。结果,黄皓告诉刘禅:“放心吧,敌人不会来的。”刘禅也就真信了,按兵不动,错过了防守的最佳时机。

    接下来发生的事有点儿乱:姜维在剑阁(今成都东北)挡住了钟会大军,邓艾却绕过剑阁天险,抄阴平小道逼近绵竹。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在此督战,邓艾派儿子邓忠和部将司马纂两面夹击,诸葛瞻战死,绵竹失守,邓艾军直逼成都。

    刘禅慌神儿了。光禄大夫谯周极力主张投降,北地王刘谌作为皇子请求背城一战。最终刘禅听从了谯周的意见,派人携印玺到邓艾军中请降,刘谌不堪此辱,先杀妻子而后自杀。

    刘禅投降后,命坚守剑阁的姜维向钟会军投降。姜维无奈诈降,想借机劝钟会叛魏,然后复兴蜀汉,可惜事情败露,二人皆被杀,蜀汉彻底灭亡。

    那么,灭蜀的最大功臣邓艾呢?他被钟会诬告谋反,在绵竹时就被杀了。后来司马昭知道他是被冤枉的,但一直没有为他平反。

    2 羊祜PK陆抗,吴亡了

    唐时,洛阳诗人刘禹锡在《西塞山怀古》一诗中写道:“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这里写的,就是西晋灭吴那段历史。

    公元265年,司马昭灭蜀两年后病死,其子司马炎代魏建晋,史称西晋。此时,与西晋抗衡的只有东吴了。若是性急的人,肯定想趁早伐吴,统一天下,司马炎却迟迟没有行动。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司马炎也有他的苦衷。你想啊,他的位子是从曹魏手中夺来的,即使有“禅让”这块遮羞布,又能瞒得过几个人的眼睛?因此,先要稳定朝中局势,不宜动兵。此外,在灭蜀之战中,损了邓艾、钟会两员大将,再伐吴确实有心无力,只能再等时机。

    这一等就是十几年。公元279年,在杜预、张华等人的催促下,司马炎终于决定出兵了。

    当时,东吴的皇帝是孙皓,孙权的孙子。他是史上有名的暴君,出生于公元242年,21岁时继位。刚当皇帝时,他也做过抚恤百姓、开仓赈贫之类的好事,但很快就变得荒淫暴虐,谁在朝中不小心看了他一眼,就有可能遭受剜眼剥皮的酷刑,因此人心尽失。

    按说这种孤家寡人是支撑不了多长时间的,好在朝中还有“二陆”,即东吴名将陆逊的儿子陆抗、侄子陆凯。陆凯身为丞相,直言敢谏;陆抗则遗传了其父的军事天分,堪称吴国的“保护神”。他长期镇守江陵,与镇守襄阳的西晋大将羊祜(hù)对峙。双方对面扎营,相距不远,以礼相待,互有来往,今天你送我些酒,明天我赠你点儿药,都很够朋友。

    后来,陆凯、陆抗和羊祜都去世了。东吴人心涣散,西晋看机不可失,遂派20万大军大举伐吴。此时,王濬已在益州造了7年楼船,东吴水师优势不再。晋军分兵多路,突破长江天险,攻到吴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城下。

    公元280年,孙皓见大势已去,只好学着蜀汉后主刘禅的样子,袒露上身,反绑双手,拉着棺材(以示自己有死罪),率太子孙瑾等人到王濬帐下投降。至此,东吴亡国。

    3 亡国之主,也得善终

    司马炎成为晋武帝后,在宽厚待人上做得还不错。也正因此,魏蜀吴三国的亡国之主,最后都算是得了善终。

    最早归降的是蜀汉后主刘禅。公元264年,他举家东迁洛阳,被封为安乐公,颇受优待。“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就是他留下的。

    当时司马昭还活着,有一天,他设宴款待刘禅,吩咐演奏蜀中乐曲,并以歌舞助兴。这触发了蜀汉旧臣的思蜀之情,他们泪流满面,只有刘禅无动于衷、嬉笑自如。司马昭问他:“安乐公思念蜀吗?”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也。”旧臣郤(xì)正一听急了,趁他上厕所时跟上去说:“陛下,刚才这个问题,您应该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才能放您回去。”刘禅听了,牢记在心。果然,酒至半酣,司马昭又问了一次,刘禅忙把郤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司马昭说:“咦,这话怎么像郤正说的?”刘禅吃惊道:“你怎么知道?”司马昭哈哈大笑,从此对刘禅再不疑心。

    后来,司马炎也没有为难他。就这样,刘禅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他于公元271年去世,享年65岁,被葬于孟津县平乐镇翟泉村东,谥思公。

    曹魏最后一任皇帝是曹奂,退位时年仅20岁。司马炎封他为陈留王,让他迁居邺城,并继续使用天子旌旗,上书时可以不称臣。曹奂在邺城平安地生活了30多年,公元302年病逝,享年57岁。他被谥元皇帝,其子孙在晋朝皆袭陈留王。

    吴主孙皓归晋后,被封为归命侯。他举家来到洛阳,虽然衣食无忧,心里却是不痛快的。并且,他不像刘禅那样“大智若愚”,而是处处锋芒毕露。比如,晋武帝司马炎接见他时,指着旁边一个座位说:“朕设此座以待卿久矣!”意思是说,这个座位呀,我早准备好了,就等你来呢!孙皓毫不示弱,来了一句:“臣于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司马炎没说什么,但旁边的人听着,估计脸都吓绿了。

    公元284年,一向不招人待见的孙皓在洛阳去世,享年43岁。史书没有记载他的死因,作为亡国之主,大概这也算善终吧。至于司马炎,面对这些曾经的对手,他只想说一句:我笑到最后了。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记者 张广英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洛阳晚报(2014-02-28)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