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走进洛阳 >> 印象洛阳 >> 浏览洛阳

洛阳地名探源 山水奇妙形胜地 史上重镇竞风流

2013/11/26 16:13:16 点击数: 【字体:

洛阳地名探源 山水奇妙形胜地 史上重镇竞风流

村中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东大桥。
 
    今日地名:横水

  地方状况:横水村位于孟津县西部,距县城约15公里。它南边与新安县正村乡孙都村、养士村接壤,北边和道庄为邻,东、西方向分别是寒亮、元庄等村,地势南高北低,交通便利,为横水镇政府驻地,常住人口上万。

  村名由来:横水村历史悠久,称谓多有变更,如洪水、洪州、横州、横水店、古横州等,辛亥革命后才改为横水,沿用至今。其名字的由来说法不一,目前被多数人认同的是地形山水走势得名说——天下之水多由西向东而流,但该村的两条小河恰是自南向北流,故曰横水。  

  山水奇妙形胜地

  古村古寨人向往

  横水自古为洛阳西北重镇。日前,在乔德位、王振武两位老先生的引领下,我们来到该村。

  横水的古村落位于一个四周环山的宽阔盆地中,东、西两道山谷呈一倒立的“人”字,将盆地切割成三块。谷底杂草丛生,两条小河从南部而来,缓缓向北流淌了四五百米,最后汇到一起,然后继续向北流入黄河。这两条小河夹着的扇形台地,就是横水老街区。远远望去,它就像一只巨龟伏卧在盆地中,背驮着两条古老的街道和密密麻麻的民宅。

  在横水的老街上,两旁至今还有一间一间的早年店铺,青砖灰瓦,古朴俨然。临街而建的还有许多居民院落,虽然最靠边的建筑大多已被拆掉,改建成了新式的房屋,但走进去却是另一番模样:院子一重又一重,深幽宽大,旁边以便道贯通,依次布局着过厅、上房、绣楼等建筑。

  从正街向南折入一条小巷,这就是在当地久负盛名的当店胡同。胡同内坐西朝东有排开而建的5所古老宅第,据介绍是清朝早期村中富甲一方的韩姓人氏所建,名曰“五魁号”。

  居住在村中的赵应南老先生介绍,横水村目前共有70多个姓氏,以韩、赵、杨等姓人口居多,基本都是明末清初由山西等地迁来的。他们的祖先诗书传家,清康熙、乾隆年间,曾涌现出韩嘉美、韩用九、乔世英等多位进士、举人。在清乾隆、嘉庆年间,大家还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经商做生意,致富后,就大兴土木,建设乡里,使这里基本形成了“地分两街,台筑四隅,于东南西北各立高阁为保障”的总体格局。目前,老村存留的古建筑基本都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

  村中至今还有3座古桥,分别凌空飞架在村东村西的三条大沟上,近300年来,它们就像3条巨臂连接着横水至洛阳、横水至新安县狂口、西沃等黄河古渡的古道。其中,村西的古横州大桥兴建于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由村人赵世璧、杨廷弼、王九思等捐银捐料而建;村东的东大桥始建于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由太学生赵世藩一人捐白银117两兴建而成;再往东边的东沟石桥,根据《赵氏宗谱》记载,在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由该村赵家门中的牛氏捐资兴建。

  清咸丰、同治年间,天下大乱,乡人还依据当地的山水形势,修筑起一座三面环水、周长5里多的“保安寨”,成为一方百姓避难生存的坚固屏障。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横水村民是多么殷富和急公好义。

  易守难攻成要塞

  惨烈战争频发生

  横水地处黄河南岸,曾是古代驿道上的州衙府地,卫京洛之咽喉,通晋陕之要道,古往今来为战略要地。再加上横水古寨地处高埠,背山临谷,沟深墙固,四周为缓坡形开阔地,易守难攻,这里更是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史书记载,隋朝末年,群雄纷起,秦王李世民几度亲临战场,出生入死,终于完成了唐朝统一大业。其间,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他统率罗士信、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恭等将领,进逼东都洛阳,讨伐篡隋立国的郑王王世充。在北邙一带,两军激烈战斗,唐军大获全胜,最后迫使王世充开城出降。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为悼念战亡者,唐太宗李世民下诏,择昔日激战之地十处建佛寺,完工后,还命诸臣树碑于各寺,记述其由来,形成了唐代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寺。其中的昭觉寺,建于洛州(即洛阳)破王世充之处,由虞世南撰碑。而这座规模宏大的昭觉寺,就位于横水村南。

  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四月,唐玄宗、肃宗相继去世,代宗李俶(后改名豫)即位。此时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已先后死去,史朝义成为叛军的最高统帅。十月,唐代宗以其子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仆固怀恩为诸军节度行营副元帅,与诸道节度使军队及借来的回纥兵会师于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西),进讨驻守洛阳的史朝义。

  这月底,唐军列阵于横水,准备与判军展开决战。史朝义命其部将率兵数万,企图阻挡唐军,被前后夹击。史朝义亲率主力10万出城援救,列阵于昭觉寺。唐军发起猛烈攻击,镇西节度使马璘单骑驰入敌阵,英勇奋击,史军阵内顿时大乱。唐军乘势而进,叛军大败。史朝义转战于石榴园、老君庙,又被击败。

  这场大战,史军被歼6万人,被俘2万人,唐军彻底收复东都洛阳。眼见大势已去,史朝义率轻骑数百落荒东逃,唐军乘胜追击,迫其自杀。至此,历时7年3个月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日进斗金商贸盛

  延续长达数百年

  横水不仅是战略要地,同时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一直作为豫西商贸重镇而存在,有二三百年的历史。

  历史上,横水东有洛横大道直达洛阳,西有狂口、西沃等黄河上重要的水运码头,本身又是山西、河南南来北往的渡口。在公路不发达、水运是交通命脉的旧社会,横水独特的地理优势极为明显。

  清雍正年间,横水进士韩用九在浙江瑞安县做官,见一村地形地貌酷似横水,但不同的是这里商业发达、市井繁荣、人们非常殷富。辞官回乡后,他广泛宣传、呼吁,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横水开始设集开市。经过10年发展,这里很快成为商贸发达之地,从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地通过河运而来的大批物资,在黄河渡口下船后,或人担,或牲口驮,被源源不断运来,再销往四方,成为沟通晋南、豫北、豫西等地的商品集散地。鼎盛时期,这里店铺林立,客流不断,人称横水“日进斗金”,还誉其为“小洛阳”、“小界首”。

  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陇海铁路运输中断,省会开封和洛阳相继失陷,正常交通断行,物流停滞。横水的商人看准时机,通过水运将食盐、颜料、染料等大批物资运到横水,然后再通过驮货帮、担挑帮、小车帮,将其运到洛阳南关贴廓巷、凤化街等地,向周边各地分销,大发其财,致使洛阳城的这些地方也被称为“小横水”。

  随着社会发展,物流已经极为便利,横水这个商贸重镇渐渐失去了它曾经的风采,但这段往事,仍让当地人回味无穷。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洛阳晚报(2008-07-1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客户服务服务条款人才招聘会员注册站内公告免责声明意见反馈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305号 邮编:450008
电话:0371-86663763 传真:0371-86663763 电子邮件:yxhenan163@163.com
豫ICP备11032303号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