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走进洛阳 >> 印象洛阳 >> 浏览洛阳

匾额背后的故事 荒芜小院留名匾 背后故事人称奇

2013/11/25 17:25:59 点击数: 【字体:

匾额背后的故事 荒芜小院留名匾 背后故事人称奇

  匾额状况:“迎祥”匾额用青石雕刻而成,长约80厘米,宽约50厘米,上款为“廿二年”,下款为“于右任”,具明题写人姓名。“迎祥”二字行书阴刻,简约脱俗。

  专家评析:这块石质匾额镶嵌于一所民居的门楣之上,属于宅第堂室匾额的范畴,具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尤为可贵的是,此匾匾文由近现代民主革命先驱、杰出书法家于右任书写,挥洒自如,尽显其妙。

  “迎祥”石匾,于右任题写

  日前,记者随同市民俗博物馆范西岳先生前往洛宁县,寻访流散在乡村民间的历代匾额,当地人向我们推荐:城郊乡崛山镇的一所民居至今仍保存着于右任题写的一块石匾!

  这是一户什么人家,竟会有如此名家的手迹?

  崛山镇地处洛宁县城东约10公里,北依崤山余脉延寿岭,南临滔滔洛河,历史上,洛阳至潼关的崤南官道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随着人口规模越来越大,现在分为崛东、崛西两个行政村。

  清代、民国年间,在今天的崛西村范围内,当地人曾修建起一座防贼御匪的寨子,名曰延寿寨。岁月更替,沧桑巨变,寨子的围墙和大门早已被毁,但其内部的民居如今仍基本维持着当初的格局,东西方向的老街两侧,一座座青砖灰瓦的古宅或高或低,或好或坏,夹杂在当代建筑中,记录着村子的历史。

  街道中部的北侧,一所老宅已经废弃很久,临街的房屋和大门消失殆尽,地基上杂草丛生。我们从砖垛的豁口走过去,迎面便看到了残存的老宅房舍。这是一个结构相对完整的二进院落,两排厢房布局对称,其中东侧厢房的南山墙上还完整地保留着砖雕照壁,古朴俨然。一座砖砌的二门夹在两排厢房的南端,门楣上方,镶嵌的正是大家所讲的那块著名匾额。它用青石雕制而成,中央的“迎祥”二字行书写就,简约脱俗,看上面的落款,时间是“廿二年”,应为民国二十二年,即公元1933年,题写人是“于右任”,书体行草。长年研习书法的范西岳先生反复观看,认为这块石匾上的字确属于右任所书。

  范西岳先生介绍,于右任为陕西三原人,生于公元1879年,公元1964年病逝于台北,原名伯循,字诱人,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号“太平老人”。他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于辛亥革命,不仅是一位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清末以来杰出的书法家。他早年书从赵孟頫,后改攻魏碑,在此基础上将篆、隶、草等书法融入行楷,独辟蹊径。中年后,他博采众家之长,专攻草书,创立了易识易写、准确美观的标准草书,自成一家,被誉为当代“中国草圣”、“书圣”。

  废弃宅院,原主时景华

  我们多方询问这所老宅的历史,最后终于从该村秦治民、陈书堂两位老先生那里得到了答案。

  两位老先生长期致力于当地文史资料的挖掘和整理。他们介绍说,这所宅子原来的主人叫时景华,此人一生跌宕起伏,极富传奇色彩,是民国时期当地的一位名人,正是他在1934年前后建起了这所宅院。

  时景华,字春亭,乳名福瑞,1897年生于崛山村。他天性聪慧,但由于家境贫寒,幼年没有读过什么书,稍稍长大,就随同父亲干起了庄稼活。艰苦的生活,使这个农家子弟养成了刚毅的性格,遇事敢做敢当,爱打抱不平。青年时期的时景华,在当时的崛山村中算得上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

  民国年间,军阀混战,豫西地区民生凋敝,匪患频仍,其中洛宁尤甚,先后出现了丁老八杆、武鸿章杆、任老二杆、张寡妇杆、李其芳杆等多支土匪武装。他们少则几十人、几百人,多则几千人、上万人,时匪时兵,打家劫舍,攻城掠寨,让人心惊胆寒。

  1922年7月,宝丰人张庆(外号老洋人)带领2000余匪众,突然来到崛山村抢劫,村人躲进延寿寨内,用铁炮、土枪、滚木、砖石防御,25岁的时景华在此过程中出力不小。土匪连攻三天三夜,也没能破寨,恼羞成怒,就放火焚烧了村里的上千座房屋,牵走20多头牲口,撤退了事。

  这次匪患,受损失最多的为村内的富户。为了保护他们的利益,几个头面人物策划,利用土匪“兔子不吃窝边草”的心理和惯常做法,由村里出钱出枪,挑选一名能干村民加入土匪队伍,借以保护乡邻、村子的安全。他们反复推敲,最后选中了时景华,承诺只要他当土匪保护了村舍,他家人的生活均由村里承担。

  年轻气盛的时景华为了生计,不顾家人的劝阻,带着枪支、马匹,投奔了宜阳的童世英匪杆。他的父亲忧愤过度,几年后饮食毒品,自尽身亡。

  在土匪队伍中,胆识过人的时景华得到了匪首童世英的赏识,并渐渐成为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匪杆首领,同时,他还广结朋友,与宜阳、洛宁一带的匪杆首领赵高升、徐云生、吉长升等交往甚密。在他的特殊地位和巧妙周旋下,崛山村那些年很少再遇到兵匪祸害。

  时景华为匪后,村里对他家不断接济,再加上他得来的不义之财,他家的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1933年,趁着要给去世的父亲办三周年,时景华在村里大兴土木,建设宅院,还多方托人,得到了于右任的“迎祥”书法作品,将其刻成石额,镶嵌在宅院的二门门楣之上,以显气派。

  曲折人生,折射社会变迁

  时景华父亲的这场三周年纪念活动极尽铺张,非常隆重。那时兵匪不分,到了日子,时的匪界至交、军界朋友以及周边各村的乡绅都前来送礼。一时间,时家门外护兵马弁荷枪实弹,排队列阵,威风凛凛。有人还带来了一部时髦的留声机,引得四乡的百姓都来瞧热闹。

  时景华在匪界的发迹和在乡里的做派,让崛山村的个别头面人物忌恨不已。1935年春,得知时景华返家探亲,有人迅速密报县府当局,并骗开西寨门,将时景华抓到县城,投入监牢。这一事件震动了整个崛山,时景华的匪界朋友得知消息,也发出狠话,要血洗崛山,为时雪耻。迫于种种压力,崛山村的上层人物买通驻军负责人和监牢看守人员作为内应,组织时景华的铁哥弟兄,在一个深夜里将时景华劫出大牢。

  一场生死变故,让时景华不愿再重操旧业为匪,在诸多朋友的帮助下,他在洛阳筹办了一个小型的肥皂厂,开始经商。

  1944年,日军侵入洛宁,不甘寂寞的时景华回到家乡。当时,国民党军队退却时散落在崛山一带许多枪支,日伪政权闻讯,前来收缴,时景华出面,将这批枪收集起来,统统上缴。随后,他还加入了日伪治安队,任治安队二团团长。日军投降后,国民党军收编日伪治安队,组织成立了洛宁“剿共司令部”,下辖13个支队,时景华任其中一个支队的支队长。

  新中国成立后,洛宁在1950年底开始镇压反革命运动,时景华被依法批捕,处决于崛山村南。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洛阳晚报(2008-06-2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