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走进洛阳 >> 印象洛阳 >> 浏览洛阳

煌煌祖宗业:历史洛阳概述

2013/11/19 16:26:30 点击数: 【字体:

煌煌祖宗业:历史洛阳概述

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文物——陶器。

煌煌祖宗业:历史洛阳概述

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文物——陶器。

煌煌祖宗业:历史洛阳概述

汉魏故城遗址出土文物——精美泥塑。

煌煌祖宗业:历史洛阳概述

汉魏故城遗址出土文物——精美泥塑。

煌煌祖宗业:历史洛阳概述

汉魏故城遗址

煌煌祖宗业:历史洛阳概述

偃师商城宫城遗址

     洛阳牡丹惊艳撩人,洛阳厚重的历史比牡丹更灿烂。即日起,本版推出一组“魅力洛阳”专稿,敬请关注。

  “华夏”、“中国”,这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拥有的概念。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这两个词均源自洛阳。

  《史记·周本纪》载周公论洛阳云:“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何尊》铭文载:“唯成王初迁宅于成周”,“宅兹中国,自之乂民”。《说文》曰:“夏,中国之人也。”这是说,洛阳为天下之中,称“中国”,故最早的“中国”一词仅指洛阳。华夏,乃是在洛阳一带兴起和发展的民族,故而,“炎黄子孙,根在河洛”。

  洛阳气候温和,物产丰富。100万年前,洛阳就有了人类的活动,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已遍布河洛。距今6000年前,洛阳出现了“河图”、“洛书”,被誉为代表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明灯。

  洛阳东临嵩岳,西接秦岭,南控伏牛,北依太行。群山环抱的洛阳盆地北有黄河天然屏障,中有伊、洛、瀍、涧四水交汇,古称:“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

  有了“天下之中”,有了“气候温和”,有了“河山拱戴”,洛阳自古帝王州。目前已确认: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朝代在此建都。而黄帝、帝喾、西汉、郑、武周等待进一步认定,新莽、北周、后汉、后周、宋、金、中华民国等以洛阳为陪都。洛阳俗称“九朝古都”,九,言其多也。在中国所有城市中,洛阳建都时间最早,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司马光云:“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几乎就是中国从夏至宋的历史缩影。

  4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夏人,就有太康、孔甲、帝皋、夏桀4个帝王在洛阳建都,史称“斟寻”。洛阳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总面积8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30余座,就是夏都斟寻。夏桀是夏王朝的末代天子,他穷奢极欲,在树上挂肉食,在地上挖酒池,让跳舞的3000名宫女饿了摘肉吃,渴了趴在池边喝酒,人称“肉林酒池”。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在今洛阳偃师尸乡沟建都,史称“西亳”。西亳作为商都,共有汤、外丙、中壬、太甲等19位帝王居此,历经400多年。商朝农业稳定,商业渐兴,“商人”和“商业”这两个词都是从这个时候产生的。

  周武王灭商,在西周初立之时,便作出迁都洛阳的决策,并将象征王权的“九鼎”安置在洛阳。他对周公说:“自洛氵内 延于伊氵内,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詹有河,粤詹雒伊,毋远天室。”周公奉诏营建洛阳“王城”、“成周”二城。王城,在今洛阳市中心;成周,在今白马寺一带。后周成王即位,即“初迁宅于成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正式迁都王城,史称“东周”,后历515年,传位23位天子。当年的洛阳,“东贾齐鲁,南贾梁楚”,“商遍天下,富冠海内”,一派皇家气势。史载,老子在周室任史官时,孔子曾专门来洛阳请教。孔子游历王城后大发感慨:“吾乃知周公之圣,及周之所以王也。”

  秦灭六国,洛阳为三川郡、吕不韦封地。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击败项羽,初定都洛阳。他置酒洛阳南宫,发表了著名的“南宫论三杰”,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东汉建武元年,汉光武帝刘秀重组汉室,再次定都洛阳。自此,以后的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也都先后在洛阳建都,历时长达330多年。这些朝代建都的方位在今白马寺一带,后人称之为“汉魏洛阳故城”。汉魏洛阳故城占地100平方公里,有12座城门、24条街、140多个闾里,其规模宏大,堪称全国第一;其发生的事件、传奇和典故,数不胜数。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飞于殿前”,遂派大臣去天竺(印度)拜佛取经,建造了中国第一座寺院白马寺。班超出使西域,不仅为后人留下“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典故,而且巩固和延伸了丝绸之路。目前,国家文物局确定洛阳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之一。曹魏末年,司马氏欲取而代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蜀后主刘禅被俘获到洛,竟迷恋洛阳的繁华,“乐不思蜀”。北魏鲜卑人入主洛阳,历经孝文、宣武等6帝。他们带来佛寺惊天神功,开凿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建造“禅宗祖庭”少林寺,矗起“构七级浮图,高三百余尺,基架博敞,为天下第一”的永宁寺塔。永熙三年,永宁寺塔为雷电所击着火,“悲哀之声,振动京邑”,有3位僧人悲恸欲绝,投火而死,“火经3月不灭,周年犹有烟气”。

  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即位后即迁都洛阳。他每月用200万人,建宫殿,建方圆200里的皇家园林西苑,“迁天下富商大贾数万家”入洛,使得洛阳繁荣昌盛,盛极一时。同时,开凿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北京),南达余杭(杭州)的大运河。如今,大运河洛阳段已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申报名录。大运河运来的江南丝绸,经洛阳中转,通过丝绸之路,被源源不断地运到西域、中亚、欧洲。在邀请西域和各外国酋长来洛阳参加商品交易会时,隋炀帝让百姓将丝绸缠绕在树上,命饭肆酒楼不得收钱,以夸中国之富有。

  唐代以长安、洛阳为两京,历时280多年,有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玄宗等7位皇帝都洛阳。唐初,秦王李世民据洛阳以与太子李建成争权,李世民成了唐太宗后,仍倚重洛阳,频频驾幸。仅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他即4次来洛,并于当年底初幸武媚娘。武媚娘即后来的武皇则天,她被唐高宗封为皇后,来洛后,再不返长安。她在洛阳应天门举行登基大典,改唐为周,建天枢、天堂、明堂、上阳宫等一大批极为富丽堂皇的建筑。传说中的武则天曾贬牡丹,她把牡丹从长安贬到洛阳。实际上,她就在洛阳称帝,多栽些奇花异草,多栽些雍容华贵的牡丹,正是帝王之作派。自隋炀帝在洛阳西苑栽植牡丹后,洛阳牡丹才逐渐兴盛,自武则天“贬”牡丹后,洛阳牡丹甲天下。

  “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之后,后梁、后唐、后晋又先后在洛阳建都。很值得一提的是宋朝。虽然宋都在汴梁,称洛阳为“西京”,但由于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兄弟俩皆出生在洛阳,他们对洛阳格外垂青。据载,当时洛阳宫殿的规模,城市的繁华,比东京汴梁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士大夫云集洛阳,广建园林,有“天下名园重洛阳”之誉。

  洛阳建都史长达1500多年,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洛阳的哲学、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等也放射出炫目的光彩。洛阳号称中国的“三教祖庭”,说的是儒家滥觞于此,道家产生于此,佛教首传于此。此外,东汉经学、魏晋玄学、北宋洛学,均从洛阳开始风靡全国。洛阳科技璀璨。张衡的地动仪、浑天仪,马钧的龙骨水车,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均在这里完成。洛阳的文学艺术源远流长。中国的书法、绘画、乐舞、百戏等,无一不与洛阳有不解之缘。《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均是洛阳史学的鸿篇巨著。曹植、孔融等“建安七子”,嵇康、阮籍等“竹林七贤”,陆机、潘岳等“金谷二十四友”,均出自洛阳。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在洛阳写下他们最美的诗篇,而“左思赋成,洛阳纸贵”更成为千古美谈。

  “永怀河洛间,煌煌祖宗业。”这是南宋诗人陆游对洛阳的感怀。在我国诸多古都中,能享受如此赞誉的,恐怕唯有洛阳。

  洛阳,充满千古魅力之城。

  洛阳,传承中华文明之城。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洛阳晚报(2007-04-0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