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走进洛阳 >> 印象洛阳 >> 浏览洛阳

女皇武则天系列——退位还政 幽居上阳宫 病死洛阳城

2013/11/19 14:46:43 点击数: 【字体:

女皇武则天系列——退位还政 幽居上阳宫 病死洛阳城

从才人到女皇的武则天。

女皇武则天系列——退位还政 幽居上阳宫 病死洛阳城

昔日上阳宫遗址已成了居民小区。

    □本报记者 张丽娜

  武则天一生叱咤风云,晚年却在立嗣问题上犯了难。为了让儿子与侄子搞好关系,力保江山稳固,她在垂暮之年仍强撑病体处理朝政。她的举动,惹恼了宰相张柬之等人,他们发动宫廷政变,迫使武则天传位李显,还政李家。

  武则天退位了,退出了人生的舞台,但并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1000多年来,她的影响一直存在。

  牡丹桥西边有个上阳花园,名为花园,其实是居民小区。冬日的清晨,这个小区被薄雾笼罩着,静悄悄的,就像我们所熟悉的其他小区一样。

  只不过,这个小区有故事。它所在的地方,是一座宫殿的遗址。这座宫殿,在1000多年前曾是华丽、富贵的代名词,但它的富贵和华丽却如一面无情的镜子,冰冷地映照出一个女人凄凉的晚年。

  这座宫殿,是上阳宫。

  这个女人,是武则天。

  一

  上篇说到,武则天一用贤臣,二用酷吏,软硬兼施,双管齐下,为“武周”王朝开创了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但她生性风流,喜欢养面首,弄来许多英俊男子为自己提供性服务。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哪个皇帝没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武则天是女人,可她是一个当了皇帝的女人,皇帝——先不论是男是女,没有几个像样的恋爱对象怎么行?因此,她养面首这事儿不算丢人。在当时,此举却很另类,很令某些“正派人士”脸红。男尊女卑、一夫多妻,这是封建社会公认的伦理纲常。唐代的社会风气虽然比其他朝代开放,但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仍十分守旧。大家(大部分是男人)认为,妇女的社会地位就该比男子低下,女人就应该是男人的附属品。男人和女人,就好比茶壶和茶盅,一把茶壶配上多个茶盅,是寻常事;一个茶盅却要配多把茶壶,实为咄咄怪事!

  武则天没想那么多,或许她想到了,但她不管那么多。她喜欢打破旧秩序,建立新秩序,她要追求男女平等。当皇帝、养面首,只是她以个人名义向封建礼教发出的挑战!更值得关注的是,为了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她还做了许多切实的努力:组织“北门学士”撰写《列女传》等,公开为妇女歌功颂德;提倡改革女性服饰,让女人大大方方地出门,不必再遮头蒙面;鼓励女人骑马、射箭、打球,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废除了限制妇女参加社交活动的清规戒律,允许她们与异性自由接触……这些举措,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却为当时的妇女营造了一个相当宽松的社会环境。

  读过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的人,应该记得诗中描绘的一个细节:那个琵琶女本是商人的妻子,却在丈夫外出时,半夜里为一群陌生男客弹奏琵琶。许多现代人感叹唐代社会风气太开放,对唐代妇女袒胸露怀的装束感到惊讶,对她们与异性交往的随意感到不解。其实这一切与武则天有很大关系。唐代妇女之所以没有完全沦为男人的附属品,没有足不出户、两耳不闻窗外事,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这个伟大的女人。

  可想而知,女皇武则天的所作所为得到了“半边天”的热烈支持,她们高呼万岁,衷心拥戴这位开明的女皇。不过,另外的“半边天”却不乐意了,他们中的某些人,感到男性的尊严受到了挑战,暗地里咬牙切齿,一心想把这个女强人弄下台。

  二

  这些男人,拿起“皇位继承”这个武器,向武则天发动了进攻。

  皇位继承问题,是关乎皇朝命运的大事,对此,历代帝王莫不慎之又慎。对于男性皇帝来说,这个问题相对容易解决,立嫡以长,父死子继,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照着执行便是。可武则天是个女皇帝,这个问题便棘手了:若立儿子为皇位继承人,那么,自己“千秋万岁”之后,武周王朝便得改姓李;把皇位传给跟自己同姓的侄儿吧,侄子再亲,也没有儿子亲,难道能眼看自己的儿孙生活在侄孙的统治之下?

  唉,难,真难!

  其实,一开始武则天并不觉得这个问题有多难。虽然她对儿子的态度比较严厉,但毕竟母子连心,她还是想让亲生儿子接自己的班。在“大周”建立之初,她将侄子一一封王,却立小儿子李旦为皇嗣,让他居住在东宫,“其具仪一比皇太子”,由此不难看出她的态度。

  可是,不久事态就发生了变化。长寿二年(公元693年),内常侍范云仙等人私自面见李旦。有人将此事添油加醋地报告给武则天,并据此推测李旦因对武则天专权不满,密谋篡夺皇位。武则天怀疑儿子对自己不忠诚,震怒不已。她下令处死了范云仙等人,并将李旦软禁起来。

  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见此情景,动了心思:姑姑能当上皇帝,俺的功劳可是大大的!要不是俺武承嗣导演了“洛出书”,“大周革命”岂能成功?虽然俺不是姑姑的亲生儿子,但俺姓武,乃是大周“宗室”出身,俺当皇位继承人,最恰当,最合理!

  这么一想,武承嗣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他召来几个同党,指使他们向武则天上书,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对于这个提议,武则天举棋不定。她对自己的这个侄儿太熟悉了,知道他有几斤几两,对他不大放心。

  与此同时,武则天手下的大臣也在考虑储君问题。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武则天的支持者,但他们支持武则天,只是因为武则天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事业。他们希望看到武则天还政李家,而不是她传位于武氏。因此,在看穿了武承嗣的野心之后,他们相继上书,要求武则天立李氏为皇太子,给大家一个明确的说法。

  宰相李昭德的劝说词最有意思,特摘录如下:天皇李治,是陛下的丈夫;皇嗣李旦,是陛下的儿子;您的天下,只有传给自己的子孙,才能千秋万代;立侄子为皇嗣,想都不要想!侄子为姑姑立庙,自古未闻;陛下若是把皇位传给了武承嗣那小子,只怕将来连你死去的老公也享受不到祭祀了!

  武则天的另一个侄子武三思见有人搅局,便据理力争:“自古未有天子以异姓为嗣者。”意思是说:你武则天姓武,怎么可以把江山送给姓李的人呢?!

  武则天犹豫不决,只得向自己最信任的大臣狄仁杰征求意见。狄仁杰的立场很鲜明:笨女人,你是跟你儿子亲还是跟你侄子亲?你把皇位传给你儿子,你死了之后,你儿子会把你的灵位请进太庙,让你享受子孙的供奉;你把皇位传给侄子,难道你侄子会给自己的姑姑立庙吗?

  时隔不久,武则天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鹦鹉两翼皆断。她请狄仁杰破解此梦,狄仁杰借题发挥,说:“鹉”的谐音是“武”,代表的是陛下;鹦鹉的两只翅膀,代表您的两个儿子。陛下立自己的两个儿子为皇嗣,他们才可以振翅高飞啊!武则天生有4子,长子李弘和次子李贤一个病死、一个被放逐而死,尚存人世的只有三儿子李显和小儿子李旦。武则天听罢此言,感慨万千。她宠爱的两个面首——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受人指使,也帮着李显、李旦说好话,武则天终于打消了立侄子为皇嗣的念头。

  权衡利弊,武则天召回了被放逐的庐陵王李显,立其为太子,棘手的皇位继承问题初步解决了。可怜武承嗣从满怀希望到失望,气得吃不下饭,一病身亡。

  三

  武承嗣死了,武氏其他王仍在。武则天担心儿子即位之后,会对武家人实施打击报复,内心甚是忧虑。

  她煞费苦心地安排太子与武氏诸王在明堂立誓,握手言和,并亲自出面做媒,促使李氏与武氏通婚。通过她的努力,李氏与武氏之间的关系逐渐好转——至少从表面看是如此。

  但是,武则天毕竟老了,加之操劳过度,她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到了圣历二年(公元699年),她身染重病,体力不支。有人建议她传位于太子,武则天不置可否。她感到李、武之间的矛盾没有真正化解,担心交出政权以后,以李显为首的李氏集团会与武氏诸王大动干戈,弄丢了“革命”果实。为确保子、侄和睦,江山永固,她让张昌宗、张易之做助手,强撑病体,继续处理朝政。

  长安四年(公元704年),武则天病入膏肓,卧床不起,只准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在一旁侍奉。一时间流言四起,皆云武则天老糊涂了,被两个面首弄得丧失了心智,恐怕“易之兄弟谋反”,皇位让这两个下流男人夺走了。

  好了,机会到了!对武则天腹诽已久的那帮男人,开始了自己的行动。

  这帮男人的代表名叫张柬之。对这个名字,大家想必不会陌生,他是武则天亲手提拔的宰相,但他并不因此而感激武则天,反而对这个抢夺男人政权的女人很有看法。此刻,见武则天身处困境,他便与宰相崔玄等人密谋除掉张易之兄弟,逼迫武则天交出政权。

  经与太子李显协商,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张柬之等率御林军500余人斩杀了张易之和张昌宗,之后包围了武则天养病的住所。武则天大惊失色,见太子李显进见,强忍悲愤,说:既然二张已被诛杀,你可以回东宫了!可惜虎落平原,她的话已经没有分量了。张柬之等人逼迫武则天退位,并禁止她与除发动政变者以外的人见面。

  武则天无奈,只得传位于李显,交出了大权。

  同年正月二十五,中宗李显复位。次日,武则天被押至上阳宫。上阳宫南临洛水,北连禁苑,本是一个景色怡人的地方,此时却成了幽禁武则天的“文明监狱”。

  14岁入宫,26岁入感业寺,32岁当皇后,67岁当皇帝,她的一生,大落大起,大悲大喜。她曾经巾帼不让须眉,风光无限,此时却只能对着窗外的寂寞残阳叹息。

  公元705年冬,寒风凛冽,天昏地暗,武则天死于上阳宫,终年82岁。

  她临终时留下遗言,希望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归葬乾陵。中宗满足了母亲的这一遗愿,将武则天与唐高宗合葬在乾陵,并在陵前立了一通无字碑。

  也只能是一通无字碑了!这个女人,赠给历史一段传奇,留给后世一段佳话,她的功过,无法用语言评说。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洛阳晚报(2007-01-0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