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洛阳

拿什么拯救你,我们的唐三彩

2013/4/11 10:27:05 点击数: 【字体:

 

    确切地说,巩义黄冶唐三彩窑址是上世纪70年代发现的,是当时中国最早发现的唐三彩窑址。后来在这里发现唐代“青花”之后,证实巩义黄冶窑便是唐代青花瓷产地。
   
    “青花”究竟是在唐朝还是宋朝出现的,学术界对此一直有争论,在巩义黄冶窑址发掘出唐代青花瓷片,解决了中国陶瓷史上的一大悬案。同时,巩义黄冶唐三彩窑址,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瓷窑遗址”的身份,被认为是中国古瓷系列中不可缺的重要一环。

    今年4月份,从河南省文物部门传出消息,中国准备将“中国古瓷窑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递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位于河南省境内的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禹州钧台钧窑遗址、巩义黄冶唐三彩窑址三个项目将在其列。

    “假如申遗能够成功,那么或许能够拯救我们这美丽的唐三彩。但,这仅是美好的希望而已。”巩义文物研究所的文物专家习彦召向记者指了指将遗址从中劈开的公路,眼神黯然。
   
    很多事情,往往总是出乎人们的预料。11月10日,慕名唐三彩已久的袁某专程从郑州乘车来到巩义小黄冶,但一幅令他难以置信的画面,让他惊呆了。

    在一片绿油油的庄稼地里,几个文物部门的人正在发掘着什么。在一块标明唐三彩遗址的碑前,一条笔直的公路伸向远方,将巩义这个著名的唐三彩遗址从中间分割开来。

    从此经过的一村民说,这条路也从巩义的另一个唐三彩遗址大黄冶穿过。

    “一切都毁了!”袁说。

    谁令美丽褪色之泛滥的地下交易

    巩义的杂烩面似乎很出名,经常吸引各类人的光顾。当记者一边吃杂烩面,一边翻看巩义市博物馆的一个关于文物介绍的画册时,一个陌生的声音悄悄地传了过来:“老弟,看的什么啊?”

    没什么,随便看看。”

    记者漫不经心地回答,却引起了对方浓厚的兴趣:“如果你有什么需要,可以和我联系,特别是唐三彩。”

    他的声音很低。很明显,这是一位“地下文物工作者”。

    很快,记者以探宝者的身份,和其在一家茶社里落座。据其介绍,如今巩义市博物馆里的唐三彩,只是很少一部分,而更多的唐三彩都散落在民间,还有一部分被带到了国外。

    巩义文物研究所的文物专家习彦召后来印证了这种说法:“如果没有垫土的情况下,唐三彩埋在地下一般只有2米左右,老百姓在挖地基的时候,很容易就能挖到一些碎片,有时甚至是完整的唐三彩,所以民间有着大量的收藏也不足为奇。”

    那位“地下文物工作者”坦言,当年曾经受过骗,所以现在做了一个文物中介商,如果提供一点中介费,他可以帮忙牵线,联络巩义、郑州、洛阳的唐三彩“大户”,甚至可以带领着去大黄冶和小黄冶等地,从村民那里收购,并打包票可以买到真货。为了加大成功中介的筹码,其还开出了一张价格表:1万到2万元。而对于货源问题,该“工作者”称,近来“货源还比较充足”。

    “最好是能够带出去,这里卖不上价。”“工作者”如是说。

    据习彦召介绍,唐三彩的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地表埋藏,另一种则是墓葬。地下交易市场的猖獗,除了地表埋藏的唐三彩被挖之后流入市场,盗墓也已经成为另一条地下唐三彩交易的主要来源渠道。

    谁令美丽褪色之猖獗的盗墓贼

    巩义有着为数众多的陵墓,在唐墓中,不管是达官显贵,还是布衣市民,基本都有唐三彩随葬。

    自古以来,盗墓贼总是习惯于把他们的目光,放在有着特殊文化背景的地域,因为巩义处在河洛的交汇处,文明古迹星罗棋布,所以这里成了他们的“天堂”。

    但凡巩义比较重要的文物发掘工作,总能见到习彦召的身影。习和他的同事在一些发掘现场,也总是能看到一些现代工业品:散落的塑料编织袋、丢弃的带过滤嘴儿的烟头等。显然,那是盗墓贼留下的痕迹。

    “我知道洛阳那边有一伙人,他们到巩义盗墓基本不费什么工夫,甚至半个钟头就可以搞定,真玄!”对于一些自己无法解释的问题,“地下文物工作者”也觉得有些不可理解。

    古墓的门一般都设得比较隐秘,没有高科技或者长时间的探测,是不容易找到的。对于许多人来说,经常在12点以后开始干活,到天亮前收工的盗墓贼,他们能够精确挖到墓门,究竟是用什么样的工具,为什么会那么准确地定位,长久以来,连文物专家也搞不清楚。

盗墓贼的影响力,甚至波及了博物馆。建成不久的巩义市博物馆,为了严防各类盗贼,不仅用上了电子监控,还有许多诸如报警系统等防盗装置,而博物馆的仓库,一般人更是没有机会进入。

    从墓中盗出的唐三彩,很快便成为地下文物交易市场的抢手货,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盗墓和唐三彩的黑市交易一度在洛阳和巩义一带泛滥,还有大量的辗转到了国外。

    “在日本,经常能看到唐三彩,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的东西。”一位文物研究者痛心地说。

    谁令美丽褪色之半个世纪毁灭性的“开发”

    按照专家的说法,虽然山西等地也出唐三彩,但器身泛黑,造型和巩义出土的器物也有区别,品质显然不如巩义出土的。11月9日,记者在巩义市博物馆见到了唐三彩。一进门,那些神态安详的文官,那些面目狰狞的镇墓兽,仿佛活灵活现地站在观者面前。

    据该馆的工作人员说,巩义的唐三彩颇具代表性,所以一部分唐三彩被挑选去了日本进行巡展,现在还没有回来。

然而,这样一些无与伦比的绝世珍品,在上世纪50年代的巩县,曾被作为“熟料”碾碎之后成车卖给陶瓷厂,那种破坏几乎是毁灭性的。

    “那时候1分钱1斤,用车拉到陶瓷厂用磅去称。”对唐三彩颇有研究的习彦召提起这些,多了很多感慨。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很多外国人非常喜欢唐三彩,几乎到了图腾崇拜的程度,由此引发了巩义当时的盗掘狂潮。“那时候,地面上、河道上都散落着唐三彩的碎片。”一老村民回忆。

    很快,很多人认为发财的机会来了。上世纪80年代末,曾有一些香港人、澳门人神秘地来到巩义,“当时谁也不知道他们来干什么,来了之后就直奔这里的大黄冶和小黄冶。”
 
    据当地人士介绍,那些“神秘人”来了之后,按照唐三彩的尺寸进行大肆收购,由于其提出的“1寸1万元”的价格颇具刺激性,使得那时候唐三彩的盗掘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后来,在当地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在巩义大黄冶和小黄冶这两个村庄,总共抓了70多人,才算使盗掘狂潮暂时平息。

    按照国家有关的文物法规,做建筑必须要向文物部门申请,进行勘探,以免对一些文物、遗址造成破坏。“唐三彩遗址上的建筑,没有谁在建造的时候提出申请。”文物局有关人士称。

    不仅如此,一些基建工程,也让唐三彩遗址雪上加霜。2002年和2003年前后,因为一条公路要穿过大黄冶和小黄冶,所以有关方面组织了一次规模宏大的发掘活动。

    “当时光挖出的白瓷、青花、三彩等瓷器,就装了1000多麻袋。”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说。就这样,1000多麻袋的瓷器文物被搬到了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同时,唐三彩遗址上也留下了一条公路。
有人说,那条公路给当地老百姓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也很像一道绳索,系在唐三彩遗址的脖子上。

    谁能拯救这美丽的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种很特殊的器物。由于加工过程中的釉彩有毒,所以只能制作成工艺品。如今,在洛阳和巩义的一些地区,也还有一些窑场在烧制现代的唐三彩。几近毁灭的唐三彩,会迎来它的另一个春天吗?

    按照习彦召的说法,这已经是“不可能了”。唐朝时候最好的唐三彩是用绞胎烧制的,由于当时没有先进的加工技术,且只能用柴火来进行烧制,所以炉里的温度不可能达到均衡,因此火候成了当时唐三彩烧制的主要技术。在一个炉中烧制的唐三彩,比较完美的只占少数,更多的则是一些残次品。

    而现在很多窑场都使用了电子设备,不需要人工掌握过多的火候,因此出炉的唐三彩合格率几乎达到95%以上。现代化技术带来的是产品的细腻和没有瑕疵,但也失去了唐朝那种特定历史时期瓷器的个性。

  “如果你用放大镜看,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种差别。现在烧制的和唐朝时候的无论是器型,还是色泽都不一样。”据习彦召介绍,唐朝时候很多颜料都是从外国用骆驼运到中原来的,相当昂贵,配方也都是人工配制。

    “单从配方上,和现在都有不一样。”对于疑问,习彦召作出了这样的解释。
尽管盗墓贼疯狂,黑市交易的猖獗,以及由于修路引起的遗址破坏,且依然不能阻止人们对这种文化遗产给予美好的祝愿。

    今年4月份,从河南省文物部门传出消息,中国准备将“中国古瓷窑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递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位于河南省境内的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禹州钧台钧窑遗址、巩义黄冶唐三彩窑址三个项目将在其列。

    “假如申遗能够成功,那么或许能够拯救我们的唐三彩。但,这仅是美好的希望而已。”习彦召说。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今报网 2005-01-11 作者:刘景峰 赵岩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