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西游记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忙;诸葛亮周瑜羽扇纶巾,三国武将神采飞扬;肤如凝脂仙袂飘飘,嫦娥望月奔天堂……一个个精致的人物面塑,色彩艳丽,活灵活现,精彩绝伦。这些都是出自洛阳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面塑大师李菊芳之手。
李菊芳祖籍山东,现居洛阳,祖父、爷爷皆是以做面人为生,父亲更是赫赫有名的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曹州王派面塑正宗传人李金城。
虽然李菊芳出生于面塑世家,但她真正跟随父亲学习面塑却是从十几岁开始。因家庭原因,李菊芳幼时被寄养在了姑姑家,直到14岁,才回到了父母身边。一踏入堆满五颜六色面塑的家门,李菊芳就被深深吸引了,这个祖传的技艺为她打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引领她进入面塑五彩缤纷的世界。
最初,整天忙于生活的父母并没有想过教李菊芳学面塑,毕竟在那个年代,抛头露面,走街串巷的手艺活不太适合女孩。性格温顺的李菊芳用行动默默表达着自己的内心述求,白天,她洗衣做饭积极做家务,忙完了就看着父亲捏面人,心里默默记下怎么捏造型,怎么搭配色彩。到了晚上,夜深人静,她就开始凭着脑海中的记忆摸索起来,从孙悟空捏起,经常自己忙活到半夜,凭借着连日的耳濡目染,李菊芳的面人捏的有模有样。而父亲李金城也为女儿无师自通的天分、勤奋刻苦的精神感到惊讶,就决定开始教女儿面塑技法。
父亲李金城的教授方法既传统又严苛。从正式跟随父亲学习的时候,父亲李金城就立下了一个规矩:从西游记开始,每个造型必须捏够五个月,练足两年。于是,李菊芳就从唐僧开始,每天只捏这一个形象,而父亲则把西游记中的其他三个捏出来,配成一套。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重复,一年半以后,李菊芳的西游记人物形象已经捏的栩栩如生,异常生动,深得父亲真传。
看着女儿的进步,父亲也是深感欣慰,就将西游记全部交给李菊芳来做,因为时间还未满两年,他并没有开始教女儿新的造型。但无数次的重复,李菊芳自信已经可以学习其他的,于是有一天,她便趁着父亲外出,花了三个小时捏成了周瑜。李金城回到家看见女儿的作品,并没有生气女儿的“忤逆”,而是说,那就开始做三国中的人物吧。就这样西游记、三国人物循环交替的捏制,等到了第二年,父亲就不再干涉李菊芳的创作,而是给了她绝对的自由。
李菊芳面塑技艺的精进离不开她的善于追问与思考。捏制诸葛亮时,她发现自己捏的跟父亲的不一样,眉眼造型有着跟大差距。李菊芳就询问父亲,父亲看过她的作品就告诉她,唐僧是佛,就要捏成平眉,如果眼睛往上挑,面目表情就不善了。而诸葛亮的眼睛就要往上来,才能表现他武将的精气神。通过父亲的点拨,李菊芳恍然大悟,她发现原来面塑人物的区别就在面部的刻画上,把面塑基础打牢了,再做其他的就只需要眉眼之间的变化,嘴型的变化。而她也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最初练习的唐僧四人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造型,汇集了人物的不同脸型,练好了再做其他的就易如反掌。
李菊芳的面塑题材多取材于传统民间故事、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捏制手法娴熟、做工精细、色彩热烈、艳而不俗,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除了擅长古装人物,她对山水秀色,楼台亭阁面塑也有很深的造诣,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驱势。作品《红楼梦人物》《三国人物志》《水浒人物传》等多次入选洛阳市民间艺术展,洛阳市文化产精品展,河南省民间艺术展览会,法国69届世界博览会等多个展会,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作品轰动国内外。
今年8月,李菊芳又受邀参加了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河南省新闻办公室、河南省外宣办联合组织的“感知中国·哈萨克斯坦行”活动,并被授予荣誉证书。
活动中,很多当地人被精美的面塑所吸引,纷纷惊叹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家住阿拉木图的12岁小姑娘妮娜观看了李菊芳的作品后,就对面塑着了迷,以前在她眼中,面团只能用来做食物,没想到还能用它捏出活灵活现的小人来,她觉得太不可思议。妮娜便从早到晚粘着李菊芳,要拜师学艺。李菊芳将妮娜收作徒弟,在她的指导下,这个小小的外国女孩捏起面塑来也是有模有样。
李菊芳不仅自己继承了父亲的技艺,在她的熏陶带动下,儿子石真也虚心学习面塑艺术,并逐渐熟练掌握了多种艺术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她还多次到各个幼儿园,小学教授小朋友学习面塑。传承有序,后继有人。相信“面人李”面塑一定可以在李菊芳的不懈努力下步入更精深的境界,获得更广阔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