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网 王雷 讯) 一条条水泥路宽阔平坦,一排排“迎宾” 树整齐挺拔,一座座农家小院错落有致。近日,行走在山化镇游殿村,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干净整洁、绿意盎然的“花园式”村庄。
路平坦 心舒坦
游殿村在山化镇北部邙岭之上,包括游殿和滑岭两个自然村,居民4000多人,务农之余,不少人外出打工。与周围村庄相比,昔日的游殿村曾一度成为落后的村庄——人畜吃水困难、道路破旧不堪、学校教室是多年的危房、群众活动没地方,如今游殿村呈现出村舍整齐、基础设施健全、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秩序稳定的崭新面貌。
游殿村两委干部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游殿村的道路、饮水工程的变化,是与党的惠民政策及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分不开的。
2005年,为解决人畜吃水困难,村两委研究决定,在党员干部带头捐款的前提下,积极争取市安全饮水工程资金32万元,村里群众踊跃参加,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群众义务出工挖沟埋管,自来水管网通到890户门前,家家吃上了深井自来水,彻底解决了村里的人畜吃水问题。2013年,受旱的游殿村,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又打了两眼深井,改善群众的吃水问题。
要想富,先修路。2006年,乘着“村村通”的东风,游殿村争取到国家修路解困工程资金12万元,修筑了1200米的东西大道,被群众称为“连心路”。多年来,该村大街小巷能修则修,能建则建,通村入户道路几乎全部硬化。2013年10月份,该村积极争取村村通工程,修建了一条2公里的水泥路,打通了游殿村到康店的主干道,使该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以往走亲访友,大多都是步行或骑自行车,费时费力。如今,借着“村村通”的东风,勤劳致富的村民把交通工具大多换成了摩托车,越来越多的家庭购买了家庭轿车,开上小汽车走亲访友成为一道新风景。
“这是我去年买的五菱宏光,手续办下来6万多,能坐7个人,俺巩义的亲戚比较多,现在路修好了,开车走亲访友又快又方便。”在家从事扎鞋帮生意的滑宏武乐呵呵地说。
村整洁 人精神
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面临垃圾日益增多、清理机制缺失的状况,美丽的乡村出现废弃物乱丢乱倒的情况。解决垃圾围村,是很多村庄乃至城市都面临的新问题。游殿村因地制宜,成立了垃圾保洁队,确保该村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沿着新修建的村间道路,来到该村居民丁鲜红家。新式的楼房,新农用车、摩托车、固定电话、高档家具一应俱全,家里一尘不染。走进厨房,新安装的沼气灶,“啪”的一声,蓝色的火焰舔着锅底,和城里人的厨房一样干净。丁鲜红说:“以前,村里人总羡慕城里人的生活,现在我们和城里人没什么两样了,村里像我家这种情况的人已经占到了80%左右。”
说起村庄的变化,几位村民围了过来,开办农家超市的滑三六乐呵呵地告诉笔者:“我们现在生活好起来了,水泥路宽了,自来水通了,路灯亮了,道路两旁干净了……还有这个文化广场,跟城里没啥区别。”
乡村的白天是繁忙的,劳累一天的村民安享着夜晚的恬静。欢乐的排舞跳起来,实用的广播响起来,经典的大戏唱了起来……
“别人都说我们村改变很难。没想到还能过上这样快活的日子。以前,晴天灰尘雨天泥,跟泥巴打了一辈子交道,天天羡慕别人,压根没敢想像这样的场景会出现在家门口。”57岁的村民滑建功说,”
重教育 强文化
几十年来,游殿村不变的是全村人对教育文化的朴素支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1952年游殿村就克服经济困难建起了三层教学楼。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这可是令不少村庄刮目相看的事。1993年游殿村再次将高速公路补偿款建成了游殿村的山化二中三层教学楼。
随着时光流逝,村小学教学楼经过几十年的使用已翻修两次。为替换列为危房的教学楼,该村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建新教学楼,干部群众自发捐款45万元。2006年年底,一栋村小学教学楼和14间教师办公室相继建起。2007年游殿小学师生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
该村小学校长戚少儒说:“我是2010年来到游殿小学的,当时学校的住宿条件还不好,老师生活上工作上都有很多顾虑,游殿村特别重视教育,想法设法改善教师办公条件,我们更应该扎根在此好好为教育干一番事业。”
每当夜幕降临后,跳舞达人戚利红便会和一群舞蹈爱好者,来到文化广场上,尽情舞蹈。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村里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村文化广场成了村民体育健身的好舞台。在广场四周的宣传橱窗内,党建、文化宣传、计划生育、清洁家园等公开宣传栏,宣传内容定期更新。
近年来,该村投资15万元,建立老年协会,修建活动场所,使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从2005年至今,每年春节免费给全村80岁以上的80多位老人每人送大米1袋,投资3万元改造村集体卫生室,方便村民就医,群众养殖遇到困难,积极帮助协调贷款。
“窑洞”村委会的坚守
村里这些年发生的变化一样样都刻在村民心坎上。村民滑宏陆扳着指头说:“我们村变化太大了,首先建了学校新楼,建设了文化大院,硬化了街道;2013年,村里又投资了20多万元,更新了1000多米管道,完善了村里的自来水供应问题,彻底解决了群众吃水困难这一难题,现在又修起了文化广场,村里变化真是大。但有一样还没有变,俺游殿村的窑洞村部。”
进入村委会大门,感觉这个村委会太小了,一个小院子,两三间小平房,正在我们诧异之间,村委委员王宫军径直把我们带到院子的最后方,推开一扇门,把我们领了进去。
“这是我们的办公场所,虽然是窑洞,冬暖夏凉,在里面一点也不受症。”王宫军说。
一番打量,村委会真是一排窑洞,里面最深处可达十余米。村委会办公室在靠右的一排窑洞边上,里边不大,如果不开灯,窑里暗暗的。窑洞内,最吸引人的是三十多块挂在窑洞正上方的牌匾,全部是该村在市、镇各项活动评比中获得的荣誉证书,这些荣誉给这孔窑洞平添了几分亮色和庄严。
近几年,许多村纷纷改善了办公条件,或盖、或装、或改,游殿村两委干部也有些想法,可是想想游殿村的实际,想想村集体经济的困难,该花的钱一定要花,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又把村委会搬出窑洞的想法收回了,争取的上级资金最终还是用在了改善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用在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上。
“说实在,俺村没有别村发展得好,俺村得搁劲。”一位村干部坦诚地说。在人们追求物质生活“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今天,或许窑洞里,更能让人心宁静、淡定、清醒,更能使人们对艰苦岁月不忘记……人心齐,泰山移,朴素的游殿村呈现着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