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漯河 >> 秀美山水 >> 漯河地理 >> 浏览漯河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贾湖地下的秘密

2016/5/5 10:18:55 点击数: 【字体:

 
贾湖地下的秘密
 
贾湖遗址的第八次发掘正在进行。
 
贾湖地下的秘密
 
贾湖骨笛。(受访者供图)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强晓玲
 
  贾湖村,豫中地区一个安静平常的小村庄,村西的贾湖,水面宽阔,清澈见底,透着十足的灵气。
 
  “我来自贾湖的故乡”。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河南省的高官在对外甚至海外宣传时,不止一次的会这样自我介绍。
 
  这里距离河南名吃“北舞渡胡辣汤”的舞阳县北舞渡镇只有1.5公里,但它却并非因此而被一次次提到。
 
  1987年,当悠扬的中国民乐《小白菜》从一支距今8400年前的骨管中被吹奏出时,在场的人为之震惊了,世界考古界为之震惊了。而这支骨笛,还有更多史前遗物就是在贾湖遗址发现的。
 
  1999年11月,记录着中华文明史的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第八条这样写道:“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的时代大约为距今9000-7800年之间,同类型遗址主要分布于淮河上游主要支流沙河、汝河、洪河流域。出现了七音阶骨笛和甲、骨、陶、石上的契刻符号。”
 
  “贾湖文化的创造者不仅是优秀的猎人、渔夫和工匠,中国最早的农民,而且还是优秀的音乐家。贾湖文化的发现,再现了淮河上游八九千年前的辉煌,与同时期西亚两河流域的远古文化相映生辉,是当时东亚地区的一个缩形,为研究当时社会的经济、技术、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贾湖文化专家、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居中教授这样评价。
 
  目前,贾湖遗址的第八次发掘正在进行,“首届贾湖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11月2日举行。10月初,随着又一批精美的陶器和三支骨笛的出土,考古专家们显然又兴奋了,“贾湖的地下到底还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远古的笛声
 
  1987年12月,当悠扬的民歌《小白菜》从一支8400多年前的七孔骨笛中传出时,在场的人都兴奋了,“9千年前的乐器发出天籁之音啊。”贾湖文化专家张居中说,“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出土个数最多,且能演奏的乐器实物。它的发现,证明我国五声和七声音阶远在8000年前就已经形成了,在中国音乐史甚至世界音乐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1987年5月,当时尚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任职的张居中等在贾湖遗址第七次发掘清理中发现一支完整无损的骨管,管身有7个大小完全相同的接音孔和一个小孔。在场专家不顾捅掉骨器上的泥土,便按吹箫的方式吹奏起来,但骨管没有发出任何声响。
 
  不久,张居中等携带七孔骨管找到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萧兴华教授,八千年骨器让萧兴华大吃一惊,“它比历史上任何关于笛的记载都要早数千年。”萧兴华告诉张居中。随后,这支让众人猜测不定的骨管在中央民族乐团笛子演奏家的试奏中传出了美妙的声音。“笛子,笛子!”大家的猜测八九不离十。
 
  1986年11月,黄祥鹏、萧兴华等专家携带专业闪光频谱测音仪,对当时出土最完整的M282:20号骨笛进行了测音,并吹奏出民歌《小白菜》的曲调,“准确的音高,完整的音阶结构。”采访中,提起骨笛张居中仍显得很兴奋,“经过测试,贾湖骨笛能够吹奏出《小白菜》《灯歌》等多首民歌。”
 
  资料显示,贾湖骨笛是用丹顶鹤的尺骨制作而成,一般长度20多厘米,直径1厘米左右,刻孔有二孔、五孔、六孔、七孔、八孔之多,分别能奏出四、五、六、七声音阶,早于半坡陶埙和河姆渡骨哨两三千年。
 
  “舞阳骨笛出土了将近30多支,比较完整的十多支。目前一支被国家博物馆收藏,一支被河南博物院收藏,其他都收藏在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舞阳博物馆馆长朱振甫在接受采访时说,“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也是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中的一件。”
 
    有心人的发现
 
  不久前,当我们一行来到河南舞阳县贾湖村时天色已暗,“天黑了来了!”坐在湖边石凳上,手里摆弄着活计的大娘像熟人一样跟我们打着招呼,显然村民早习以为常。
 
  遗址是在村东的一片空旷田地里,路边简朴的石碑上镌刻着“贾湖遗址”几个大字,显然贾湖遗址的考古发掘是小心谨慎的。据介绍,在贾湖遗址5.5万平方米的重点保护区内,前七次发掘揭露面积仅为2700多米,但已出土珍贵文物近5000件。
 
  贾湖遗址的发现绕不开两位有心人。1961被下放到贾湖村劳动的前舞阳县博物馆馆长朱帜,在村东头坑洼地里发现了暗红色被烧制过的破碎陶片,职业的敏锐让朱帜意识到这可能是古代文物碎片。随后他又在附近发现了一些类似红烧土的陶土碎块和类似骨头的器物,而这些常见于古聚落遗址中。鉴于手头资料有限,朱帜将秘密深藏心里,直到离开贾湖村。
 
  时间来到1979年的春天,贾湖村小学教师贾建国带领学生在村东劳动时,发现了几件被打磨成刀刃的石头,随后竟然还发现了几个较为完整的陶壶。“这些是不是文物,如何处理,贾建国想到了曾在村里劳动的我父亲。”朱帜的儿子、现任舞阳博物馆馆长的朱振甫提起遗址往事显得兴奋又腼腆,“贾建国带来的文物令父亲激动不已,虽然无法断定这些文物的年代,但手里的陶壶还是带来了线索。”
 
  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中,陶器是判别古人类年代和社会发展情况的古文化发展的重要证据之一。朱帜清楚,贾湖村处在黄淮海大平原多个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祥地,仰韶、龙山、二里头文化距今都有大约四至六千年的历史。通过手里的陶器,朱帜逐一分析判断。
 
  “当时我父亲发现送来的陶器非常像距今七八千年的裴李岗文化时期的文物,于是大胆地将自己的发现撰写成论文发表在河南省文物期刊《中原文物》上,并向上级进行了汇报。”朱振甫说,当时正值全国文物大普查,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派文物专家周道到贾湖实地考察,并确定贾湖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
 
  “9千年前,生活在中国淮河流域的贾湖人创造出的文化,超乎现代人的想象。其稻作文化、音乐文化和宗教文化已相当发达,表明淮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摇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考古专家在对舞阳贾湖遗址进行的7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和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并将这一类型的考古文化定名为“贾湖文化”。
 
  2001年6月,国务院将其确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评为20世纪全国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贾湖先民的美好生活
 
  “在距今9千年前淮河上游广袤的平原上,有一片美丽的沼泽,那里生活着一个富足的部落。部落附近的岗丘和山坡上,生长着稀疏的栎、胡桃等针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林中酸枣点点,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调剂品。在大片房屋之外有广阔的湿地,贾湖人在其间耕作,微风拂过、稻花四溢。农田附近的湖沼旁,贾湖先民在捕鱼、龟,时有丹顶鹤、野天鹅在其间婆娑起舞。一天的劳作后,回到家里,他们支起鼎、罐烧水煮饭,吃饭时饮些自家酿造的米酒。傍晚在部落的空地上,人们穿戴整齐,生起篝火,吹响骨笛,在酋长的带领下膜拜神灵,听取预言……”这一幅幅温馨的画面,是30年潜心贾湖文化发掘与研究的张居中教授脑海里出现最多的贾湖先民的美好生活。
 
  “通过采用多学科综合分析研究方法,我们试图从环境与人、考古学文化与人类社会、生业形式与技术工艺、思想文化与原始艺术等方面对所获资料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研究,以期达到复原历史之目的。”经过多年与相关学科多位专家共同研究,张居中在考古学专著《舞阳贾湖》一书中除记录了世界上最早的乐器——骨笛外,贾湖遗址还有更多重大发现:
 
  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研究人员通过对出土陶器上附着物进行研究证明:9000年前贾湖人已经掌握了酒的酿造方法,所用原料包括大米、蜂蜜、山楂和野葡萄等。专家认为,此前伊朗发现的7600年前的酒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酒”。贾湖酒的发现,改写了这一记录,成为世界上目前发现最早与酒有关的珍贵资料。
 
  世界稻作农业主要发源地之一:在遗址内发掘出我国最早的碳化稻米及石磨盘、磨棒、石铲等实物资料,表明9000年前这里已有了人工栽培稻。
 
  世界上最早的契刻符号之一:在遗址内发现世界上目前最早与文字起源有关的实物资料——甲骨契刻符号。专家研究认为,8000年前贾湖契刻与比它晚四五千年的殷墟甲骨文有着惊人的相似。学者认为“贾湖契刻的发现,为商代甲骨文的历史源头探索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世界上最早的家畜驯养地之一:在遗址内发现有狗、猪等驯化家养遗迹,表明贾湖先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相当丰富。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的出现,预示着人们逐渐摆脱食物缺乏的境况,是新石器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
 
  世界原始宗教与卜筮起源地之一:贾湖人盛行巫术崇拜。在他们的随葬品中,发现大量叉形骨器、柄形器(权力地位的象征)、叉形骨器、龟灵占卜、太阳纹陶器等宗教用品,表明贾湖原始先民已有了原始崇拜的意识。
 
    新石器时代早期完整案例
 
  “贾湖文化提供了一个黄河、长江之间新石器时代前期的、居当时文化发展前列的相当完整的实例,对于研究中国新石器文化以及黄河、长江流域新石器文化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张居中认为,贾湖遗址出土文物数量之多,品类之盛,制作之美,内涵之丰富,为全国其他同期遗存所罕见。大量文物标本证明,贾湖先民已掌握了房屋构筑、制陶、制石制骨、纺织、缝纫、酿酒、稻作农业、人工养殖等多种技能。
 
  今年适逢贾湖遗址发掘30周年,以丰富贾湖文化内涵,扩大贾湖文化国际影响力,“纪念贾湖遗址发掘30周年暨贾湖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11月2日在河南漯河市召开。“随着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纷纷投入到贾湖文化的探索研究中,全国乃至世界掀起了‘贾湖热’。”舞阳县贾湖保护开发领导小组组长陈青枝在接受采访时说。
 
  据介绍,目前《贾湖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和《贾湖考古遗址公园规划》都已在进行当中。陈青枝说,“我们当前要做的不仅是对遗址进行发掘,而是对发掘过的贾湖遗址及其文化价值进行保护宣传开发。贾湖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和全人类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遗产,是自然文明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有力见证。保护利用好贾湖文化资源,我们责无旁贷。”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13-11-01)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漯河气候特点
相关信息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