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贾湖遗址村:盼望享受文物保护成果

2014/12/18 9:59:32 点击数: 【字体:

    “专家说贾湖是9000年前的文明,那咱都成世界上的老祖宗了啊。”提起30多年前贾湖遗址的发现和确认,时任贾湖村支部书记的贾普选清晰地回忆起自己当年的一句“狂言”。

    位于河南省舞阳市北舞渡镇贾湖村的贾湖遗址,是新石器时代前期的重要遗存,被誉为“人类从愚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这里发现了世界最早的乐器——骨笛、最早的文字起源——契刻符号、最古老的酒、最早的家畜驯养地等多项世界之最,文化积淀极为丰厚。

    “挖出来七个孔的骨笛,我还试着吹了吹,嘴不敢挨着。”1979年,贾湖村一名教师平整土地时发现了石器、陶片等文物,后来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进行第一次发掘,就住在贾普选家里。

    迄今为止,贾湖遗址共发掘8次,发现文物6000多件,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音乐、稻作、酿酒等起源提供了珍贵资料。贾湖遗址的发现,使贾湖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一跃成为国内外焦点。

    “来的人多了,老百姓慢慢也了解了贾湖文化的重要性,对保护遗址很上心。”贾普选说,村民制止盗掘的事情时有发生。有年夏天,他正在锄地,一个村民跑来说,“有人盗咱的文物。”

    一个“咱”字,透露出老百姓对贾湖遗址的感情,虽然出土的任何东西都不属于自己,但在村民心目中,它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记者曾在一个雨天探访,几步路下来脚上沾满了泥,一个老农在旁边笑着宽慰道:“贾湖的泥亲。”把沾脚的泥巴解释成这方水土与人亲近,足见贾湖人的多情和智慧。

    听到消息,贾普选连搭在肩头的背心都没来得及穿,匆忙赶到现场,发现几颗头骨已经被扒出来了。两个盗掘的人又是递烟又是送自行车,贾普选不为所动,硬是派人通知派出所。

    贾湖村过去有几名保护员,没有任何报酬,却坚持看护遗址。现在,贾湖遗址保护区已安装摄像头。一些村民经常参与考古挖掘工作,有的还成了“土专家”。

    不过,与其他文化遗址所在地一样,保护与民生的矛盾也在困扰贾湖。不准新批宅基地、不准修路等诸多政策限制,使村民生活受到一定影响。

    贾湖是明代时移民迁入才建村,如今村头仍留着移民碑。由于移民中“贾”姓较多,村边又有一面湖水,所以定名“贾湖”。村里现有900多口人,1200亩耕地,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县属中下等,虽然离镇区仅3公里,直到去年才修通一条公路。

    “希望把村庄改造改造,把遗址游览区整理好,让更多人来看,哪怕开个小饭馆,老百姓也实实在在受点益。”贾普选告诉记者,以前每次发掘村民都很激动,凑在一起聊天会说,守着这么重要的遗址,贾湖将来一定能成气候,“现在连喷都不想喷(方言,指闲聊、吹牛)了!”

    舞阳县文化旅游局局长张杰民经常跟贾湖村打交道,他理解村民的怨气,也知道他们盼望把遗址建设好的心情,但实际工作中面临很多困难。“按照规划,贾湖遗址将建大型展示馆,从长远发展考虑,可能还要建考古遗址公园,但建成以后怎么生存?一年400万元的维护费全靠财政不行吧。”

    在贾湖村走访中,村民一致推崇贾湖遗址的价值,并且相信“只要把遗址收拾好,就会有人来看”。事实上,业内备受重视的贾湖遗址,在社会上知名度并不算高。很多人对七孔骨笛和用它演奏的乐曲《小白菜》印象深刻,却对文物出土地贾湖遗址很陌生。

    “这么重要的遗址却没有写入教科书,不能不说是很大遗憾。”张杰民认为,作为中华民族第一个具有确定时期记载的文化遗存,贾湖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提高贾湖遗址的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才有利于研究成果的普及和转化利用。

    2013年召开的“纪念贾湖遗址发掘30周年暨贾湖文化国际研讨会”上,数十名中外考古专家签署倡议书,呼吁加强对贾湖遗址的保护,并建议在修订新版中小学教科书时适当收录贾湖遗址相关研究成果。

    “虽然有怨气,村里从来没有偷挖、破坏遗址的。”贾普选说,村民只盼望遗址能产生效益,真正享受到文物保护的成果。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新华网(2014-11-2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