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名人名家 >> 书画鉴赏与收藏 >> 浏览开封

蔡邕和“飞白书”

2014/12/5 9:20:41 点击数: 【字体:

蔡邕和“飞白书”
从唐代所传《升仙太子碑》碑额能感受到“飞白书”的风采
 

    何为“飞白书”?北宋的黄伯思《东观余论》解释其为:“取其若丝发处谓之白,其势飞举谓之飞。”后人则将书画作品中水分含量少、滞涩,带有干枯感笔触的部分统称为“飞白”。唐代张怀瓘《书断》中评论飞白书道:“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如此具有传奇性的书体是在什么情况下被创造出来的呢?
 
    蔡邕,汉朝人,字伯喈,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圉人,官至中郎将,人称“蔡中郎”。后汉三国时期著名才女蔡琰(蔡文姬)之父。他在文学、书法方面都颇具造诣。史上著名的《熹平石经》就是由他亲自书丹于碑版,后命工匠所刻。创立“飞白书”也是他极为重要的成就之一。
 
   东汉灵帝熹平年间,皇上令蔡邕书写《圣皇篇》,他写完后便动身送往皇家藏书之所鸿都门。在等待接见期间,他看到有几个工匠正在用蘸着石灰水的扫帚刷墙。由于扫帚苗比较稀疏,蘸水后水分不是很充足,加之墙面不够光滑,所以一扫帚刷下去,印在墙面上的水痕里仍有些地方会露出未被打湿的墙皮。蔡邕见此,心中不觉随之一动。他想,以往写字多是用笔蘸足墨汁,一笔写下去,笔画是纯黑的。如果能借鉴工匠刷墙的原理,让黑色的笔画里露出些纸或帛的底色来,整幅字看起来岂不更加生动自然?
 
    蔡邕回到家里,激动得顾不上休息就立刻准备笔墨纸砚。回想着工匠刷墙时的情景,提笔便写了开来。可谁知,想象和现实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一开始不是纸的底色无法露出,就是露出来的部分显得过于生硬。但他没有灰心,在经过反复思考和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后,终于掌握了蘸墨多少、用力大小以及行笔速度等方面的尺度,写出了黑色中隐隐露白的笔画,使整幅字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灵动、变化和飘逸,别具韵味。
 
    蔡邕独创的这种“飞白”体,很快地就被推广开来,在其后的朝代中被欧阳询、欧阳修、苏东坡等书法大家以及唐太宗、唐高宗等帝王所推崇。然“飞白书”技艺渐趋完善,出现创作的最高峰则都是在北宋时期。这要得力于宋太宗与宋仁宗两位皇帝对此书体的大加宝爱。北宋的朱长文在其《续书断》中评价道:“飞白之法,始于蔡邕,工于羲、献、肖子云,而大盛于二圣间。自古飞白罕有传者,惟先帝兴之于已坠,永耀于将来。”文中的“二圣”指的是宋太宗和宋仁宗。“飞白”书体在清代开始逐渐呈现式微的趋势。
 
     此种书体的传世作品甚少,我们现在只能从诸如《晋祠铭》、《升仙太子碑》、《开业寺碑》、《大唐中兴颂》等唐宋御制的碑额题识上去感受其风采。(朝 云)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3-01-13)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阮籍:中国古代乱世文人的一个缩影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