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观念的语言——化建国水墨作品解析
2014/7/21 14:40:41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随着各种新兴视觉媒介的普及,人类已不可避免地步入了一个图像时代。日常生活中,大量新鲜刺激的图像强行闯入人们的视野,猛烈冲击着人们传统的视觉体验方式。
此种情形下,中国水墨画的影响力显得日渐趋微,似乎很难再唤起人们的视觉热情。一些画家为此深深焦虑,忧心水墨画就此消亡,也有一些画家为此感到疑惑,迷茫水墨画路在何方?
与这些充满焦虑或疑惑的画家不同,化建国显得淡定而从容。记得在一次闲聊中,化建国曾谈到他对水墨画现状的见解。他说,水墨画陷入无奈的困惑,实际上是一种语言的贫乏,一种观念的落后。持相同观点的画家也有不少,但是他们大多专注于“观念”的表达,即通过水墨载体来表达自己对历史、政治、经济、人权等问题的思考,对水墨画本身的问题及形式语言的探索关注较少。
化建国的特立独行之处在于,他既不囿于传统水墨的程式化束缚,也不盲目追赶观念艺术的时髦。一方面他清醒地意识到水墨画要想发展,必须转变停滞不前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他却拒绝在绘画中刻意彰显自己的观念。他坚持认为,绘画作为纯正的视觉艺术门类,所要表达的观念必须依托于良好的视觉形式,脱离视觉形式的观念绘画,呈现的只是一片苍白的观念森林,只能成为哲学的附庸或文学的注脚,从而丧失绘画自身的独特属性。
正是出于这样的思考,在水墨画的探索过程中,化建国非常注重形式语言的锤炼与变革。他对水墨形式语言的表达,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也有着超乎常人想象的胆量。落笔时的率真,看似信手涂鸦,却富含着浓、淡、干、湿的微妙变化。对构成的讲究,看似简单稚拙,却蕴藏着对点、线、面组合方式的唯美追求。
近年来,他创作的水墨作品大多以“荷”为题材,其原因不仅是出于文化品格的选择,也是由于“荷”的物质特性更适宜于作为探索水墨形式语言的载体。从这些以荷为题的水墨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化建国表达绘画语言时的淋漓尽致,也可管窥出他对绘画语言的简化与提升。用笔愈来愈简,语言愈来愈纯,画面从飘逸转为凝重,再由凝重转为空灵,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品读化建国的水墨画,就如同与他本人交谈,可以聆听到他独特而难忘的语言,那是一种源于观念又超越观念的语言。
化建国简介:
化建国,1958年11月出生,河南开封人。现为河南省美术馆馆长,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美术网(201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