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开始誓师北伐,沿途受到广大工农群众和各界人士的热烈拥护,势如破竹,发展迅猛异常。当时,在北伐胜利的鼓舞下,郑州、开封等地的学生运动更为高涨。驻扎在河南的奉鲁军阀和河南军阀政府对青年学生既恨又怕,认为这些青年学生都被赤化了。杀了,他负不了这个责;不杀,北伐军一到非闹事不可。为了破坏蓬勃兴起的河南学生运动,防止其策应北伐军入豫,1926年12月21日,河南督军靳云鹗下令开封各大专院校提前放寒假,下令开封及郑州等地各学校学生限3日内离校。同时,为防止青年学生将革命书刊带到全省各地,鼓动和赤化民众,特明文规定:学生离校,书籍、行李一概不准携带,连一张纸也不能带出校门;要集中返乡,严禁单独行动。他们满以为把学生赶出城市,分散到全省农村,就不会再聚集在一起闹事了。中共河南省委借机组织放假回乡的党团员与青年学生参加农民运动。杨靖宇、张耀昶被指定为回到确山县开展农民运动的负责人。
杨靖宇接受党的派遣,和同学张耀昶一起离开开封,回到家乡确山县从事农民运动。直到后来,他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孤身一人与大量敌人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
四
对于杨靖宇,笔者每次想起就心生敬意。多年之后,笔者到开封读书、工作,每次路过北道门看到杨靖宇当年读书上学的地方,不禁思绪万千。那幢小楼还记得当年一位发愤图强的年轻人孜孜不倦的身影吗?那座亭子还记得那时还叫马尚德的进步青年清晨琅琅的读书声吗?那个传说曾是杨家将和岳家军点将台的小土山还记得吗?后来改名叫杨靖宇的那个青年从此扬起了风帆、开始了革命征程……如今那里依旧车水马龙,街边立的文物单位保护石碑静静站立在尘飞尘落的街头,任凭风吹雨打,任凭岁月变化。杨靖宇将军读书的那座亭子,矗立在喧闹的街道旁边,一层栅栏被郁郁葱葱的草木围绕,历史的细节静止在秋日私语之中。过往的风和行人匆匆,甚至不及回眸。而在历史深处、岁月河边,杨靖宇一如他汉白玉的塑像一样傲然屹立,静默不语却凛然大义……【原标题:杨靖宇:从开封踏上革命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