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鄂周邘故城春秋
2014/8/8 11:05:34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鄂邘故城在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沁阳市西北13公里处邘邰村。面南,沁济二水为带,与春秋时野王和絺两座故城 遥相呼应;坐北,扼守着古太行陉即羊肠坂的南大门;东瞻,丹水竹树,有明代乐律圣人朱载堉隐居著述的旧址灵迹;西望,是神农祭天坛为主题的神农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就在这片文化沃土上,曾经发现1.5万年前的旧石器,还分布有6处裴李岗、仰韶、龙山时期的文化遗址。
神农于神农山拓展农耕,“(舜)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史记·周本祀》),《诗·大雅·生民》亦载:“后稷呱矣,实覃实讦。”《诗·小雅·大由》诗云:“以我覃耜,椒载南亩。”弃是有邰氏女姜源之子,故此封地始名“有邰”。虎头山之阳的有邰文化遗址面积近十万平方米。有邰族人勤于耕作,在农作物长期收藏的过程中,发现并逐渐探索和掌握了酿酒技术,同时烧制出盛酒与祭祀用的覃(音同壇)和盂。夏初,称此地“覃怀底绩”。清康熙《覃怀志·卷九古事》载:“夏王禹壬子,颁夏时于邘国。”由于以盂为祭器,地名有邰演绎成了“盂邰”。中科院考古所所长李学勤先生考证:“在甲骨文中有关田猎的卜辞中,常见的盂,即在今焦作市以西偏南,正是狩猎区的腹地。”李先生所言之腹地,即是后来商鄂·周邘的封地盂邰。陈梦家先生在《殷墟卜辞综述·方国地理》中亦云:“按此盂亦即《左转》隐十一年,周王取于郑、邬、刘、芮之田的邘。亦即‘定’八年刘子伐盂之盂,可证邘原作盂。”如卜辞“令盂方归”(甲三四○四),“壬寅卜,王······于盂田,有雨,受年。”(屯南2254)马如森先生在《殷墟甲骨学》中还载:“丁卯壬卜,贞······其从多田多伯正盂方伯。”上述是为夏代。
公元前16世纪,商王朝确立,传位31任至帝辛即殷纣王。纣王“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辅佐王室。“三公”诚心为殷,直言敢谏,荒淫无道的纣王却反目为仇,“醢(音海,把人肉剁成酱)九侯,脯鄂肉,囚西伯于羑里”。西伯昌计决伐纣,故投其所好,以“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昏愦的纣王不仅免去了西伯的炮烙酷刑,允赦后还赐予“弓斧钳钺”,允其征伐。西伯昌计得其所,返归周族故地,施行裕民政治,修德友侯,很快强大,称文王。未几,文王在叛纣诸侯的支持下兴师东征。“纣辛十八年(公元前1057年),西伯伐盂”。文王在位50年驾崩,儿子姬发即位,称武王。他承父遗志,会盟诸侯,伐黎得鄂,一举灭商。鄂国封地原为盂邰,立鄂国后修筑城池。鄂城的规模及经济状况属于商代黄河中下游七大城市之一。1958年,在城中出土一泥质粗绳纹陶管道,可谓佐证。1972年,村民在北山下爆破采石,从石室中清理出铜爵杯、残石戈等商代器物。据载,过去在太行山下曾发现过商代器物,如清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志·金石》载:“商伯盏馈漱,考《古图铭》三十有一字在唇,十有四字在盖。”又载:“考《古图铭》商伯盏类盘二十有三字,此器与馈、漱二物皆曰“邛”使之,孙伯盏自作,同得河内太行山石室中。”
公元前1044年,武王建立西周,他为强固周王朝东方的半壁江山,封次子邘叔(姬诞)于“可定中原”的战略要地鄂国故地,称邘国。邘叔在固修城池时为祭祀先祖,于城之西北夯筑社稷高坛,坛上立庙,庙内塑社稷像,奉后稷若神明。今存坛址方50余米,高约7米。庙中的石雕社稷像今仍存奉祀。
周武王分封方国的原则是“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即封土范围以不同爵位而有别,“公侯方百里”,邘国封疆当属于此。邘城是在鄂城基础上增高加宽的,据考古调查,现存北城墙东西长850多米,宽20米左右,存高3至7米不等,西端为社稷坛,城外的护城河遗迹尚存,深米许,宽16-18米,城墙南北长580多米,城区总面积近50万平方米,全为耕地覆盖,城中的十字道位沿用至今。值得注意的是,为防控城东龙门河山洪所造成的危害,周代又在河西夯筑3公里多长的防洪大堤,该堤现存长约2公里,高2至5米,宽15米左右,系河南省现存同时期规模最大的古代防洪工程。
春秋僖公十九年,周桓王取邘等四邑于郑,二十五年又归晋南阳,邘国不存,地名遂承古制,以邘以邰,合称“邘邰”,沿袭至今。说邘城是在鄂城基础上修筑,人称“城上城”,但不止于此,因为在周代夯土层上还有战国和汉代的夯土层。分析成因有二:第一,前代战乱破坏,后代予以修复,于西北扩建的耳城即是战国时期夯筑而成。其次,可能与汉代封李寿为邘侯有关。另据《三国志·魏志九》:“曹操从弟曹洪,“累从征伐,拜都护将军,文帝即位,为卫将军,迁骠骑将军,进封野王侯。”当时邘邰变为野王邑属地,对古邘城的残缺不会不管。
明万历间,郑藩封郡王于邘邰称邘邰主。邘郡主又于故城西扩建新城。新城东西约900多米,南北约400多米,面积约36万多平方米,引邘水绕护城河,环流入于贝涧,有邘亭。清光绪初,于新城修复砖石结构的四城门楼,南门《古邘城》额石仍存。明清时期,邘邰仍为京洛孔道上的咽喉驿站,系物产丰富,经济繁荣的豫北重镇。
鄂邘故城自公元前11世纪初在夏覃怀之域盂聚落遗址上创建,中经西周、春秋战国、两汉、迄至明清的修复、增建与扩建,蕴含着一部历史跨度三千多年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结合的“古城沿革史”。在我国已处于一个文化遗产大国向文化遗产强国迈进的新阶段,河南省政府于1985年将其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今年又申报列入国保。鄂邘故城将和它周围众多的文物古迹一起,在具有活力的现代化的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展示其历史风采,发挥其无可替代的历史文化的作用。作者:邓宏礼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文化中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