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后,有关丁兰“刻木事亲”的故事版本中,多数故事情节,多了“邻人张叔妻,从兰妻处借贷,木人不悦。张叔便醉骂木像,并以杖击其首,丁兰归,妻具以告之,丁兰怒,即奋击张叔。吏捕兰,不但未予重罚,反嘉奖之”。故事多了一层跌宕,听(读)起来就更加生动。
古河内县志第二十七卷孝义传记载的“丁兰刻木事亲”故事说:“丁兰者,河内人也,少丧考妣,不及供养,乃刻木为人,仿佛亲容,事之若生,朝夕定省。后邻人张叔妻,从兰妻借贷,看兰妻跪启木人,木人不悦,不以借之。叔醉疾来,酣骂木人,以杖敲其头。兰远见木人色不怿,以问其妻,妻具以告之,兰即奋剑杀张叔。吏捕兰,兰辞木人去,木人见兰为垂泪。郡县嘉其至孝,通于神明,图其形象于云台也。”
孙盛逸人传,引干宝搜神记曰:丁兰,河内(野王)人,年十五丧母,乃刻木做母,事之供养如生,邻人有所借,木母颜和则与,不和不与。后邻人忿难盗所,木母应,刀血出,兰乃殡殓报仇,汉宣帝嘉之,拜中大夫,俱见太平御览。
汉·覃怀志卷八·孝义传记曰:“丁兰,河内人,少丧母,刻木为像,事之朝夕,定省不怠。邻人张叔妻,从兰妻借贷,兰妻跪告木像,木像不悦,不以借之。张叔醉骂木像,以杖击其首。兰还,见像不怿,怪问故,妻俱以告。兰即奋击张叔。吏捕兰,兰辞木像,木像为垂涕。郡县嘉其孝,俱以闻之,上诏图其像,令祀乡贤。”
丁兰巷与丁兰祠
丁兰的故乡——河南省沁阳市水北关村(水北关地处沁河中游北岸。沁河:黄河的源水支脉),历史上是个古老而闻名的地方。明、清之前,这里是沁河上的一个重要的渡口和驿站,南通洛阳,北达晋城(山西省),系太(原)洛(阳)交通之要津。相传汉光武帝刘秀北渡巡察;曹操北征高干;唐太宗李世民北伐;元代初年成吉思汗协将曷思麦里驻军扎怀;明代洪武年间的移民;太平军将领林凤祥、李开芳率军北伐时围攻怀庆府,都曾在水北关这个地方驻军扎营,渡河小憩。
20世纪70年代,文物部门在沁阳组织文物普查,水北关村乔鹤佩(1898~1987)、赵永德(1900~1987)等几位老者,在座谈水北关村的历史及文物时,曾共同追述过丁兰故乡的古代繁荣与古代文明。
传说,当今的水北关村和对岸的水南关村,古代曾是商号沿街,商贾汇流、物贸繁荣的一条南北大街,“天改黄河,司(司马懿)改沁”时(民间传说,尚无考),这条南北大街,被沁河水从中分断,一分为二为水南关、水北关两个村庄。
沁水分断后的水北关村,也就是汉孝子丁兰的故乡,经历代繁衍发展,乡村布局呈“大”字形,又称“人体”结构。(三)□乔子元【原标题:丁兰及其孝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