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秀(227~272年?),字子期,河内怀县(今河南省武陟县)人。据《武陟县志》(1931)载向秀墓:“在尚村,相传尚村原名向村,即向秀故里。”向秀自幼喜好读书,十四五岁时就写得一手好文章。山涛听说后专程去看望这个小同乡,发现这位少年果然超凡脱俗,如同“已出尘埃而窥绝冥”一样,两人遂成忘年之交。后经过山涛的引荐,向秀又认识了嵇康、阮籍等人,几个人同为“竹林之游”。向秀与嵇康年纪相当、趣味相投,关系最密,同时又通过嵇康结识了东平人吕安,三人打铁铸剑、侍弄菜园,隐居不仕。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吕安被滥加罪名无辜受刑。
迫于形势,向秀接受了地方政府的举荐到洛阳接受中央政府的考核任用。司马昭召见向秀时问:“你以前不是要隐居吗?现在怎么来到这里呢?”向秀说:“像巢父和许由这样的人,并不了解尧帝求贤若渴的用心,所以隐居的生活并不值得羡慕。”司马昭很高兴,先后任命他为散骑侍郎、黄门散骑常侍、散骑常侍,但向秀“在朝不任职,容迹而已”。
向秀在“竹林七贤”中名声相对不太显赫,只有“一注一论一赋”传世,但他魏晋时期哲学家、文学家的地位却不可动摇。向秀喜谈老庄之学,曾注《庄子》,时人称赞“妙析奇致,大畅玄风”(《世说新语·文学》)。吕安读后感慨道:“庄周不死矣!”可惜天不假年,他过世时书稿还未全部完成,郭象承其余绪,成书《庄子注》,遂为后世研究庄子者必读之书。他的《难养生论》和嵇康的《养生论》并驾齐驱,难分高下。他的《思旧赋》,更堪称绝唱,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末句“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被后世传为“山阳闻笛”,成为悼友思朋之典故,被后人广为引用。这也是中国文化史中唯一以山阳命名的典故。
北周庾信《伤王司徒褒》:“唯有山阳笛,凄余《思旧篇》。”唐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宋张炎《壶中天·怀旧友》词:“留得一方无用月,隐隐山阳闻笛。”清末康有为在吊怀“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深秀时有“岂知痛嵇生,凄绝山阳笛”之句。鲁迅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中写到:“年轻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原标题:“山阳闻笛”话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