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陟县城西三十多里的黄河北堤外,有个大村叫驾部。全村由 6个自然村组成,共有8000多口人,李姓、王姓是大户。
问起村名的来历,村里许多老年人如数家珍,滔滔不绝。他们说,小董村的汉孝子董永娶的是驾部村老李家的干闺女张七姐,是驾部的女婿。至今这一带还到处流传着这样两句古话——
“七鲜(仙)女上轿——嫁吧(谐音‘驾部’)!”
“张七姐装箱——嫁布(谐音‘驾部’)。”
这两句古话引出了一个有趣、动人的故事。据说,张七姐是下封村张老田家的七闺女,其母名叫王婉容,娘家就是驾部村老王家。老王家只有两个闺女,大女儿王婉容嫁给了下封村的张老田,二女儿王艳容就在本村招了养老,嫁给了老李家的李好收。张老田家只生有七个闺女,没有儿子,李好收家只生有七个儿子没有闺女。没有啥就稀罕啥,王艳容很“待见”姐姐生的七个女儿。特别对聪明伶俐、好说好笑的张七姐视为己出。经常让张七姐来驾部住,给她“打热闹儿”,并再三央求姐姐王婉容把张七姐过到了自己名下,认了干娘。姨母晋升成了干娘,张七姐和姨母的心更近了一层,比对亲娘还贴心了。有啥心事话不给母亲和姐姐们讲,反倒喜欢说给干娘听。张七姐一说出话来,干娘就赶紧“照道儿爬”,她太喜欢这个乖巧的干女儿了。
张七姐仰慕董永人品,决心要嫁给董永,但其母王婉容嫌董永太穷,死活不同意,张七姐就不让父母知道,私自跑到大凡村的大槐树底下与董永相会,并以大槐树为媒,自订姻缘。后来,为了明媒正娶,张七姐又跑到驾部干娘家请求帮助。王艳容听了干女儿的哭诉,非常心疼张七姐。自己也是穷人家,对董永也充满了同情,就给干女儿擦了擦泪劝慰说:“穷没根儿,富没稍儿,十年河东转河西。嫁的是人,可不是钱,只要人好,以后啥都会有。你既然过到了我的名下,就是我的亲闺女,我做主打发你在这儿上轿,排排场场给你办一办。”
张七姐就是在驾部村里上轿出嫁的,其干娘为了排场,让干女儿高兴,就倾其所有,陪送了张七姐好多布匹,俗称为“嫁布”。据说从那时开始,传下了规矩,出嫁女儿的紧要亲戚都要陪送“嫁布”,俗称也叫送“添箱”。在武陟县,两千年来,此风俗从未改变。
张七姐被神化为七仙女后,这里人为了纪念她,就将原来的村名李家庄更名为“嫁布”村了,因张七姐经常来看望干娘而“大驾光临此村”,因此被后来的文人根据其含义与谐音敬书之为“驾部”村了。因为小董人董永娶的是驾部的闺女,董永就成了驾部人的姑爷,可称是驾部人老姑父了。两个村因此结成了社亲,就是说一个村与另一个村都成了亲戚。小董人一见驾部人就要让其喊老姑父,对方还不敢恼,这习俗传下来两千年了,至今仍然如此。两个村人一搭上“号儿”,验明无误后,就显得特别亲热,互相帮助,共同对外,被视为“硬亲戚”意思是说自己家的亲戚是“软亲戚”,事儿可办可不办。但社亲是“硬亲戚”,只要有可能办到,就非得办成不可。当然,这要求是以能办到为限度的,不会出格,很文明,很讲义气,事成后双方都很高兴。试想一下,要是一方事成后没有回报,不是两好合一好,那么这规矩就不会延续至今了。
很早以前,驾部是黄河渡口,小董是沁河渡口,两个村的人到对方渡口过河,即不要钱又得优先,还得好吃好喝好待承。两个村逢年过节耍“故事”(玩社火),得先到对方村里去耍。出门在外,一个村人受了欺侮,两个村的人一致对敌。农村公社化大集体时,两个村虽相距二十多里,却“共产”得象一个村一样,驾部人去焦作拉煤,去时路过小董,随便到哪个菜园装满白菜、萝卜,问也不问,拉起就走。到焦作矿上换成煤运回后,在小董南口沁河堤坡前,把车一停,随便到牲口房里去牵牲口“拉坡”,拉上堤坡后,好者让牲口头朝村里,在牲口屁股上轻拍两掌,让牲口自己走回去。孬者让牲口头朝河滩,往牲口屁股上狠踢几脚,故意让牲口到沁河滩中自由吃啃,害得饲养员半天也找不见自己的牲口。小董人去参加修复黄河堤工程,非要住在驾部村不可,吃、住、用会受到贵宾般的招待,比住在自己家还要随便、自在。
两个村的干公事的人员若遇到对方村子的人来寻,更是气实(有恃无恐的意思),硬八分下线,得比办自家的事还得在心,否则会闹得你哭笑不得,混你办不成公。小董人张希敏任县招待所事务长和县委、县政府总务期间,驾部人一来县城就去找他,吃住都得他安排,有时他还得自己掏腰包。驾部人王长有当粮食局饲料公司经理期间,小董人若找到王长有,购买饲料就必须优先供应。两个村的在外公职人员人人肚子里对这样的事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既开出了门路,又带来了回报;既充满了无奈,又带来了欢乐。在武陟县,这样形成的趣闻轶事很是不少,人们津津乐道,广为流传。
七仙女的经历带来了驾部村的村名,董永的婚姻带来了小董和驾部两个村两千年来社亲的亲密关系,董永和七仙女的传说给武陟人民带来了极其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一定要格外珍惜它。
另:武陟人都知道,小董乡小董村与大封镇驾部村是社亲,两村虽相距二十多里,但关系和感情异常亲密。所说的社亲,不是一家和另一家,而是一个村和另一个村都是亲戚。小董人见了驾部人非叫对方喊“老姑父”不可,不喊不放手,对方还不敢恼。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据老辈人传说,董永是土生土长的大董(今小董)人,娶的媳妇就是驾部村一户姓王人家的干闺女,名字就叫张七鲜,七鲜女手可巧啦,织绸缎是个神手,织出的花样老多多。后来七鲜女被神化成了天上下凡的七仙女,她的干娘家在驾部村这件真事倒很少有人提了。
张七鲜的父亲张老田原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后来为了反抗土豪劣绅的压迫,带领举家上了云台山聚义,所以,后人一提张七鲜,都说是云台山上人,岂不知其老家就在下凡村哩。
董永是小董人,娶了驾部的干闺女,实实在在是驾部人的老姑父,所以小董人一见驾部人就让对方喊老姑父,这风俗已传了两千多年了,至今没改,不信,任何人都可以去落实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