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洞开凿于清同治十年,可以说是一个石刻艺术之窟。置身洞中,最吸引目光的是洞中浅浮雕线刻的41幅戏曲人物故事,造型生动,惟妙惟肖。“这些都已载入《中国戏曲志》和《中国戏曲大辞典》,对研究我国的戏剧史和戏剧艺术有着极高的价值。”王小运告诉记者,目前,还有近10幅图,有关专家还未能认出什么内容,有待进一步研究。
“舍身台摩崖题记是河南省迄今发现面积最大的摩崖题记。”王小运介绍,它高6.9米,宽3.77米,面积达26平方米。不过,随着岁月变迁,部分字迹已无法辨认,其时代和题记内容也不可考。
晋升“国保”, 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云梦摩崖石刻群,无论是从雕刻艺术、表现手法、还是结构布局都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和特征,是了解当时社会和研究古代雕刻艺术的活教材和实物佐证,是前人留给后人的无价之宝,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学、艺术和书法价值。“文革”期间,许多古建筑遭到了破坏,令人痛惜。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云梦山的文物古迹保护工作掀开了崭新一页,开始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王小运介绍,1984年4月,“修复云梦山文物古迹社会赞助管理委员会”成立,当时发动社会力量,筹集资金,对云梦山文物古迹进行了全面修复。同年9月,云梦山被淇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0月,在首届鬼谷子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120名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淇县云梦山是鬼谷子隐居办学的地方,从而确立了云梦山“中华第一古军校”的历史地位。
2006年,云梦山摩崖石刻群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小运说:“这不仅提升了云梦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为更好保护云梦山摩崖石刻群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政策支持。”(陈静)【原标题:淇县云梦山摩崖石刻群:鬼谷子隐居于此的有力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