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鹤壁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鹤壁

“有山在而水自流——探访浚县泥咕咕系列”之六 泥咕咕:老调新声交织共鸣

2013/4/16 17:16:30 点击数: 【字体:


    北宋末年,金兵从浚县一带渡过黄河,攻占东京开封。宋高宗赵构仓皇渡江,建立南宋。这一事件成为中国历史的拐点,从此,中国的政治中心再也没有回到中原,河南的经济、文化逐渐落后于东南沿海地区,是为“中原塌陷”。

  但河南的民间文化,特别是民间美术则基本保存完好。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河南民间文化传承久远,纷繁多样,积淀深厚。在经济文化中心迁移后,河南地区的民间文化、民间艺术却植根深厚的传统文化沃土,以顽强的生命力延续,历经岁月沧桑,保存了珍贵的传统基因。

  原生态的民间文化和民间美术,呈现鲜明的中原区域文化特色,色彩浓郁,古朴厚重。置身于田野乡间,民间美术成为农耕环境下独具风格的文化载体,为广大“草根”阶层提供着宗教、情感、审美需要等方面的精神支撑,并广泛影响着中原地区民俗、民风和审美习惯的演变与传承,也对河南民间朴素的道德观念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

  河南师范大学美术系的陈克先生对民间美术颇有研究,他认为河南民间美术分布广泛、形式各异、丰富多彩,最具代表意义的当数朱仙镇木版年画、淮阳“泥泥狗”和浚县“泥咕咕”。

  “泥泥狗”和“泥咕咕”都是民间泥玩具,不只是一种艺术品,更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

  淮阳传说是埋葬伏羲氏头骨的地方,此地广泛流传着伏羲和女娲结为夫妇,捏土做人,繁衍人类的传说。这里的泥玩具品种繁多,造型古朴,许多造型都与伏羲、女娲有关。在古代传说中,伏羲和女娲均为“蛇躯”的神,“蛇”为远古部落的“图腾”纹样,嫁接到人身上,反映出一种超现实的力量和至高无上的权力地位。而泥泥狗中,就有很多今天感觉很怪异的人面鸟身、人面猴身等人兽合一的造型。而更让人惊讶的是,淮阳泥玩将女性生殖器图案化,并装饰在不同鸟兽的各个部位。原始文化的特征,被民间艺人原汁原味地继承下来,延续数千年,被称为文化传承的“活化石”,可以看做是民间对造物之神和生殖之神女娲的怀念和敬仰。

  相比之下,浚县泥咕咕的历史要晚得多。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其与泥泥狗有着完全不同的特色。

  最能体现泥咕咕风格特点的当数泥马和“骑马人”的造型。马的颈部经夸张处理,显得宽大而有力,甚至比身体大出一两倍,马的动作昂首嘶鸣,气势非凡,以表现马的雄壮有力。而马的四肢被省略得特别短,显得整齐而稳实,马鬃和马尾都处理得很短,造型类似唐代的战马。

  泥咕咕没有泥泥狗的那种怪诞、神秘和威严,它更接近现实生活。比如男女娃娃造型,面容亲和、憨态可掬,略貌取神,表现出浓郁的中原乡土生活气息。再如小燕、咕咕(斑鸠),有的昂首鸣叫,有的展翅欲飞,造型生动,极有灵气,满身彩绘的花卉和装饰纹,色块鲜明,光彩夺目,洋溢着轻松和欢乐的气息。

  中原工学院艺术学院的凌士义先生,曾对泥咕咕和泥泥狗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他写道:“如果说淮阳泥玩更原始化、图腾化、神秘化,那么浚县泥咕咕则更世俗化、生活化、娱乐化。如果淮阳泥泥狗是人与神灵的对话,浚县泥玩则是人与人、人与动物的交谈。”

  凌士义认为,对泥泥狗和泥咕咕探源追踪,有着深刻的意义,“我们时常对现代设计中的创新与改革茫然失措,在国际化设计层面的对接中,难以既体现本土特色,又得到认同。深究原因,乃是我们还没有完全理解和驾驭传统文化中最具生命力的精髓语言……从民间艺术作品中汲取营养,就能使现代艺术设计得到质的提升,也才能不愧对先民留下的遗产。”


  晚生后辈初试新声

  浚县泥咕咕备受专家学者看重,又在2006年6月荣登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这项文化遗产的前景究竟如何,可能还要看杨玘屯的情况。

  在村里待的几天,我们高兴地发现,有几位年轻人对杨 屯的传统手艺非常感兴趣,并且颇有才华,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他们也曾有过外出打工的经历,这几年陆续回到村里,专业从事泥塑工作。
  宋庆春瘦瘦高高的个子,留一头长发,眼神充盈着灵气,安定而略带忧郁,看上去像一位颇有才华的艺术系大学生。他是著名艺人宋学海的徒弟,但他现在的作品与师傅迥然不同。他主要捏泥人,体型较大,不上色,不能吹响,也不再是孩子的玩具。他捏的“瞧新娘”、“快乐女孩”等先后获奖,已经获得了外界的认可。

  应该说,宋庆春的作品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泥咕咕。浚县传统的泥塑都要涂上鲜艳的色彩,所以又叫泥彩塑;其主要功能是给孩子当玩具,所以也叫泥玩或泥玩具;所有的泥塑都要能吹响,所以叫做“泥咕咕”或“咕咕哨儿”。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大河网 2007-6-19 作者:姚伟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