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地区诸村(1958年东风公社范围)在洛河东岸,距洛入黄交汇处10余公里,从远古至今居洛汭。考古发现,十几万年前先民就在洛汭生息。在孝义瓦窑嘴裴里岗文化遗址中,陶器为同时代之精品,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遗址不断发现。诸村虽历史悠久,却由于诸多原因,难以考其地名。商朝、周朝,孝义地区名曰黄泽、皇邑。
村名来历
龙尾村:《方舆纪要》再记:“青龙山尾接洛水者曰龙尾山。”因村人居洛水旁的龙尾山,村名龙尾,古来是称。
石灰务村:晋代时,村人及周边的白沙、孝义诸村在石子河(后称石河)大量烧制石灰,石灰在该村古渡口上船外运,该村古渡口成了石灰的集中、结算、管理之处,同时兴起集市。晋代村名曰石灰务。
白沙村:村中远古有石子河穿过,水流常年不断,冲刷带着大量白色砂石在此地沉积,形成白沙大滩,自古称白沙滩村,后简称白沙村。白沙村后分设五个村:桥上村,旧时村中有一座砖桥,故曰桥上;南地村,因处白沙南部,故名南地;小沟村,因村中有小沟,故名小沟;烈姜沟村,因村中沟里多烈姜(礓,即钙化核),故名烈姜(谐音);西沟村,因居白沙西部有条大沟,故名西沟。但五村合称的片村仍为白沙村。
孝义村(孝义镇):东汉前曰枣园村,东汉时村中发生“田真三兄弟哭活紫荆树”感天动地事,田真三兄弟(故居在今孝北村)奉孝行义,村人把村名改为孝义。村名为全国最早的孝义地名和孝义一词。村名别称紫荆孝义、紫荆村、三田故里。紫荆象征团结和谐传遍全国。隋称孝义驿,唐宋元明称孝义乡、孝义保(唐代含仓西村,明代的“孝义店”“西孝义”“孝义湾”后改称康店村、焦湾村。杜甫墓、寇准墓、包公墓、杜工部祠在孝义保、孝义里)。清末因老集繁华,村名改为孝义镇(村级镇),后分设为孝北、孝南两个村。孝北村因处村北部,故名孝北。孝南村因处村南部,故名孝南。但两村合称的片村仍为村级孝义镇简称孝义。
二十里铺村:县城迁今老城村后,该村距县城二十里,村中大路有店铺,约在南北朝时起名二十里铺村。
和义沟村:村中古有黄泽后为湟水,常年流淌,自古村名黄泽又名湟水沟村。到雨季湟水和雨水漫流路上,行路像似和泥, 有百姓送号曰和泥沟村(一说修建北宋皇陵时,在该村和泥制砖瓦曰和泥沟村)。大约明末(范氏祖碑记宝臣一支住和义沟),村人嫌和泥不雅,改称“和义沟村”,又分和义里沟和义外沟,简称里沟、外沟。但两村合称的片村仍为和义沟村。
东黑石关村:洛河两岸有黑石山,此地为古代的重要关隘和兵家必争之地,也是郑洛间官大道。古代有黑石渡口,自古东西两岸的村庄曰东黑石关村和西黑石关村。东黑石关村属孝义地区,西黑石关村属康店镇。
诸村隶属沿革
明清两朝的行政区划,“一里”有许多村,但“里”中无详细记载所辖何村,故难分出何村属何“里”管辖。注:明代孝义保以田真故里为名,设二里。清初巩县设十一里,乾隆时设二里又为十三里、道光设五里、清末设五里。
民国始,巩县五里十区。“义里”益家窝区辖白沙村、孝义镇、二十里铺村、和义沟村、东黑石关村。“信里”城厢区辖石灰务村(龙尾村)。
民国二十年,巩县设6区6镇180乡。一区辖龙尾乡、石灰务乡。五区辖孝义镇、白沙乡、二十里铺乡、和义沟乡、东黑石关乡。
民国二十二年,七区辖:白沙、二十里铺、和义沟、东黑石关四个乡,孝义镇。
民国二十四年,巩县设3个区署下40个联保181保(联保设处,保设公所)。第二区署孝义镇白沙联保(孝白联保)辖烈姜沟、小沟、南地、桥上、西沟、孝北、孝南、二十里铺。双获联保共5个保,其中孝义地区:和义里沟、和义外沟、东黑石关。第一区署石龙联保辖石灰务、龙尾。
民国三十年,巩县设九乡一镇,乡镇下设保,保下设甲(保甲制)。尚义乡(不含尚滹沱村)设十八保,其中孝义地区:第一保烈姜沟、小沟、南地,第二保桥上、西沟,第三保傅沟,第四保大王沟、小王沟,第五保景沟、寨沟,第六保孝义商业(注:全县唯一商业保),第七保孝南杜沟,第八保二十里铺、东黑石关,第九保和义外沟,第十保和义里沟;第十七保和第十八保石灰务;智信乡第十九保龙尾。乡公所址:旧孝义兵工厂、常庄、孝义大王沟。
1948年4月巩县新政权建立,全县设8个区人民政府、214个村人民政府。孝义区(第二个成立的区)辖22个村人民政府。其中孝义地区:龙尾、石灰务、东白沙、西白沙、孝北,孝南、二十里铺、和义沟、东黑石关。区机关地址:石灰务、常庄、1949年2月孝义傅沟、旧孝义兵工厂、孝义小王沟福音堂。
1952年10月, 全县设10个区人民政府、回郭镇人民政府。辖155个乡(回郭镇内的街)人民政府。孝义区(二区)辖14个乡、镇。其中孝义地区:和义沟乡、石里乡、孝义镇(孝北村和孝南村合称)、白沙乡、石灰务乡、龙尾乡,1950年4月设乡人民政府。1951年3月设镇人民政府。其间,1954~1955年,县委派出孝义镇人民政府,低于区高于村,只辖农村的孝义镇和镇直单位。注:设党支部的时间:孝义镇1952年7月,桥上1952年12月,小沟1949年10月,石灰务1954年6月,龙尾1952年3月(含石灰务)。区机关地址:1953年迁孝义大王沟定居。此院后驻:孝义镇人委会、孝义镇东风公社、孝义镇公社、孝义公社到1974年。
1956年1月,全县设81个乡两个镇,以27个中心乡带54个一般乡,中心乡和镇设人民委员会。白沙中心乡带和义沟和石灰务(辖龙尾、二十里铺、东黑石关,白沙诸村)。孝义镇辖农村孝义镇的6条街。
1956年1月农村实行“高级社”,始曰“农庄”,后曰“社”或“联社”。白沙中心乡人委会辖:和义沟、二十里铺、东黑石关的“和义沟红旗集体农庄”,石灰务、龙尾的 “石灰务迎春集体农庄”,烈姜沟、小沟、南地、桥上、西沟的“白沙集体农庄”。孝义镇人委会辖“孝义镇红星集体农庄”(即孝北和孝南的合称,办公室在大王沟。)
1958年8月18日,全县实行“公社化”,建13个公社,公社设管理委员会,公社下辖大队管理委员会。孝义地区成立孝义镇东风人民公社,辖7个大队,时称一、二、三、四、五、六、七大队,可能是龙尾、石灰务、白沙、孝北、孝南、二十里铺与东黑石关、和义沟。
1958年12月建立巩县公社,下设分公社。孝义东风社和北山口东方红社合并曰孝义镇公社,共16个大队。其中孝义地区:龙尾、石灰务、白沙、孝北(先称大王沟大队)、孝南(先称大寨沟大队)、二十里铺和东黑石关、和义沟。
1957年8月,全县19个乡镇、4个区,其中有白沙乡、孝义镇。1958年5月,全县23个乡、镇,其中有白沙乡、孝义镇。白沙乡、孝义镇均是乡镇级。
1961年6月,全县设八个区公所和孝义镇人委会。设38个 “小公社”、326个大队。孝义区辖6个公社:南山口、北山口、白河、石灰务、白沙、和义沟(俗称小公社)。其中孝义地区:石灰务辖下滩、南沟、椒树沟、东沟、西沟、马沟沿大队。白沙辖烈姜沟、小沟、南地、桥上、西沟大队。和义沟辖里沟、外沟、堂门外、常门外、寨根、北韩、二十里铺、东黑石关大队。孝义镇人委会辖傅沟、大王沟、小王沟、景沟、寨沟、杜沟大队。区机关址在今巩义市人民武装部院。
1963年2月全县12个公社165个大队。孝义公社辖龙尾、石灰务、烈姜沟、小沟、南地、桥上、西沟、孝北、孝南、二十里铺、和义沟、东黑石关大队。
1965年1月,全县15个公社229个大队。孝义公社辖龙尾、石灰务、烈姜沟,小沟、南地、桥上、西沟、孝北、孝南、二十里铺、和义里沟、和义外构、东黑石关大队。公社机关在孝义大王沟,1974年迁陇海铁路附近孝北大队耕地。后城关镇、孝义镇、今孝义街道办均在此院。
1982年4月孝义公社改称城关镇,所属大队13个,同上。1983年12月大队改称为十三个村民委员会。
1986年4月,城关镇又恢复为孝义镇(均设镇人民政府),所属13个村委会未变。
2003年8月,撤孝义镇成立孝义街道办事处,除和义里沟、和义外沟、东黑石关划归杜甫街道办事处管辖外,其他10个村委会未变,属孝义街道办事处管辖。
注:民国二十四年段、民国三十年段、1948年段、1952年段、1958年12月段、1961年段,属今北山口镇、芝田镇、大峪沟镇的村未记。
链接:
水北曰汭。洛汭,位于洛水的下游,洛水入黄河处。《书·禹贡》:“东过洛汭,至于大伾 。”《河图玉版》载:仓颉为帝,南巡狩,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帝。洛汭即为洛书出处。
《资治通鉴》注解曰:水经:洛水东北过巩县东,又北入于河。夏五子傒太康于洛汭,即其地。
洛汭:古地域名,亦称什谷,即今河南巩义河洛镇洛口村一带,在孝义镇东15.5公里处,因洛河至此流入黄河而取名。夏朝太康失国,为翌所逐。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即此。《左传·昭公元年》载:“天王使刘定公劳赵孟于颖。馆于雒汭。”亦指此。作者:范崇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