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市东南贾广公路十三公里处西侧立有一座15米高的楼碑,上书“兴国寺”三个楷书大字。举目西眺,幽谷之中藏一宏伟、典雅的古寺,我们便拾级而下,去领略那佛教胜迹的魅力。
站在兴国寺山门前,近看,足下是一长方形菜园,里面种有红白萝卜和各种杂菜,郁郁葱葱,格外喜人。沟底上是将成熟的谷子、玉米,金灿灿,沉甸甸,一派丰收景象。寺对面沟壑纵横,林木葱茏,一碧无垠。寺西一片绿染涧谷的小森林,日照处翠碧竞绿,乃不知人在翠峰,而宛若驾一叶扁舟,荡桨在茫茫碧海之中。
寺门高大宽敞,蓝瓦黄脊,门顶嵌一石刻,上书“兴国寺”三个遒劲洒脱的金色大字,檐下挂一对红灯笼,闪烁着寺的希望。山门两侧写着:“法轮常转”、“佛光普照”八个楷体大字,预示着古寺的生命力和辐射力。门前两侧有两棵冬青树,厚润碧叶间掩映着簇簇素馨的细白花,丝丝风中,正播送着一树浓浓的芬芳。看上去寺门结构严谨,布局合理,翘角风铃,翩然欲飞,非常古朴秀丽。
观赏间,顺着幽幽钟声,我们仿佛透过历史的尘烟看到了古寺曾经的辉煌与衰败。建于唐咸亨二年(公元671年)的兴国寺,一样有过自己的美丽传说和辉煌的鼎盛。唐咸亨二年,白马寺的和尚慧济禅师云游到此,见此地北枕坛山,南临运粮河(须源溪),有“五龙朝圣”之说。慧济视为宝地,称:“上有命,尊佛兴国”。遂于此建寺,名日“兴国寺”,院落三节,门三道,建有天王殿、前佛殿、阎王殿、大雄宝殿等,占地二百余亩,有僧十六人,寺院建筑十六亩七分,慧济为方丈,慧远为住持。到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有僧二十七人,寺产一百二十四亩,净觉为方丈,修明为主持。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约公元979年)进行重修。宋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寺产扩为三百六十五亩,有僧四十三人,杂役十一人。唐宋两代,香火兴旺,属于鼎盛。迨元代入主,战争频繁,中原罹难,寺受骚扰,众僧多逃。唐宋碑刻,毁之殆尽。俟朱明大定,黎民至,农商兴,古寺复兴,寺产扩至四百八十八亩,僧人达五十八人。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县令李选赞助,妙青、青山和尚募缘,重修一次。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又进行重修。直到清代,香火依然。后来,由于兵荒马乱,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兴国寺屡经劫难。昔日荣耀何处觅,惟有白云空悠悠。佛教徒、退休老工人丁英俊和广大僧尼在国家政策感召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经过十个年头的努力,兴国寺又以崭新的雄姿屹立在中原大地。
在门口迎接我们的是一位身着圆领佛衫的僧人,他双手合十,施礼相迎,我们则躬身还礼感谢。正巧,74岁高龄的丁英俊也到跟前,握手言谈,甚是礼貌,领着我们参观寺院。正面是大雄宝殿,东侧为观音殿,西侧为南无大地藏王菩萨殿。院内中间有一花坛,甬道两边各有六堆黄杨、三棵松柏。东侧还有一棵状如大伞的杜仲树。殿前有一口大鼎,是信徒们烧香焚纸的香炉。殿两旁各有一通灵塔,右侧是“兴国寺比丘俊孤峰续讳济第二十五代灵寿之塔”,大明嘉靖六年岁次丁亥冬仲月望吉旦由子弟清定、庆常“三清”、“三常”立石,以悼恩师之功。西侧是“圆寂师瑞公和尚之塔铭”,大明嘉靖三年岁甲申孟冬十月吉日由“三德”弟子所立。塔是和尚坟墓上以表功德的建筑物,宛如两棵青芦,生机勃勃,给整个寺院增添了思古之幽情,也展示了古寺的兴衰。
站在花坛前北眺,大雄宝殿气势恢宏,雄伟壮观。飞檐斗拱,屋脊饰琉璃吻兽,重脊上有黄色宝壶等。重檐歇山造,五开间,抬梁式物架,殿前有一廊道,檐下有六幅山水彩绘和三幅佛像彩画,菱花窗格和两根大红柱,东边红柱横担挂一口大钟,丁英俊拿锤敲击,声音洪亮,萦耳长鸣。殿内有一佛洞:中间为如来佛,左侧为岳释佛,右侧为阿弥陀佛。如来佛石刻金身,造型生动,和颜普目,曲膝端坐,肌肉丰满,线条柔和,神气透逸。岳释佛和阿弥陀佛造型丰满,姿态各异,面目清秀,娴静端庄,眼中有神,口中有情,好似时刻关心人间沧桑,无声地唱着祝福赞歌。两边各书黑色经句,紧靠墙壁,前面放一供桌,桌上有一钵钰,黄缎帷帐方方正正,徐徐拉开,桌前是一个焚香炉。殿内气氛肃然,香烟缭绕,金光迸发,钟声时鸣,给人一种庄严和慈祥之感。信则灵,心诚则灵。就是在这座寺里,一年四季朝山拜佛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烟不断。信徒集于大殿祈祷,钟鼓齐鸣,香烟袅袅,伴和诵经音乐,别有一番风味。身披香袋的老农民一跪一叩,十分虔诚;牵手搭背的红男绿女在跪拜间少不了几分轻薄;西装革履的老板、大款们则各有心事,积德投币,出手不凡,心想让佛爷、菩萨当财神,使自己的生意兴隆,生财有道;偶有老外先生、太太,也来寺里烧香拜佛,有的还口中念念有词,求佛保佑平安,事业兴旺发达。佛爷、菩萨虽未明说一句话,然有许多香客、游人从这里得到了满意的“信息”,高兴归去。
东西配殿井然有序,错落有致,蓝瓦红椽,古朴秀丽。东配殿为观音殿,供奉“南无大悲观音菩萨”木雕金身,浓丽丰满,高1.6米,头戴宝冠,身披缨珞,袒胸露臂,锦衣乡裙,玉容含情,秋波流慧,高鼻长眉,朱唇一点,左手托净瓶,右手拿柳枝,盘坐莲花台,法像端正,潇洒飘逸,时刻露出对人间的关注和智慧的光芒。因此,人们把观音称之为中国的维纳斯和理想中的母亲,非常敬重和崇拜她救难送子,造福众生。西配殿侍奉着“南远大原地藏王菩萨”,木雕金身,造型美观,肃穆端庄,比例适度,气宇轩昂,光彩焕发,炯炯的目光中透着一丝忧虑,注视着阴间的正义邪恶和世态炎凉。
穿过西厢门,便是三圣殿。这座建筑造型别致,凌烟架日,飞檐眺槛,辉煌崇丽。黄色琉璃瓦,如陇整延,给人一种美的感受。脊上装有紫红色宝壶和二龙戏珠,山脊兽头仰天,神态威猛。整座大殿和美丽的花园,与远处丘峰绿嶂、蓝天白云景色相融合,如诗如画,构成了一幅雄浑奇丽的盛景。我们在惊叹劳动人民这巧夺天工的巨制之余,由衷地赞叹农民建造者们的伟大气魄和杰出智慧。在这座殿里那金身灿灿、神态自然、栩栩如生的观音菩萨、阿弥陀佛和大释至菩萨雕像,由一批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精心用材,雕塑而成。这种用“形神兼备”传统艺术手法雕塑的佛像,是极高的艺术珍晶,如果没有很深的艺术造诣,没有精心的构思,没有生活的积累,是不会捕捉到这么复杂的艺术灵感的。人们从这些艺术品巧妙的构思和独特的造型中,可以窥视本地风土人情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