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走进郑州 >> 印象郑州 >> 浏览郑州

古荥阳:强秦之东方门户

2013/10/10 10:51:11 点击数: 【字体:

古荥阳:强秦之东方门户

荥阳故城西墙外冶铁遗址出土的大铁块。一般认为,这个冶铁遗址属于汉代。但考古学家荆三林依据出土文物判断,韩国兴筑荥阳城后,这个冶铁中心即依托便利的水运兴旺起来,是战国荥阳城作为工商业中心的重要内涵。

古荥阳:强秦之东方门户

大梁

  鸿沟水系让人们充分领略了“沟通”和“交流”所产生的能量,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为沿线各国带来超出想象的财富,也成为天下一统的重要条件。
 

  “郑州水系,沟通天下”系列之五

  □首席记者 姚伟 特约撰稿 贾宝倩 文图

  引子

  PREFACE

  荥阳故城内一片空旷。

  昔日的繁华街市、万间华屋,早已烟消云散,如今是大片的韭菜地。初秋的季节,韭菜顶上白色碎花密密一层,远望如积雪。

  远处,故城的城墙孤独地矗立,透着无尽的落寞和沧桑。

  荥阳故城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宽约1500米,西城墙和南城墙基本保存下来,陡直如壁,高十多米。考古发掘表明,城内东北为粮仓,东部高地为官署,南部为居民区。故城内发现有古代房基、夯土台、水管道等城市建筑设施;城外则发现了大型冶铁遗址。城内外出土大量金、铜货币及铜器、铁器、陶器等遗物,足以令人想见当年的繁华。这座城因荥泽和鸿沟而兴,也因荥泽和鸿沟而战火连绵,最终随着荥泽的干涸和鸿沟的淤塞而荒废。

  时光倒退2000余年,这座故城是今郑州地区的中心城市,更是全国性水运要道。从鸿沟水系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自荥阳一带引出的黄河水,注入荥泽后分为两支,一支向东北方向,此为济水;一支向东南方向,注入圃田泽,然后被引向大梁(今开封),在大梁城分为四五支,呈扇面向东南奔流入淮河。荥阳故城所在位置,正所谓“绾毂水路要道”。

  这条水系曾联络了函谷关以东的广袤土地,形成息息相通的经济网络,让人们充分领略了“沟通”和“交流”所产生的能量。发达的水运,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为沿线各国带来超出想象的财富,并且促进了文化交流。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认为,在频繁的经济、文化活动中,各地差异日渐缩小,列国并立被视为经济联系的障碍和阻力,“四海之内若一家”逐渐为广大地域的人们接受,这成为天下一统的重要条件。

  而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鸿沟水系也极受看重。“绾毂天下水路”的荥阳,成为强秦志在必得的目标。

  范雎定策夺荥阳

  最先让秦国人认识到荥阳重要性的,是魏国人范雎。

  范雎曾长期生活在大梁,那时,鸿沟已开凿半个多世纪,为大梁带来了滚滚财富。以范雎的远见卓识,他对鸿沟的价值当有深刻的了解。可惜这位大才不为魏国所用,命运让他西入秦国,助秦人成就统一大业。

  范雎才华横溢却出身贫寒,他想在魏国建功立业,但“家贫无以自资”,只好先做了中大夫须贾的门客。后来须贾奉命出使齐国,范雎随同前往。之前,魏、齐两国颇有积怨,齐襄王对须贾十分冷淡,但得知范雎见识出众、辩才无碍,对他十分礼遇,“使人赐睢金十斤及牛、酒”,范雎辞谢不敢受。须贾得知此事,心中郁闷骤然发作,当即斥责,归国后更告发范雎是“斯诺登”:“持魏国阴事告齐,故得此馈。”

  魏国相国魏齐是个糊涂虫,“大怒,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佯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撒尿)雎”。

  九死一生的范雎隐名埋姓,设法到了秦国,获得秦昭王的信任,出任秦国国相,成为秦国历史上卓有建树的大功臣,用李斯的话说:“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范雎对内“固干削枝”,削弱豪门贵族势力;对外开创性地提出“远交近攻”策略,使秦国一统天下的路径清晰起来。

  “远交近攻”的策略明确后,秦国并吞六国的第一个目标是灭韩,灭韩战略的核心,不是攻打韩国首都新郑,而是抢占荥阳。

  范雎首先提议灭韩:“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秦之有韩也,譬如木之有蠢也,人之有心腹之病也。天下不变则已,天下有变,其为秦患者,孰大于韩乎?王不如收韩。”

  昭王感到无从下手,范雎指出攻占荥阳即是灭韩门径:“王下兵而攻荥阳,则巩、成皋之道不通。北断太行之道,则上党之师不下,王一兴兵而攻荥阳,则其国断而为三,夫韩见必亡,安得不听乎?若韩听, 而霸事因可虑矣。”

  此后,秦国对韩国展开了一系列攻伐,至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伐韩,取成皋、荥阳,置三川郡”。

  三川郡治在古荥

  占领荥阳后,秦国设置了三川郡,这是秦人东进后设置的第一个郡,在后来并吞六国的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该郡郡治所在地史无明载,三川指黄河、伊河、洛河,这样的地名,让人感觉三川郡的郡治只能在洛阳。但人们从史料中做出了各自的判断,形成洛阳说、荥阳说,以及洛阳迁荥阳,荥阳迁洛阳等多种说法。

  荥阳说的依据是,三川郡守、李斯之子李由一直坐镇荥阳;持洛阳说的则认为,既然叫三川郡,郡治理应在洛阳,李由以郡守身份镇守荥阳,是因为荥阳地理位置重要,“盖控扼之要地,鸿沟、广武、敖仓、索水,皆在封内也”。

  河南科技大学薛瑞泽先生对此进行了精心考证,得出郡治在荥阳的结论。他分析说,庄襄王元年,秦国先占领了洛阳及周边地区,对于洛阳城内的东周王室,他们借口“东周君与诸侯谋秦,使相国吕不韦诛之”。随即封吕不韦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也就是说,洛阳城及其周边地区全部成了吕不韦的封地。

  不久后,秦攻占荥阳,设立三川郡,已成吕不韦封地的洛阳,不可能成为三川郡的郡治。而将郡治设在荥阳,既有利于控制新占领区,又可以利用水运枢纽荥阳作为东方门户,向东方诸侯进攻。

  秦始皇十年,吕不韦自杀,封地被取消,但史籍上没有任何三川郡治迁往洛阳的记载。此时,并吞六国的战争如火如荼,秦国没道理让三川郡治西退洛阳;统一天下后,荥阳更是秦王朝控制东方的战略要地,从史料看,直到秦朝末年,三川郡治也仍在荥阳。

  秦占领荥阳之前,鸿沟已开凿近百年,荥阳早已是活跃而富有生机的商业都会,“国际性”交通中心和工商业中心,后来桑弘羊赞其为“天下名都”之一。

  秦占领荥阳并设为三川郡治后,这里成为秦在东方的中枢和门户,肩负起经营东方的使命,成为军事、政治、经济中心。占据这个“绾毂天下水路”的地方,控制了水路交通网,使秦国如虎添翼,加快了一统天下的步伐。

  鸿沟水淹大梁城

  鸿沟水系是魏国率先开凿,受益最大的也是魏国,其都城大梁因鸿沟繁华无限,但吊诡的是,大梁城最终也因鸿沟毁于一旦。

  鸿沟开凿后,沿河兴起诸多商业都会,如大梁、彭城、荥阳、睢阳等,但史料对于经济状况的记载很少,我们无从知道这些商业都会的具体风貌。大梁是魏国都城,史籍中出现很频繁,可以让我们想象这座大城的经济繁荣。

  坐落在鸿沟要道上的大梁,采取了不限制私商和不打击贵族、大室的宽容政策, 促使了私营商业大为发展。《史记》说:“魏之大梁,秦之咸阳,楚之郢,皆出入大商小贾之地。”城内富商的财富极为惊人,大商人虞氏,“家充盈殷富,金钱无量,财贷无比。升高楼、临大路,设乐陈酒, 击博其上”。后来在南阳经营冶铁业,富可敌国的孔氏,原本也是大梁人,秦灭魏时被迁往南阳的。

  夸张的《战国策》中描述的大梁,让人想到如今长假出游的情形:“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无异于三军之众。”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就了大梁城的鸿沟,最终毁灭了大梁。

  大梁城多次遭到齐国、秦国的攻击,却安然无恙。因为这座城守军众多、城池高大坚固,史书说是“以三十万之众, 守梁七仞之城”。

  大梁城不仅城大墙高,而且因开凿鸿沟形成纵横交错的水系,既可补充给养,又可阻挡敌军。

  公元前227年,秦王嬴政派王贲攻打大梁,这次与以前不同,秦军占据了鸿沟的上游,纵横交错的水网为他们掌控。鸿沟干道流经大梁城北,秦人阻断河道,引水向东南,令大水直灌大梁城。高“七仞”的城墙在水里泡了三个月,最终崩坏,魏王被迫出降,魏国自此灭亡。

  这次“以水代兵”的战争,使大梁昔日繁华片刻烟消云散,大梁城被彻底毁灭,数百年难以恢复。汉武帝时,司马迁曾前往探寻大梁之墟,看到的仍是一片荒凉;西汉梁王的封地原本在大梁故地,因其地势“卑湿”,迁到了睢阳(今商丘)。

  大梁城毁灭了,鸿沟水运却未就此停止,大梁的地位和作用,必须有其他城市代替。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认为,承担这一使命的,是上游的荥阳和下游的睢阳。因为漕运的需要,秦在灭魏后,在荥阳附近鸿沟从黄河分流的地方,兴建了著名的敖仓。位居鸿沟总口的荥阳,因此更加繁荣、更加重要。

  正因为荥阳如此重要,陈胜吴广起义后,兵锋直指荥阳。楚汉相争,焦点也在荥阳。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大河报(2013-10-10)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