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镇中天 气势恢宏
中岳庙给人的印象首先是大:规模大,庙宇大,神像大,气魄大。该庙占地面积10万余平方米,庙房400余间,庙内主要建筑从南向北、由低至高,顺次为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峻极门、峻极坊、大殿、寝殿、御书楼,前后共11重。最北以黄盖亭为终端,站在亭内可俯瞰中岳庙全景。中轴线两侧建有太尉宫、火神宫、祖师宫、神州宫、小楼宫等,气势恢宏。庙内古柏参天,碑碣林立,珍存着许多文物瑰宝。如此宏大而又幽雅庄严的庙宇在全国也属罕见。
中岳庙始建于秦代,原名太室祠,为祭祀太室山神的场所。相传汉武帝晚年热衷于神仙方士之说,渴望成仙。在他登太室山时发生了“奇迹”:随从的官员在山上听到好像有呼“万岁”的声音。其实,这是方士们为博汉武帝欢心、投其所好而设的一个骗局。但晚年好大喜功、贪恋长寿的汉武帝听后十分高兴,下令叫祠官增建太室神祠,把山下百产封给神祠作为供奉之用,使中岳庙地位更加巩固,嵩山也正式与中国原有的四岳并列,称为“中岳”。
唐代,中岳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武则天来此封禅,称嵩山为“神岳”,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武氏对中岳庙的“情”有独钟,使它的声望日益兴盛,八方传播。
唐玄宗、宋太祖、乾隆等历代帝王不断加大对中岳庙的修整。乾隆十五年十月初一至中岳庙致祭,当夜御制《谒岳庙》诗二首,其一为:“正正堂堂地,巍巍焕焕京。到来瞻气象,果足庆平生。惬我长年愿,陈兹祈岁情。忽闻鸾鹤韵,疑有列仙迎。”中岳庙“得宠”于历代帝王,由此可见一斑。
中岳庙会相传千载
皇家气派、官式建筑、道家圣地的“第六小洞天”洞府中岳庙既是祭祀岳神的场所,又是重要的道教宫观。
道家尊中岳庙为“第六小洞天”,是因他们认为这里是周朝的神仙王子晋的升仙之处。王子晋又名王子乔,传说是周灵王的太子,他喜欢吹笙作凤凰鸣声,游于伊水和洛水之间,后乘白鹤离去。于是后人在缑氏山和嵩山的顶上建立神祠纪念他。嵩山峻极峰以东的白鹤观,即为纪念王子晋而建。
《道学传》记载,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曾在嵩山修道9年;南北朝时,又有著名道士寇谦之在此改革“五斗米道”,创立“新天师道”。峻极门东侧的《中岳嵩高灵庙碑》就是当年刻立的,碑文记载寇谦之修中岳庙和传道的事迹,是关于这位名道最早的记录。此后,历代还有不少知名道士在这里主持过道场。
中岳庙的香火极旺,每年接待各地香客达20余万人次,每年农历三月和六月庙会热闹非凡,据说这一习俗始于隋唐,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中岳庙庙会是嵩山地区重要的物资交流大会和旅游观光大会,年接待游客达100余万人次。作者: 本报记者 左丽慧 文 唐 强 图【原标题:小故宫 ??嵩山古建筑群之中岳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