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传统文艺 >> 文艺知识 >> 浏览郑州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荥阳民间音乐锣鼓

2014/1/8 17:43:20 点击数: 【字体:

 
    民歌 荥阳民歌以口耳相传的形式,在民间世代流传,极具中原特色,影响深远。在宫、商、角、徵、羽5音之中,荥阳民歌以宫、徵调为主,属平原地区民歌风格。其旋律为5音阶,曲调平稳流畅,柔和优美。除配合民间舞蹈的笑伞、棒棒鞭、高跷、旱船等演出活动外,民间会社的器乐班,亦多凭此类曲牌吹奏。每逢春节,人们常借酬神赛会之机,演唱娱乐。

    在境内流传较为广泛的民歌曲牌有《嗡船号子》、《推井号子》、《夯歌》、《渭调》、《钉缸调》、《剪剪花》、《双叠翠》、《放风筝》、《银扭丝》、《五更调》、《打牙牌》等10余种。1981年7、8月份,文化馆、站干部20余人,深入14个公社的29个大队,访问230多位民间艺人,采集收录民歌67首,整理后报郑州市民歌征集办公室54首,其中11首被选入《郑州市民歌选集》。1983年7月,《黄河嗡船工号子》、《黄河摇橹号子》、《黄河起锚号子》、《推井号子十八扯》、《四辈上工》、《做兜兜》、《争取秋季大丰收》等7首民歌,入选《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河南卷》。

    1、民乐唢呐 荥阳吹奏唢呐的民间艺人比较多。建国前后比较有名的唢呐艺人有赵家垌的赵长印,段坊村的郭金岭,竹川村的许小枝。其他如城关、木楼、北邙、峡窝、豆芽沟等地的吹奏艺人也很受群众欢迎。旧社会,唢呐艺人(俗称吹响器的)被称为“下九流”,受人鄙视。建国后,他们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尊为艺人、器乐演奏家,1984年12月,经县文化广播电视局集中考核,登记发证的吹奏艺人有81名,组成唢呐班12个,每班5、7人不等,逢节日,庆典或嫁娶、丧葬,被邀请吹奏。

    2、民间吹歌 “吹歌”以板、管、簧3种乐器为主,大钹、大锣、大号合奏起来,宏亮粗犷;或配以笙、笛,发出柔润、清脆、悦耳的音调,再插入协调的中音锣鼓,给人以美的享受。曲牌有《剪剪花》、《双叠翠》、《满州调》等,具有浓厚的民族风韵。

    二十世纪初,荥阳、广武县城乡的吹歌已较普遍。春节前后,人们用以酬神谒庙,献技表演,共同娱乐。建国后,由于文艺表演形式的发展变化,各地“吹歌”也随之减少,仅有崔庙陈河村、广武上任庄尚流传演出。

    3、民间锣鼓 民间锣鼓,常以鼓、锣、钹、铙等板乐器为主,配合龙灯、旱船、高跷、竹马、跑驴等舞蹈形式演奏。乐器中的鼓形体较小、铜器为中高音调,锣鼓点变化不大,简单易学。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荥阳的民间锣鼓表演阵容强大,各乡组织的锣鼓队争比技艺,民间文化活动比较繁荣。在当时的表演中,专门配合狮舞演奏的叫狮子锣鼓,乐器有大鼓、大锣、大铙、大钹,俗称“四大扇”,有时也配以中音铜器。狮子锣鼓中以王村蒋头村、王村村的锣鼓点最为丰富,有四排鼓、小得胜、单交、双交、十字戳、扯锯、呼雷炮、二人照、行路鼓等10多种,打起来气势宏大。其它如城关镇、冯寨、二十里铺、贾峪、槐西、陈铺头、张村等地的狮子锣鼓,也各有特色。

    1980年以来,蒋头、王村等地,相继有妇女参加各种锣鼓的演奏,尤以狮子锣鼓的表演最富特色。【原标题:荥阳民间音乐锣鼓】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新华网 2010-06-22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百年老坟岗 说唱出大师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