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会迁郑,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对于郑州来说,要把省直机关大量的物资和人员安置到位,需要各方面的统筹。为了迎接省直各机关的迁郑,1954年,郑州市委于6月5日决定成立郑州市欢迎省会迁郑委员会,由当时的副市长王均智为主任,省政府秘书长杨宏猷、郑州市政府秘书长张北辰等为副主任。
1954年6月28日,在郑州市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张北辰发言说:“由于省级机关的迁郑,无论固定人口或流动人口必将增加(据了解省级机关工作人员下半年将有五千名迁郑,若加上家属郑州市固定人口或流动人口将增加15000人左右),反映在城市内部的供求(包括衣、食、住、行、文化娱乐等物质和文化生活)关系方面必将发生新的变化,一切物质文化生活的供应工作必将更加繁重。”
为了完成这个艰巨繁重而又光荣的任务,郑州市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市建委协助筹建具体规划和土地征用;市建设局组织专门力量修好通往行政区的道路和供水、排水设施;粮食、商业、供销等部门负责设置粮店、百货、五金交电、煤炭、建材、日杂、蔬菜、糖烟酒等商业网点,并组织货源,保证供应;铁路局负责设立火车售票处;交通、公安、民政、建设部门负责在全市普遍开展交通规则教育,实行车辆管理,加强治安管理,整顿户口,遣送盲流人员,进行消防设施建设;房管处制定私房管理办法和私房租金标准,并建设一批新房;文教部门负责在行政区新建学校、电影院,并适当增加学校班次;卫生部门负责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随着省会迁郑日期日益临近,郑州市的各项准备工作都在加速进行。据当时的《河南日报》报道,截至1954年10月中旬,“自来水的干道工程已全部完成,并进行过冲洗。下水道工程的雨水管、污水管、明沟也都即将完工。主要道路将灌柏油,一般土路正在进行平整。省直区的绿化工程也正在进行……供应工作是筹备欢迎省会迁郑工作的重点,在保证供应的要求下,各有关部门进行了分工。合作社在省直区设立了菜场、布匹、百货、副食品等门市部。在河南饭店门口设立了零售糖果、糕点、纸烟等物品的小木房一座。另外,又在菜场北边盖了照相、理发、洗染、自行车修理等门市部,10月中旬可开始营业。食品公司特在菜场设了肉类门市部,已开始供应。煤建公司也在省直区建立了煤场,充分供应燃料。为了满足省直机关迁郑后文化娱乐生活的需要,除原有的影剧院外,又新建了河南人民剧院、郑州剧院,这些工程本月即可完竣。”
省会迁郑的各项准备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并按要求及时完成,从而保证了省直机关陆续顺利地迁郑。
省会迁郑有条不紊进行
1954年8月8日,河南省委初步确定了省直各单位搬迁时间表,同时确定中共郑州地委及专区一级机关由荥阳县迁往开封市,办公地址选在省政府大院。9月23日,省委决定省直机关分4批迁移:第一批为10月6日~9日,有11个单位共1035人;第二批为10月7日~9日,有7个单位共1096人;第三批为10月12日~15日,是省军区共2275人;第四批为10月13日~16日,有18个单位共2015人。至10月底,包括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等省直和部队机关的近7000名工作人员全部迁往郑州。此外,干部调整本着“从工作出发,适当照顾夫妇关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的原则进行安置。
省会迁郑是河南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搬迁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各项工作有条不紊。1954年9月23日,省委在工作指示中对省直全体人员这样“打预防针”:省级领导机关修房子绝不能铺张浪费,脱离群众;到郑州后,必须尊重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遵守市政管理秩序。
相对于开封而言,郑州是一座崭新的城市,尤其是为了迎接省直机关的搬迁搞了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在很多经历过省会搬迁的老人眼中,新省会优美的办公环境确实很漂亮,城市开阔,看哪里都新鲜。“金水大道非常宽,省委南院很大,金水河两岸都是空地,我们在那里种了玉米、花生、南瓜。去德化街商店买东西很方便,河南饭店旁边也有门市部。”一些老人回忆,那时郑州没有公交车,自行车都很少,但坐火车方便。
1954年10月14日,在欢送省领导机关迁郑大会上,开封市市长姜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当晚,开封还举行了盛大的联欢晚会。11月3日晚,在郑州举行了省、市直属各机关及各界代表1400多人参加的联欢晚会。截至1954年10月底,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以及各厅局、省级群众团体由开封顺利迁至郑州。至此,省会迁郑工作基本完成。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机构都是在同一时间段迁到了郑州。
1954年8月,省委组织部在确定的关于机关迁郑有关组织工作意见中,本着“惟因照顾夫妇关系调整干部问题,一般应俟迁郑后再逐步适当调整”的原则,特地提出“基层党组织(总支、支部)长期留开封者,党的领导暂转交开封市委”。
于是,考虑到省会迁郑后,一部分省直机关和干部学校仍留驻开封,1954年12月20日,省委决定建立中共河南省直留汴机关临时委员会,包括省政府交通厅总支、文化局总支在内的28个机关留守开封,这些机关除接受省委领导外,并受开封市委领导。
省会搬迁影响了两座城市
省会迁郑,影响最大的当然是郑州和开封这两座城市。
对于郑州,无疑是个利好消息。省会迁郑后,郑州成为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特别是成为全省的政治中枢。如果说铁路交会给郑州带来了发展和崛起的第一次重大机遇,那么省会迁郑则给郑州带来了第二次重大机遇,且这次机遇对郑州市的影响更加深远,更加具有决定性意义。
对于开封,无疑让这座城市的人有些失落。1957年7月,省委召开党代会,当时有些开封的同志在会上发表了一些不合时宜的意见,甚至出现了“省会都迁郑州了,为什么还把铁塔留在开封”的言论,当然,这些不合时宜的言论都受到了驳斥,最后地、市主要领导还都做了检讨。
对于可能对开封造成的影响,当时也不是没考虑到,比如时任开封市市长的姜鑫曾经指出:“我们也应该预料到省会迁移郑州对开封发生一定的影响和产生的某些困难。譬如城市人口的部分暂时减少,购买力有所降低,某些服务性行业营业暂时下降和某些劳动群众固定职业或临时收入受到某些影响等。”
从1949年3月诞生,到1954年10月迁离,河南省委机关在开封停留了5个春秋。
尽管时间短暂,但在河南的发展历史上,曾经身为省会的开封所做的贡献却不会被忽略。“5年来,开封不论在物资供应、交通运输、物价平稳以及政治文化上,都尽了最大努力的支持”,在离开古城时,省委曾如是评价。
时至今日,仍有一些开封人会对当年的省会迁郑感慨万千,有人说,如果省会不搬走,开封肯定不会像今天这个样子!也有人说,如果开封仍管豫东豫西10个县的话,经济实力也不会大打折扣!还有人说,如果当初黄河铁路桥从开封附近通过,省会就不会搬迁了……
但历史没有如果。
省会搬迁,让郑州和开封这两座黄河岸边的姐妹城市有了一次深刻的“交流”,如果说1954年的省会迁郑有此消彼长的影响,那52年后的另一次“交集”则是一次双赢的机遇——2006年11月19日,郑汴城际快速通道——郑开大道正式开通,这标志着郑汴一体化建设正式启动。目前,郑汴一体化正以前所未有的热度给郑州和开封这两座原本就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城市,带来了全新的感受。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原崛起”战略的提出和“郑汴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推进,对于郑州,对于开封,都会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期。(记者 朱金中 文 李康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