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庄东南的关帝庙、邢村、里河村之间,有一座不低不高的山岭儿,叫 “猪娃岭儿”,这一带很多村子里,都知道猪娃岭的故事。
猪娃岭南边儿,有一个小山村,叫龙头古堆儿,风景优美。以前有一姓乌廷的农户,家中只有兄、嫂、妹三人,父母早已去世,全家靠耕织度日,兄长是个老实人,很怕他的老婆儿。他的老婆儿泼辣刻薄,二老爹娘死后她更厉害。这可苦了小妹妹。可怜小妹虽然身材窈窕,眉清目秀,两只眼睛又黑又水汪,(所以后来人们也称她乌眼娘娘),只是满头秃疮,黄疥满头,人们怕她传染,不敢与她接近,加上脚大手大,又爱舞刀弄棒,一些村氓恶少,即使贪婪她,也不敢有非分之想。嫂子则不然,每天给乌眼姑娘派的活儿满满当当,每天叫她上山放猪娃,还得搬着纺花车在山上纺花,中午不允许回家。晚上不让她睡床,让她和又脏又臭的大猪儿小猪儿们在一起睡。吃饭也是尽吃些残汤剩菜。说也奇怪,乌眼姑娘不仅将一群猪放的又肥又大,天天都带着嫂子分配的纺花任务,下午把棉纱如数带回家。街坊邻居都夸奖她,唯独嫂嫂妒火中烧,大猪卖了买小猪,纺花任务也越来越大,有时还又训又骂。兄长心疼小妹妹,但一开口,嫂子指天叫地的骂。乌眼姑娘狠狠地说:“那一天姑娘得了地,要让嫂子趴在地上,踩着你身子上马!”引来嫂子大骂:“你是个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于是更加虐待乌眼姑娘,纺线任务更大。乌眼姑娘干脆不要纺花车,纺的线却照样往家拿。村里人奇怪了,她嫂子也想的更多,暗地里从山坡上监视她,只见乌眼姑娘伸手一画,山上就长出许多绿草芽,猪娃拱呀啃呀,吃饱了睡在太阳下。乌眼姑娘又把嫂子搓成的花挤撮儿,往那漫山遍野的圪针上挂,挂完后就拿起木棍练功夫,跨上石头当战马,太阳一落山,圪针上的花挤撮儿就成了线,她一绾儿一绾儿地搭在猪娃身上驮回家。
一晃三四年,乌眼姑娘就长大了,这时国家出了个年轻有为的皇帝,想找一位貌美能武的皇后,太史官占卜后照书念道:“娘娘生龙头,屋脊落活兽”,小皇帝即命大臣照书上所指,到处私访。这一天,私访大臣从洛阳来到轘辕山下,又饥又渴,忽听有人说“要喝水,上龙头!”大臣忽然大喜,问身旁的农夫,才知道这里有个石古堆儿名字叫龙头。大臣策马来到龙头村,猛然见乌眼姑娘家的房上,有两只大鸟卧在脊两头,大臣猛然醒悟:这不是娘娘生龙头,屋脊落活兽嘛!经过查问,才知道这一家确实有一个年轻貌美的姑娘。于是命令部下去山岗上请回了乌眼姑娘,乌眼姑娘一下子成了国母娘娘。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来为娘娘送行,嫂子心里更是嫉妒的不行。这时只见乌眼姑娘揭下头上的黄水疥痂,扔在地下,露出满头秀发,显得更加俊俏漂亮。又唤嫂子说:“嫂子,我很想喝你熬得绿豆米汤,你给我舀一碗端来。”嫂子赶紧给她端来了一碗绿豆米汤,乌眼姑娘扬脸就喝,嫂嫂给妹妹送行,忽见地下有个金盆(那是乌眼娘娘的疥疮痂),忙弯腰去拾。姑娘趁机踏着嫂子的脊梁上了马背,随口照着嫂子眼前“呸、呸”吐了几口,嫂子的眼前马上出现了一片银子和金豆,嫂子慌哩忙哩拾起金豆来,乌眼姑娘看也没看嫂子一眼,一扬鞭子,策马就走了。
后来,乌眼娘娘随着新皇帝南征北战,立下许多战功。据说古装戏《金盆计》《大战十一国》唱的就是乌眼娘娘的事情。如今乌眼娘娘放牧过的地方仍叫猪娃岭,纺花车放的窑洞还在,岭儿上长的圪针都没钩儿,与其他的地方的圪针都不同,据说都是乌眼娘娘在山上挂花纺线时,为了挂线不乱不让圪针长钩儿,所以到现在圪针都不长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