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塑,是我国古老的一种民间工艺,早先主要流传于黄河流域,主要分布于河南、陕西、山东、河北等地区。
从很早开始河南原阳民间艺人就有走街串巷刻窗花,做年画,并兼做面塑小动物及小面人,以此招徕顾客。而在清末民初年间面塑技艺见长者当属原阳以曹天禄为代表的曹氏家族。曹氏面塑原料主要是面粉、糯米粉,加上石蜡、蜂蜜等。用色有红、黄、白、绿、紫、蓝、黑七种基本色,捏制中可色色相配,色色组合,兑出近二百种中间色;面粉原料配制比例要适当,水份比例讲究,蒸制时间要把握,面料存放保持湿度;捏制技法主要以揉、压、搓、碾、拨、切、点等。
桃李瓜果类面塑,形象逼真,色彩艳丽;家禽、家畜、胖娃娃、老寿星等面塑,捏制手法粗犷、风格质朴,色彩对比强烈;文雅官员、贤良淑女、将武侠客,做工精细,色彩复杂,视角独特,栩栩如生;取材于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的组体面塑,活灵活现,各有特色;山水秀色,亭台楼阁,结构复杂,景色诱人。
2015年,被列为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扩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