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地处中原,是中国枣树发源地之一。新郑枣,系华东枣,又名普通枣(原栽培品种群中,分布于新郑地区红枣品种的总称),其中灰枣、鸡心枣为主栽培品种。因枣果核小、肉厚、糖分高、香味浓、色泽好、营养丰富,品质上乘故有享誉中外的新郑小枣甜似蜜之美称。
我国枣树栽培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诗经》(公元前1200年)中,“八月剥(打)枣”。北魏《齐民要术》(公元533~544)对枣的选种、繁殖、栽植、管理、防虫、保花保果、采收、加工等,均有科学的论证和详细的记载。当时采用的“反斧斑驳椎之”即是当今“砑枣”术的先导,“凡五果及桑,正月一鸡鸣时,把火照其下,则无虫灾。”即今天应用的灯光、火光诱杀法;“全赤即收”即红枣最佳采收期,今天仍然采用。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新郑市委、市政府确立大枣为全市的特色农业和支柱产业,把开发红枣优势产业作为强市富民奔小康的重要举措。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红枣产业的意见》、《关于对枣园水利建设优惠办法的通知》、《关于建立大枣基地保护区的通知》等改革性措施,明确规定了土地三十年不变政策,向枣农发《林权证》、《土地使用证》,建立健全了责任目标管理制度及奖罚办法,并出版了新郑市大枣综合标准化技术手册。
新郑枣树栽培管理技术的价值和影响主要有:1、因地制宜、简便易行。2、是新郑大枣生产获得丰产丰收的主要生产力。3、突出表现了新郑人民独有的创造力与智慧。4、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5、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新郑枣树栽培技艺现为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