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济桥狮舞源于镖行,因位于郑州惠济桥而得名,起源于清代中期,兴盛于民国时代,距今有二百多年历史,师徒传承,谱系清晰。
惠济桥狮舞是由镖头押镖,为隐藏货物,而采取舞狮打把式卖艺的方式演变而来。原以武为主,和平时期以舞为先,武与舞相结合是其主要形态。包括平地(单刀、双刀、梢子棍、绣球、朴刀、春秋刀、三古刹、双沟、倒脱皮。)上高(6层高,21张桌子),下高(绕四门、窜桌子、挪桌子、沿桌腿、盘大椅、带角跳、甩狮皮)等套路及羊抵头、呼雷炮(大、小)、双呼雷、三钉锤,急急风、五钉锤等鼓点组成。
惠济桥狮舞所表现的舞与武、舞与乐、舞与民俗相结合的方式是其主要特征。师徒相传的方式符合了社会发展的特性。狮舞在长期的存续过程中,成为参与体验者和多数民众认知社会和人生的知识形态之一,极大地承载了社会和民众的文化心理和情感需求。具有活态的历史传承价值,文化普及价值和民俗研究价值。
2015年,被列为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扩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