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与中岳嵩山
2012/4/26 15:22:41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五岳是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古时传为是群神所居的地方,历代帝王多往祭祀。按道教五行方位称“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中黄辰”。由此东岳泰山称为五岳之首,历史上众多帝王到泰山“封禅”就不足为怪。但我国历史上惟一位女皇武则天却别出心裁对中岳嵩山情有独钟,先后到中岳嵩山举行封禅大典,祭祀嵩山以及三阳宫避暑、峻极峰投放“除罪金筒”等,并使武氏江山稳固,天下太平,这不能不说中岳嵩山在对武则天从政期间有着一定的政治影响。当然政治上的胜利应取决于武则天本人,但中岳嵩山之神奥却在武则天时代表现地淋漓尽致。
武则天出身名门,生于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其父亲是工部尚书武士彟,生母是隋朝宰相杨达之女杨氏,武则天11岁丧父,可说是她一生中的一大不幸,母女四人倍受同父异母兄长们的冷眼。13岁时,即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据《旧唐书》载:唐太宗观武则天“美容止,召入宫,立为人才。”母亲杨氏“恸泣与诀”。尽管武则天摆脱了家庭的不幸,对宫廷生活充满了希望。但是她进宫12年,没有晋升,更没有给拥有35个孩子的唐太宗生育一个子女,据此可见武则天在宫中很不得宠,只不过是一个“掌序燕寝”即管食宿等事宜侍妾身份的低级才人内官,她的妙龄青春,豆蔻年华基本上是虚废在寂寞无聊的深宫后院。在贞观末年一场“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政治事件中,多亏太史令李淳风的一片善言,武则天才免除一死。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据《资治通鉴》载:“太宗崩,武氏随众感业寺为尼。”据此武则天又经历了2年的青灯梵钟代替锦衣玉食的尼姑生活。另据载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唐高宗给唐太宗过周年,因忌日,行香来到感业寺,早已对武则天产生爱慕之情的高宗李治,在感业寺与武则天会面:“忌日,上诣寺行香,见之,武氏泣,上亦泣。王后闻之,阴令武氏长发,劝上内之后宫,欲以间淑妃之宠”。武则天于永徽二年二次入宫。“武氏巧慧,多权数,初入宫,卑辞屈体以事后;后爱之;数称其美上。未儿大幸拜为昭仪,后及淑妃宠皆衰”。武则天二次进宫后不惜牺牲自己的亲生子女,来换取自己的政治地位,以至当上皇后。
据史载:高宗李治下诏曰:“武氏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入后庭,誉重椒闱,德光兰掖,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侍从,弗离朝夕,宫壶之内,恒自饰躬,嫔嫱之间,未曾迕目,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联,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武则天大权在握后,以一个前无古人的女政治家的气魄殚精竭虑,运筹帷幄,操劳着国家大事,逐渐实现着她的一个个治国策略和政治抱负。她先后修订《姓氏录》、铲除反对派,扩充官僚队伍,组织北门学士,实行科举取士与文章选士制度和建言十二事。竭力扩大亲信队伍,培育核心班子,发展自己的实力。并采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政治手段,实行酷吏政治,制造了24起重大政治案件,使众多逆我者的重臣死于她的刀下。这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武则天采用这一残酷的手段,确实也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执政方略,从而使用滥刑杀出了武氏之威风,杀出了一个武氏天下,巩固了其政治地位。武则天独立朝政的时间应从显庆四年(公元659年)长孙无忌集团被摧垮后,“自是政归中宫”算起,一直到“上元以来,政由武氏”。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十二月,“遗诏:太子柩前即位,军国大事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武则天又废中宗和睿宗,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公元690年10月16日)武后称帝,改国号为周,67岁的圣母神皇武则天终于正式登基,成为“圣神皇帝”,改元天授。她从自幼丧父,到进宫当才人起,历经昭仪、宸妃、皇后、天后、太后、圣母神皇到皇帝,跨过八个台阶,历尽周折磨难,苦心策划,终于走到权力的顶峰。武则天在位15年,神龙元年十一月初二,即公元705年12月11日寿终,享年81周岁。
武则天在位和执政期间,与中岳嵩山结下不解之缘,并与她的政治生涯紧密相牵连。先是劝告唐高宗李治封嵩山,再是到封禅、建离宫和行宫,并祭祀少室山,拜朝觐坛、箕山、启母庙,又在嵩山避暑养病和投放金简等等。中岳嵩山成了她的后花园、休养所、避暑和求神拜佛的场所。从而使武氏江山稳固太平,创造了中国女性非凡的政治业绩,更给古老神奇的中岳嵩山增添了几多奥妙无穷的色彩。
那么,武则天为什么要到嵩山封禅或进行其它活动,而不去泰山或别的地方呢?有人认为武则天建都洛阳,嵩山距洛阳近,武则天采用了求其近而舍其远。笔者认为,这不可能成立。试想,武则天终生信神信佛,只要对她的政治有所帮助,她不会在乎于远近,而求不吉利。
以种种迹象表明,武则天认为,嵩山位于五岳之中,“中”是天地人合的象征,日月当空是权力集中的体现。嵩山位于五岳之中,“中”是核心,核心为轴,轴为帅也,就是说我是圣母,是国君是一朝之主,如同嵩山一样,嵩山是中央戊已土,万物土里生,最滋润万物之地,赋于万物之本的主宰者。一句话,中岳嵩山是天下之中,占居中央位置,距玉皇大帝办公的地方最近,到嵩山求拜,就会有求必应。
据《资冶通鉴》卷第203载:“永淳元年五月,上既封泰山,欲遍封五岳。秋,七月,作奉天宫于嵩山南。监察御史里行李善感谏言:‘陛下封泰山,告太平,致群瑞,与三皇五帝比隆矣。数年已来,菽粟不稔,饿殍相望,四夷交侵,兵车岁贺;陛下宜恭默思道以禳灾谴,及更广营宫室,劳役不休,天下莫不失望。臣摆备国家耳目,窃以此为忧!’上不纳,亦优容之。”表明李治封禅泰山,并没有是天下太平,万民安居乐业。在武则天的提议下,李治要封禅嵩山及五岳。“弘道元年春,正月,甲午朔,上行幸奉天宫……秋七月,庚辰,诏以今年十月有事于嵩山;寻以上不豫,改用来年正月。八月,已丑,以将封嵩山,召太子赴东都……冬十月,癸亥,车驾幸奉天宫。十一月,丙戌,诏罢来年封嵩山,上疾甚故也。上自奉天宫疾甚,宰相皆不得见,丁未,还东都。十二月丁巳……上崩于贞观殿”。唐高宗李治几度要封嵩山,但终没有如愿以偿,抱着几多遗憾离开了人世。临终还遗诏太子:“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这充分证明武则天在李治心目中的地位。
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腊月,女皇武则天将封嵩山的夙愿终于变为现实。据《资治通鉴》:“腊月,甲戌,太后发神都,甲申,封神岳;赦天下,改元万岁登封,天下百姓无出今年租税;大酺九日。丁亥,禅少室;乙丑,御朝觐坛受贺;癸巳,还宫;甲午,谒太子庙。二月辛巳,尊神岳天中王为神岳天中皇帝,灵妃为天中皇后,启为齐圣皇帝,封启母神为玉京太后。”此外还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城县为告成县,以示她“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在嵩山之巅建有登封坛。山下万羊岗建封祀坛。《新唐书•礼仪志》载;“登封坛南有槲树,大赦日于其杪置金鸡榜。自制升中述志碑,树于坛南之丙地……山上为圆坛,山南四里如圆丘三。坛上饰以青,四方如其色,号封祀坛。玉策者三,以玉为简。玉匮一,金匮一,缠以金绳五周,封以金泥玉玺。又坛于山上,广五丈,高九尺,四出陛,号登封坛,玉检、玉牒、、石距、玉匮石检皆如之”。可见当年武则天在嵩山“封禅”声势之浩大,动用人力、物力和财力之多,空前盛况。《升中述志碑》系武则天自撰,相王李旦书。此碑宋微宗政和年间,河南尹奏请砸毁。封祀坛碑,武三思奉敕撰,薛曜书,今在万羊岗,半埋土中。
武则天嵩山封禅之后,她自以为嵩山神奇灵验,整个朝野上下齐呼万岁,过去内乱外侵的年代已经过去,社会稳定,政令亨通,飞黄腾达,登峰造极,呈现出太平盛世之格局。使武氏江山出现辉煌的阶段,武则天对嵩山倍加崇拜。武则天封嵩山两年后,再度来到嵩山。据《资治通鉴》载;“圣历二年(公元699年)二月,已丑,太后幸嵩山,过缑氏,竭升仙太子庙。壬辰,太后不豫,遣给事中栾城阎朝隐祷少室山。朝隐自为牺牲,沐浴优俎上,请代太后命。太后疾小愈,厚赏之。”《旧唐书》:“丙申,幸缑山。丁酉至自嵩山。”看来这一次主要拜谒了道教有代表的人物王子晋。到嵩山后,突然得病,派给事阎朝隐祈祷少室山,并洗过清水澡,剃去全身毛发,犹如祭品,祭祀少室,让嵩山神给武则天免除病灾。碰巧,武则天的病却明显好转。武则天除了厚赏阎朝隐外,更对有求必应的嵩山充满几多神奇和向往,嵩山成为她崇拜的偶像。
久视元年(公元700年),据《资治通鉴》:“已巳,太后幸嵩山。春一月,丁卯、汝州之温汤。戊寅,还神都。作三阳宫于告成石淙。夏四月,戊申,太后幸。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车驾观葬舍利,太后许之。狄仁杰跪于马前曰:‘佛者戎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诡序直欲邀致万乘以惑远近人耳。山路险狭,不容侍卫,非万乘所宜临也’。太后中道而还,曰:‘以成吾直臣之气’。太后使洪州僧胡超合长生药,三年而成,所费巨万。太后服之,疾小瘳,癸丑,赦天下,改元久视;去天册金轮大圣之号。”
终生信神求佛的武则天,这一次到嵩山告成的石淙河,不仅要求建三阳宫,而且在此久住数月。当时武则天已有76周岁高龄,她在被誉为“小桂林”的石淙河大宴群臣,并赋诗,一派歌舞升平的气象。参加这次宴会的有太子李显,相王李旦,梁王武三思、宰相狄仁杰以及李峤、桃元崇、苏味道、崔融、徐彦伯、薛曜、杨敬述、于季子、沈期、宋之问、张易之、张昌宗等。均留诗与石淙河,并刻与河北崖壁。将到耄耋之年的武则天,欢乐之余,若有所思,她一生虽做了皇帝,但杀人无数,可谓血染皇袍和皇位,曾不惜亲手杀了自己的亲生子女,杀掉过去曾威风八面的重臣和嫔妃。她心中充满着无限的忏悔和负罪意念。史料表明在她嵩山封禅之后,结束了酷史政治,很少用滥刑杀重臣,多用赦、大赦、免等来宽容臣子和“罪犯”,迷信神灵的她自感有冤魂告状,胆颤心惊,夜不能寐,身患大病,预感自己的气数将尽。洪州高僧胡超要让武则天登嵩顶观葬舍利,以求达到圆满。武则天便答应下来。行止半路,狄仁杰跪于马前竭力劝阻,并大骂胡超,武则天才肯回去。
极力追随武则天的高僧胡超,为给武则天求取长生不老的方法,没有被狄仁杰的一顿臭骂而死心。早在三年前经过武则天应允、花费巨额代价给武则天精心炮制长生药。《资治通鉴》所言:“合长生药,三年而成,所费巨万”,这里边还掩盖着一个事实,就是胡超给武则天打造的一通“除罪金简”。这通金简长36.5厘米,宽8.2厘米,重247克,镂刻63个文字:“上言大周主武,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罪名。太岁庚子七甲申朔七甲寅,小使胡超稽首再拜谨奏。”这通金简在时过1000多年后的1982年7日被登封唐庄群众屈西怀在嵩山峻极峰、登封坛西南一公尺远的大石下发现。充分说明史书记载胡超“所费巨万”,应包括这块金简,看来说胡超浪费或贪污钱财该是冤枉的了。
从这通金简上看,武则天信仰佛教,更信奉道教。高僧胡超也是她最信赖的佛教人物。信佛的她却祈求道教的三官九府除武罪名,这个点子应是出自胡超或她本人。证明武则天曾向胡超表明自己的内心世界。晚年的武则天内心对杀戮无数的过去,着实有一种极大的负罪感,求助于上苍保佑她,免除病灾,让她长生。高僧胡超在给武则天炮制长生药的同时,经武则天亲笔书写并打造金简。当年胡超劝武则天观葬舍利,被狄仁杰阻挡,但武则天仍没有改变让天地之神免除罪名而长生的初衷。她在山下举行祭祀三官九府大典后,让胡超在嵩山峻极峰登封坛上再次举行祭祀活动,将此金简投放在峻极峰上。武则天嵩山投金简,服用胡超的长生药,顿感“疾小瘳”。认为三官九府已饶恕她的罪名,她卸掉了思想抱负,心情非常激动,便大赦天下,改元久视。应该推断武则天会认为嵩山投金简,服长生药,使她的生命又延续5年之久。神龙元年十一月初二,即公元705年12月11日,武则天在上阳宫的仙居殿而寿终。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瑷、柳亲属皆赦之。”使李唐江山平稳过度,武则天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武则天一生信奉佛道,中岳嵩山号称神岳。她的政治背景似乎与中岳嵩山连结在一起,她把武氏江山及本人的命运完全寄希望于嵩山,中岳嵩山成了她精神上的一种依托。她到嵩山或封禅、或祭祀、或祈祷、或投放金简,每一次的活动均有应验,得到良好的效果,她认为嵩山是天地之中央,距玉皇大帝最近,神气旺盛灵验,有求必应,这应该是她不去其它四岳,而惟选中岳的主要原因。当然她的政治上的胜利应取决于她自己呕心沥血和运筹帷幄之中,而嵩山也因此沾了武则天的光,使自古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中岳嵩山在武则天的层层加封下,显得更加神奇古奥。(原标题:封禅嵩山武则天)
来源:中国嵩山旅游网 来源:王剑松
责任编辑: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