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中岳封禅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012/4/26 16:20:20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腊月,甲戌(一日),七十三岁的武则天从神都洛阳出发。甲申(十一日,696年1月20日),在左右大臣、四夷酋长的簇拥下至嵩山,亲行封禅之礼。封神岳,于太室山之巅祭天,改元万岁登封,改嵩阳县为登封县,阳成县为告成县;大赦天下,天下百姓无出今年租税;大醣九日。丁亥(十四日),禅于少室之山麓祭地。己丑(十六日),御朝觐坛受群臣朝贺。嵩山距洛阳较近,这次封禅活动从出发到还京才二十天,既隆重又节省经费,但在历史上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登封嵩山,不仅封禅移地,填补了封禅史的巨大空白,而且女皇登封,又是对传统礼仪的重大突破。从此,“登封”这一词语不应释为“专指古代帝王登泰山封禅”,应改写为“帝王登泰山或嵩山封掸”。但迄今有的文化史专著仍认为“封禅,专指在泰山的天地祭祀”,甚至权威辞书《辞源》亦认为“登山封禅”的内涵,仅是指古代帝王登泰山封禅,是不恰当的。
第二,嵩山封禅是武周朝强盛的突出象征,亦是初唐进入盛唐的显著标志。唐朝前期国力是否强盛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看中央皇朝能否控制住西域广大地区。从长寿元年击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到长安二年(702年)置北庭都护府于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是武周朝最强盛的时期。而无论从政治体系、经济政策、文化成就、军事编制看,或从则天皇后归宿乾陵看,武周朝都是唐朝前期的一个重要阶段。史载,长寿元年(692年)十月,“大破吐蕃,复取四镇。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发兵戍之”。安西大都护府管辖安西四镇及天山南路西至波斯(今伊朗)的20个都督府,“及州八十,县一百一十,军府一百二十六”,包括帕米尔高原以南、阿姆河流域的辽阔土地;而北庭大都护府,则下辖天山北路西至楚河流域的特伽、鸡洛二州,潆池、昆陵二都护府和匐延等23个都督府,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南的广大地区。从而使唐朝的西部疆域延伸到波斯湾。
第三,则天女皇登封嵩山,丰富了古代礼仪文化的内容,促进了嵩山文化的形成,在盛唐文化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古代礼仪有吉、凶、宾、军、嘉“五礼”之分。相传,源于“五帝之时”,修五礼“尧、舜之事也”;成于周初,“及周公相成王,制五礼六乐,各有典司,其仪大备”;后经西汉初期草定仪注,至唐初趋于完善。太宗“命中书令房玄龄、秘书监魏徵等礼官学士,修改旧礼,定著《吉礼》六十一篇,《宾礼》四篇,《军礼》二十篇,《嘉礼》四十二篇,《凶礼》六篇,《国恤》五篇,总一百三十八篇,分为一百卷。”由此形成礼仪文化。封禅属于吉礼。则天女皇登封嵩山,是封禅史上的独创,为礼仪文化增加了新的篇章。此举不仅激励她的孙子李隆基登泰山封禅,而且冲破传统观念,打开了许多文臣武将的思路,纷纷请求玄宗登封嵩山、华山。史载,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九月,“文武百官、尚书左丞相萧嵩等累表封嵩、华二岳,表曰:优愿发挥盛事。差择元辰,先捡玉于嵩山,次泥金于华岳,天休既答,人望见从,上下交欢,人灵幸甚。”由萧嵩“天宝八年(749年)薨,年八十余”推断,则天女皇登封嵩山时,萧嵩已年近三十,至为相时当然尚记忆犹新。足见则天女皇登封嵩山影响之大。还有当时名臣李峤为赞颂这次盛典所撰写的《大周降禅碑》,整篇碑文幸赖《全唐文》一书流传至今,令人瞩目。其中有“我大周之有天下也,鼓道德之林薮,恢圣神之事业。始于阃闽,成于家邦。辉光烛于两朝,德泽流于八裔”,“盖千帝所不能及,六籍所不能谈”云云,虽为讴歌女皇之辞,然并非虚构,且文采飞扬,韵味十足,更增添了礼仪文化的魅力。这次封禅留下的文化遗迹,据登封市学者的考察,有珍贵文物《大周封祀坛碑》;武则天亲自撰文、相王李旦书丹的《大周升中述志碑》(宋代被毁);在嵩山峻极峰所筑的登封坛,在少室山上所筑的封祀坛的坛基,就是说,两《唐书》等书中所记载的《封祀坛》、《升中述志碑》、《登封坛》等,迄今仍然可以找到物证。
自古以来,中岳嵩山就以其众多的文物、秀丽的景色、宜人的气候,闻名于世。它荟萃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特别是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寺庙宫观星罗棋布。早在则天女皇登封嵩山之前,少林寺、法王寺、永泰寺、嵩岳寺、会善寺、中岳庙等著名寺庙就已存在;女皇的光临,大量封禅遗物、遗书宝墨的呈现,使这里的古文化大放异彩。武则天与嵩山文化的不解之缘,除以上所列,还可再举几例。早在仪凤元年,武则天就劝高宗“封中岳;癸未,诏以今冬有事于嵩山”。永隆元年(680年)二月,武则天与高宗同往嵩山处士田游岩、道士潘师正居所,“上及天后、太子(李贤)皆拜之。”后又两次从驾幸嵩山南之奉天宫,并写有《从驾幸少林寺》诗;其后,武则天还曾亲自书赠少林寺僧人,派遣武三思携带金、绢等物往嵩山,请修缮佛寺,以表弟子的诚意。因此说则天女皇的业绩,尤其是登封嵩山,丰富了礼仪文化的内容,开创了封禅中岳嵩山的先河,扩充了“登封”二字的含义,使登封由登泰山封禅而进化为登泰山、嵩山封禅,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拓宽了封禅文化的领域,封禅属于古代礼仪中的吉礼,武则天登封嵩山,为封禅礼仪文化增加了新的篇章;文化上则开创了女性封禅的先河,打破了男子独统天下的局面。
第四,极大地丰富了嵩山文化的内容,完备了嵩山祭祀文化,使儒学在嵩山得到深化和发展。
第五,极大地抬高了嵩山在五岳中的地位,嵩山论海拔高度在五岳中排名第四,论险峻和秀丽确实比不上西岳华山和南岳衡山,又因东西南北中的习惯排序,嵩山的地位在夏商周三代之后一直大大落后于泰山,武则天这一封禅之举,使得嵩山得以和泰山比肩,后世称泰山五岳之首,而嵩山却也赢得五岳之尊的美名,这是要归功武则天的。
第六,激发了文人学士的激情,创作了大量歌咏封禅嵩山的诗文,如陈子昂《登封大酺歌》、李峤的《大周降禅碑》文、武则天的《升中述志碑》文、崔融的《朝觐坛碑》文、武三思的《大周封祀坛碑》文等;
第七,打破了传统封禅观念,启发了文臣武将的思路,史载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九月,文武百官、尚书左丞萧嵩等累表请求唐玄宗封禅嵩华二岳。武则天这一破天荒的“登封”举动,不仅显示了她超人的魄力和非凡的政治智慧,巩固了武周的统治,也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实在是功不可没。
第八,武则天登封嵩山,改嵩阳县为登封县,并一直沿用至今。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改革范围最广、改革力度最强的政治家。她改氏族,改官制,改习俗,改文字,改旗帜,改服饰,改都址,改国号,改皇帝的性别,当上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接着,她又移地封禅,在万岁通天元年腊月甲申(十一日),在登封嵩山的过程中,改嵩阳县为登封县。这是原本为词语的“登封”二字,首次作为地名出现,并沿用至今。(原标题:武则天封禅嵩山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来源:嵩山文化研究会
责任编辑: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