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周口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周口

中原斜塔:高贤寿圣寺塔

2013/12/17 16:32:31 点击数: 【字体:


 
    “高贤寿圣寺塔比比萨斜塔倾斜度还要大!”太康县高贤乡寿圣寺塔晋升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来自北京的考核专家组如此惊叹。专家们一惊塔身斜而不倒,景观奇特;二恐塔身继续倾斜,国保文物将不期倒塌。

  时值盛夏,记者与周口市文物管理人员一起来到位于太康县西北20公里处高贤乡集市中央的寿圣寺塔。记者走到寿圣寺塔跟前,顿觉塔身挺拔伟岸、气势恢宏,六角塔铃随风摇曳、颇具灵气,六面塔身镶嵌211尊佛像栩栩如生,七级塔构属典型的明代楼阁砖式建筑,正南面墙依照每级正常比例开有7道门,塔顶有一宝珠塔刹,使得视觉效果节节递进、高耸入云。

  资料显示,高贤寿圣寺塔始建于宋代,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重建,塔高28.3米,七层共嵌砌石雕佛像211尊,石刻题记14方。塔身一至六层分别设置砖雕圭形门窗和五踩重翹斗拱。其形制和建筑手法,保留宋、元建筑特征,为河南省明代砖石建筑典型之作。对研究明代的建筑史、佛教史和石雕艺术等均有一定价值。

  由于塔身东北侧是一深坑,疑因地基松软,导致塔身向东北倾斜约15度,与世界著名建筑比萨斜塔倾斜原因一致,都是后天形成,但寿圣寺塔更斜一分。不过,这是几百年来渐渐形成的倾斜度,因此成为寿圣寺塔的又一奇观。

  为了保护寿圣寺塔,高贤乡79岁的陶永锡等32名热心人士组成了“义务护塔小组”,他们20多年如一日,自筹资金整修附属设施、日夜巡逻保护文物,受到当地文物部门赞扬。同时,陶永锡等人为文物考古研究收集了大量的真实资料和传说故事。

  根据塔身石刻记载,宝塔只春秋两季修建,夏冬因温度不宜,停工休息,塔身砖石之间的缝隙是用江米、石灰、胶泥混合熬成的粘糊所填充,以致于塔身浑然一体、固若金汤。

  关于寿圣寺塔的来历,太康县文化局提供资料显示,唐朝时期,当地官府在高贤集修建一座大寺院,叫寿圣寺,占地540亩,有天王爷庙、主持爷庙、关爷庙、奶奶庙、二郎庙、东王爷庙等10多处庙宇,寺院里面原有许多华丽的宫殿,富丽堂皇,异常壮观,后来由于战乱,寺院被焚毁。

  在明弘治年间,河南开封府陈留县小城堡的郑俊,在高贤集做生意,常年住在这里。一天夜里他做了个梦,梦游到该寺院,看到寺院里殿堂破败得不成样子,他许愿说:“我以后如果发了财,就把这寺院恢复起来。”经过他21年的努力经营,果然发了大财,为了还愿,他从明正德13年7月(1518年)开始修整寺院,历时13年,建成后殿5间、观音殿3间、天王殿3间、伽蓝祖师殿6间、钟鼓楼各1所、僧房数间,并在寺院东南边增建楼阁大实心砖塔两座,且一大一小。大的七层六角高35米,除底屋和顶屋外,每个转角上悬挂风铃30个,无论风从哪个方向刮,都叮当作响,悦耳动听。塔身上还刻有石雕佛像211尊。在大塔西50米远处,还建有一座小塔,1858年清政府为防止捻军经过这里被扒掉,用塔砖修建了高贤集的4个寨门。

  1978年,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时,就对寿圣寺塔进行了调查,当时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由省文物局拨专款对塔基进行了加固,搬迁了周围住户,改善了环境状况。

  随着时代的变迁,寿圣寺塔的历史价值愈加体现,周口市文物部门对其精心呵护管理,于2009年向国家文物部门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向国家文物专家请教对塔身倾斜进行科学修复、保护。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太康县、周口市以及河南省文物部门的申请,在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揭晓时,国家文物部门把“高贤寿圣寺塔”正式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不仅肯定了高贤寿圣寺塔在历史长河中珍贵的文物价值,也标志着整修高贤寿圣寺塔的倾斜度列入了“国保计划”。【原标题:中原斜塔:高贤寿圣寺塔】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周口晚报 2013年6月25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