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jiǎng——出自河南淮滨的姓
在西周初实行的周朝贵族内部层层分封的大封建中,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伯龄被封于蒋,建立蒋国。春秋时,蒋国被楚国所灭,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是蒋氏。唐、宋时期的姓氏书对此有基本一致的记载,但对蒋国故城的地理位置注释不够准确,如《新唐书·宰相世系》云:“蒋氏出自姬姓。周公第三子伯龄封于蒋,其地光州仙居县是也,宋改为乐安,蒋为强国所灭,子孙因以为氏。”按:乐安县为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置,治所在今河南光山县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名仙居县,南宋建炎初废,并非蒋的地望。其实,西晋初学者杜预注解《左传》中已说“蒋在弋阳期思县”。经当代考古工作者验证,杜预的说法是正确的。期思县治所即今河南淮滨县城东南13公里的期思集,北邻死河,系春秋楚灭蒋国后所置,属汝南郡,魏、晋改属弋阳郡。因此,蒋姓祖根在今河南淮滨。
先秦时期,蒋氏主要是在今河南境内发展繁衍,后由于战乱、自然灾害、官职调迁等原因,有不少人离开故土,去开辟新的天地。西汉有蒋诩,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哀帝时为兖州刺史,以廉直著称,后因王莽摄政,借病归隐乡里,卧不出户,其子孙于东汉初渡江,散处江南各地,其中一支徙居阳羡(今江苏宜兴),一支徙居毗陵(今江苏常州)之滆湖,一支迁至今浙江奉化之三岭。据《蒋氏宗谱》载,东汉建武年间,蒋横佐光武帝刘秀讨赤眉有功,升为大将军,封逡道侯,后遭谗害,其9个儿子避难四方,待帝省悟后,9子皆随地封侯,分别是:公华侯颖,会稽侯郑,临江侯川,临湖侯曜,临苏侯浙,浦亭侯巡,九江侯稔,云阳侯默,函亭侯澄。其中,会稽的治所在今浙江绍兴,临江的治所在今四川忠县,临湖的治所在今安徽无为县西南,九江的治所在今安徽定远县西北,云阳的治所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函亭侯蒋澄居于义兴(今江苏宜兴),子孙蕃盛,人丁兴旺,所以东汉以后的江南蒋氏多出自宜兴。此外,东汉时的蒋晋为泉陵(今湖南零陵)人,蒋子文为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三国时的蒋钦为寿春(今安徽寿县)人,蒋济为平阿(今安徽怀远县西南)人,蒋纂为沛(今江苏沛县)人;北魏的蒋少游为博昌(今山东博兴县东南)人,北周的蒋昇为平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人。于此可见,蒋氏在南北朝时期已比较广泛地分布于大江南北的许多地方。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有河南蒋姓将佐随从前往,后在福建安家落户。五代十国时,前蜀有蒋贻恭,原为江苏苏州人,后流落入蜀。宋代,蒋氏已有移居今广东者,如南宋理宗时进士蒋科为电白(今广东高州县东北)人。元末,永嘉(今浙江温州)人蒋允汶避乱移居闽中。明代曾任泉州府同知的蒋濬为南海(今广东广州)人,工部侍郎蒋淦为泉州(今属福建)人。这说明在元、明时期,福建、广东的蒋氏已发展成为大族。《姓氏考略》称,蒋氏“望出乐安”。
蒋姓移居台湾最早者,是清朝康熙年间郑氏治理台湾时在军队任副总的蒋毅庵及其一位蒋姓部属。此后,又有福建泉州等地的蒋氏陆续入台开垦。目前,蒋姓在台湾姓氏中排名第66位。
为了进一步求发展,自近代以来,有不少蒋姓人走出国门,远徙海外,开拓新的事业,现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
三国时蜀汉有政治家蒋琬,零陵湘乡(今属湖南)人,被诸葛亮称为“社稷之器”,亮死后,代亮执政,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北魏有博昌人蒋少游,工书画、雕刻。唐代有文学家蒋防,还有在唐宣宗、唐懿宗两朝任宰相的蒋伸。北宋有书法家蒋璨。南宋有词人蒋捷,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进士,宋亡后隐居不仕,有《竹山词》。刘熙载《艺概》称其为“长短句之长城”。明代有福建农民起义首领蒋福成。清代有文华殿大学士蒋延钖,奉命重行编校《古今图书集成》,成书一万卷,同时工诗,善画花卉;还有戏曲作家、文学家蒋士铨,篆刻家蒋仁,文学家蒋敦复,词人蒋春霖。近现代有国民党总裁、国民党政府总统蒋介石,1975年在台北病死;还有蒋光鼐,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部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蒋翊武,近代民主革命者;蒋光赤,现代小说家。于此可见,蒋姓在历史上不乏名人。港、澳同胞蒋震,拥有财富约2.1亿美元,被列入“世界华人亿万富豪榜”。
蒋姓在当今按人数多少排次序的中国姓氏中为第43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分布很广,以四川、江苏、湖南、浙江较多,这4省蒋姓约占全国蒋姓人口的60%。蒋姓不仅是汉族大姓,而且也是一些少数民族所使用的姓氏。例如:世居沈阳的清满洲人有蒋姓;清代满洲八旗姓蒋佳氏,后改为蒋氏;清代云南顺宁府右甸(昌宁县)守御所土千户为蒋氏,系布郎族;满、苗、瑶、傣、回、壮、羌、土家、蒙古、拉祜、保安等民族及苦聪人中均有蒋姓。作者:谢钧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