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历史传说 >> 浏览相关信息

“期思怀古之蒋国觅踪系列”之三 故国遗迹成温暖风景

2013/7/3 10:03:43 点击数: 【字体:


“期思怀古之蒋国觅踪系列”之三 故国遗迹成温暖风景

  
    最近半年来,期思镇党委书记彭大国经常接到来自五湖四海的电话和信件,来信来电者有一个共同之处:都姓蒋。作为“中华蒋氏文化研究会筹备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在日常工作之余,彭大国把大量精力投入到蒋国文化遗存保护、蒋姓2009年清明节期思扫墓祭祖筹备等事务中。

  半年多前,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的蒋氏代表故国重游,得到淮滨县、期思镇的热情接待,他们流连蒋国故城,拜祭祖先坟茔,寻根之旅温暖而充盈。

  这十多个省市的蒋姓,原本都有了一定的联系,有的省市还成立有宗亲会或蒋姓文化研究机构,所以有较强的号召力。寻根大会上,他们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活动,与会代表就蒋国历史、蒋氏源流考辨、蒋姓历代迁徙、蒋氏文化遗存保护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和交流。

  会议结束时,代表们意犹未尽。经大家公议,遂决定起草“致全球蒋姓华人的一封信”,向全球蒋姓华人发出倡议:整合全国蒋姓文化研究资源,依托期思蒋国文化遗存,搭建全国蒋姓文化研究交流平台,在淮滨筹备成立“中华蒋氏文化研究会”。

  他们提出,研究会的任务是开展蒋国历史、蒋姓源流和支派世系研究,将来以此为基础编修《中国蒋氏家族总谱》;保护和研究蒋国故城和陵墓区,在条件允许、资金到位时修建祖根地中国蒋氏总祠。同时,他们决定筹备举办2009年清明节全国蒋氏期思扫墓祭祖大典。

  这次寻根之旅颇为成功,但与会的蒋姓人士仍感觉有不足之处,因为台湾蒋介石家族未能参与。

  其实蒋介石本人的姓氏情结是很强烈的,抗战胜利之时,蒋介石处于人生的巅峰。在国人弹冠相庆之时,蒋介石萌生了重修家谱的愿望,他延请著名书法家、学者沙孟海为自己做这件事,当得知自己的祖先是周公时,蒋本人颇为自豪。当时编修的《武岭蒋氏家谱》,曾产生较大影响。有人认为,蒋介石在抗战胜利之时重修家谱,是出于政治需要,但不应完全排除个人感情因素。在经历民族生死存亡的大难之后,蒋介石对个人家世传承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是情理中的事。

  为了让以后的扫墓祭祖活动没有缺憾,“中华蒋氏文化研究会筹备委员会”有关人员正在与台湾蒋氏家族进行积极的接触。

  约2600年前,蒋国经历亡国之痛,国人以蒋为姓,星散而逃。此后子孙繁衍,播迁各地,今天已蔚然有六七百万人之众。这次,在各地落地生根的蒋氏重回中原、重回故国,在天边一抹烟云的衬托下,残存的期思古城遗迹,成为他们眼中温暖的风景。

  国灭人散走四方

  周王朝时,天下有众多的诸侯国、方国,仅见诸记载的,就有一百七十余国。在正常秩序下,这些小国除周天子下令撤销,或子孙断绝自然消灭外,永不会灭亡。但进入春秋之后,大规模的兼并开始了,强大的封国不断吞并相邻小国,强势崛起。在这个过程中,蒋国是较晚被并吞的,其亡国的时间和过程,史书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过可以推定,灭掉蒋国的是楚穆王。

  穆王的父亲成王是位有作为的国君,他即位后,对内布仁德施恩惠,结国人之心;对外与中原诸侯结盟修好,派人向周天子进贡。周天子很高兴,赏赐了祭肉,说道:好好镇守南方,平定夷越的混乱,不要侵扰中国。于是楚国北方安定,专心在南方开疆拓土,成为疆域千里的大国。

  公元前643年,“春秋五霸”第一霸齐桓公去世,齐国中衰,强大起来的楚国乘机北上中原,诸侯难挡其锋芒。公元前638年,楚成王在泓水(涡河的支流,经今河南商丘市区、柘城间东南流)打败僵守“礼仪之兵”的宋襄公,进而围了宋国都城。宋国向晋国求救,引出开“兵者诡道也”先河的城濮之战。此战中,晋文公重耳和大臣们奇谋百出,“伐交”、“伐谋”、“伐兵”,最终打败实力强大的楚军,是中国战争史由实力制胜向谋略制胜的转折点。

  城濮之战使晋文公一战成名,“取威定霸”,雄踞中原,成为齐桓公之后的中原霸主。楚国大败而归,多年不敢北进。数年后,楚国发生内乱,成王欲废太子商臣,商臣得知消息,先发制人,包围王宫,逼迫成王自缢身亡。

  这时中原诸侯也发生重大变故,晋文公死后,年幼的晋灵公即位,与秦国发生战争。楚穆王乘机发动试探性攻击,北上东进,发兵灭掉江国(位于今驻马店正阳南)、六国(位于今安徽六安)、蓼国(位于今信阳固始东北)等淮河流域小国。在此过程中,晋国曾出兵干预,却没有能击退楚军。

  据《左传·文公五年》记载:“秋,楚成大心、仲归帅师灭六;冬,楚公子燮灭蓼。”鲁文公五年,即楚穆王四年,公元前622年。研究者推论,与这些小国相邻的蒋国又支撑了几年,大约在公元前617年被楚穆王派兵灭掉。这个推测的依据也来自《左传》。《左传·文公十年》说:“楚穆王九年,期思公复遂为右司马,子朱及文之无畏为左司马。”这个记载说明公元前617年,楚国在蒋国故地已经设立期思县,有了期思公这个职务。这其实是蒋国亡国的下限,可能在此之前,蒋国已经灭亡。

  蒋国灭亡后,国人遂以蒋为姓,有的留居故土,成为楚国臣民,而贵族则大多选择逃亡,有的投奔鲁、齐等近亲国,有的则南下湖南一带。东汉之前,蒋姓主要集中在河南、陕西、安徽、山东、江苏、湖南等地,三国时蒋姓名人已为数不少,魏有蒋济,官至太尉,为平阿(今安徽怀远)人;蜀汉有蒋琬,任蜀丞相,为零陵湘乡(今属湖南)人;吴有蒋钦,历官荡寇将军、右护军,寿春(今属安徽)人。

  西晋南迁时,北方的蒋姓也大量南迁,定居在江浙一带,到唐代,逐渐发展成为东南大族。唐朝时,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又有不少蒋姓将士随之入闽;唐末五代王潮入闽时,固始蒋姓也有多人跟随前往。到宋代,蒋姓已由河南发展到陕西、山东、山西、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贵州、四川、福建、广东等地。明清时,蒋氏已遍居全国各地。他们共认祖籍是河南乐安(郡名,治所在今信阳光山县西),有的堂号即为“乐安堂”,这是因为,南北朝时,期思一带的蒋国故地属乐安郡管辖。

  蒋介石隆重修家谱

  蒋国灭亡约2500年,浙江奉化溪口镇蒋肇聪家,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当时没有人能想到,这个婴儿后来成为蒋氏一族中最了不得的人物。

  蒋肇聪是一家盐铺的老板,曾先后娶过两任妻子,都不幸病故,蒋老板为此十分郁闷,总是唉声叹气。盐铺老伙计王贤东与老板关系向来不错,见此情形,有意为其撮合新人,让他再结良缘。他想起自己23岁的堂妹王采玉寡居在家,独撑家门,十分凄苦,便从中撮合二人,最终使他们喜结良缘。

  蒋肇聪长王采玉22岁,老夫少妻,十分恩爱,第二年就生下儿子瑞元,谱名叫蒋周泰,长大后以蒋介石之名为世人熟知。

  据张家康先生撰文介绍,蒋介石幼年不是听话乖巧的好孩子。3岁那年,为探喉管有多深,他竟往喉管里插进大半根筷子,幸亏王采玉发现及时,急忙拔出,才救了他一条小命。5岁那年冬天,他看到家里的大水缸中浮着又圆又亮的冰块,很是好玩,便踩着木凳探身打捞,不料失足栽入缸内,当被路人救出时,他已经奄奄一息,几乎丧命。8岁时,父亲去世,没有了约束,他更是舞枪弄棒,厮打械斗,每每打得头破血流方肯散场。王采玉送他去私塾读书,他却自由散漫,不听从教诲,没少挨老师戒尺痛打。溪口镇上的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叫他为“瑞元无赖”。

  俗话说,“顽皮的孩子是好的,调皮的丫头是巧的”。蒋介石长大之后,显示很多过人之处。他20岁考入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学习炮兵专业。第二年即1908年东渡日本入东京振武学校学习,其间由陈其美介绍加入同盟会,后来因才干出众得到孙中山的器重和信任。1924年,他出任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他掌握了国家大权。

  蒋介石是位有争议的人物,他实行独裁统治,曾多次发动新军阀混战。“九一八”事变后,又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连续发动对江西等苏区的“围剿”。1936年“西安事变”后,才被迫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从精神层面讲,蒋介石的传统文化意识是很强烈的,有着浓厚的故乡情结和姓氏情结。

  去台湾前,除抗战八年外,他每年都要回溪口看看,到台湾后,他对故乡仍十分挂念,周恩来曾请有关人士将“奉化庐墓依然,溪口花草无恙”的照片寄给蒋介石。抗战胜利之时,可说是他人生和事业的顶峰,此时,他萌生重修家谱的愿望,为了理清自己家族传承的线索,他付出了不少精力。

  1946年秋,蒋介石给国民党政务局长陈方一道手令,要他查清蒋氏先祖究竟是何人。陈方不敢怠慢,急忙寻找人选承担此事,恰在这时,著名书法家、学者沙孟海写了一篇《家谱通例》。斟酌一番之后,陈方将“上谕”交给沙孟海办理。

  沙孟海文史知识渊博,治学十分认真,接受这个任务后,他立即穿梭于各大图书馆,查阅史书,根据《左传》,考证出蒋氏得姓于蒋国,是周公之后。然后根据收集的各地蒋姓家谱,并参考地方史志,初步理清了蒋介石家世传承的源流,写出《先系考》呈报。

  第二天一早,蒋经国就前去看望沙孟海,庄重地告诉他:“我奉家父之命,代表我们蒋氏家族,正式邀请你负责纂修蒋氏新谱!”

  从此,沙孟海将全部精力投入这部家谱的撰写。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考据之纷繁,出乎想象。两年多的时间,沙孟海夜以继日地工作。

  修谱过程中,沙孟海与蒋经国接触频繁,即使是蒋介石本人,对此也事必躬亲,从发凡起例,分卷列目,人事布置,乃至重要章节,先系所出,溯源追远等,他都亲自审阅。每隔一段时间,他就派一辆汽车把沙孟海接去,询问修谱情况,并要沙孟海带着稿子给他看。沙孟海摸到了规律,便经常把修谱材料带在身边,无论何时,听到电话,挟起材料就走。

  1948年12月,沙孟海主修的《武岭蒋氏家谱》(溪口镇东山名为武岭)正式完工。进谱之日,溪口镇蒋氏宗祠热闹异常,张灯结彩,大摆酒席,吴稚晖(国民党元老,家谱挂名总编)、沙孟海等被邀上座。

  按照这部家谱的考证,蒋介石家世源流大致如下:东汉初年有蒋横,生九子,其中蒋澄封 (读做“欧”)亭侯,居宜兴;他的后人于晋代迁往浙江台州;至五代时,有蒋显任四明盐官,蒋显的儿子蒋光定居明州,生二子:宗祥、宗霸;蒋宗霸之裔蒋浚明,曾任部员外郎,至宋神宗时迁居奉化县禽孝乡三岭;蒋浚明之子蒋、蒋琉,登进士,故里在宁波白水巷联桂坊。元朝末年,有蒋士杰由宁波移居奉化县溪口镇武岭,是为蒋介石的祖先。

  (全文完)

  约2600年前,蒋国经历亡国之痛,国人以蒋为姓,星散而逃。半年前,在各地落地生根的蒋氏重回中原、重回故国,残存的期思古城遗迹和蒋国国君及贵族陵墓区,成为他们眼中温暖的风景。图为蒋国万寿陵墓区保护碑。【原标题:“期思怀古之蒋国觅踪系列”之三 故国遗迹成温暖风景】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大河网 2008-12-31 作者:姚伟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