潢川与中华姓氏
潢川,因潢河(淮河支流)穿城而过而得名,古称光州,西周初为黄国,民国二年改为潢川。是中华黄姓发源地,战国春申君黄歇故里。
潢川历史沿革
◇黄国时代
潢川古称光国,春秋时为黄国,是中华黄姓发源地。
◇定城时代
北齐武平元年(570年),更名定城县,仍为弋阳郡治所(今潢川南城)
◇光州时代
唐武德三年(620年)改弋阳郡为光州,另置弦州,定城为治所。
◇潢川时代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光州直隶州为潢川县。
1949年潢川解放,设潢川专区,辖潢川、光山、固始、商城、息县、淮滨、新县七县。
1952年,并入信阳地区。
2009年,列为第三批省直管县。
潢川历史人文
潢川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中华黄姓发源地。
春秋称黄国,汉代为弋阳,盛唐谓光州,民国二年更名潢川。后设潢川专署,1952年并入信阳。历史上名人荟萃,古迹文物遍布。为战国春申君之故地,元朝文豪马祖常之家乡。
黄国故城气势恢宏,蔡番青铜器精美绝伦,清代铁旗杆赫然矗立,吴道子墨迹碑刻出神入化,倾倒过无数文人墨客、名士风流。潢川风光旖旎,景色迷人:玉带般的潢河穿城而过,如虹双桥飞架南北;春申、弋阳两城相峙,河上点点白帆,时有渔舟唱晚;两岸亭台楼阁,夜半灯火阑珊;再有望河楼、三义观、晴堤新柳、七里清泉等景物,如涛如画,“光州十景”折服无数文人墨客,茶圣陆羽更是对光州茶赞赏有加“淮南茶,光州上”。“豫南小苏州”和“鱼米之乡”当之无愧。
黄姓出自嬴姓,祖根在黄国(潢川)
从血缘历史看,今日的黄姓,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陆终、伯益,再往上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少昊,甚至可以追溯到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
据史料记载,黄姓出自嬴姓,是古帝少昊的后代。
少昊的后代皋陶,在虞舜时期担任大理的职务。皋陶的儿子伯益,因为帮助禹治水有功,被舜赐姓为嬴。伯益的儿子大廉,被禹封在黄,建立了黄国,他的后代也就世代居住在那里,并且把黄作为他们的姓氏。
自古至今有三点根本共识:一是黄姓发源时间是始于夏朝初年,是赢姓子爵受封于黄,建立黄国。二是形成原因,黄人“以国为氏”有了黄国便诞生了黄姓。三是黄姓发祥地就在黄国,黄国即在今信阳潢川。
追根溯源,自有黄国,方形成“以国为氏”的黄姓。大量史实证明,黄姓源于黄国,根在潢川。
黄国故城
黄国故城位于河南潢川县城西北6公里隆古乡境内,遗址至今保存完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遗址呈长方形,城内面积约2.8平方公里,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现存有三处城门豁口,墙厚、门阔、路基硬,可见当年城门的巍峨、都城的雄风。如今在故城遗址内,仍遍布着陶片、瓦当和多处青铜器作坊遗址。在原黄国境内发掘出土的一大批黄国青铜器、玉器,件件美奂绝伦,分别为国家、省、市区、县博物馆所珍藏,仅青铜器就达74件之多。其中,4件珍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郭沫若先生所著《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巳收录且撰文考证。
黄氏家族
黄氏家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历经沧桑,不断繁衍壮大,逐渐形成黄姓望族。
公元前648年,黄国为楚灭后,国亡家破的黄国臣民,纷纷离乡背井,但他们不论走到哪里都仍是以国为姓,其中大部分流散到当时的楚国腹地,于是就有了因黄氏迁居而得名的黄冈、黄陂、黄安、黄石、黄梅等地。还有一部分被“浮诸江南,以实海滨”,于是就形成了南方诸多黄氏家族和黄洞蛮壮族的黄姓。
楚灭黄三百年后,在黄国故址出现了一位伟大的黄姓人物春申君黄歇。为复兴黄氏家族,委身仕楚,为相二十五载,政绩卓著,赐以包括黄国故地在内的淮北十二县,成为战国著名四君子之一,给黄氏家族带来了第一次中兴。
公元前238年,春申君黄歇在宫廷内讧中遇害,其子孙受株连而被迫流散各地,致使黄氏家族再度中衰。但黄氏并没未因此而沉沦,又与原来流散各地的黄氏族人汇合,顽强奋进,先后在许多地方形成了望族。
据有关史料和姓氏通书证实,黄歇长子黄尚一支,形成了后来的淮阳黄氏和江夏黄氏;次子黄俊一支,形成了后来中原阳夏黄氏;五子黄堂一支,形成了后来的东吴黄氏。继之而起的金华、邵武黄氏望族,皆是江夏黄氏繁衍的分支,今天在海外的黄氏族人,大多是从上述各地先后南迁的。纵观黄姓的播迁过程,其发展脉络清晰可见,即由黄国——黄歇,发展至淮阳、江夏黄氏,进而播衍出金华、邵武等黄氏望族等分支旁系,然后播迁出海外异域黄姓,他们源出一脉,同根同祖。
历朝累代,黄姓人才辈出,各领风骚。继黄歇之后,西汉著名丞相黄霸被誉称为当朝第一循吏;东汉黄香以孝道楷模而流芳千古;后唐黄峭山教子有方且颇具开拓精神,带来了邵武共同族的繁荣;北宋的大书法家、大诗人黄庭坚,元代的女纺织家黄道婆,近代的民国第二开国元勋黄兴等等,其名臣名人之多,枚不胜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