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信阳 >> 历史传说 >> 姓氏文化 >> 浏览信阳

黄——出自河南潢川的姓

2015/6/10 18:38:20 点击数: 【字体:

黄——出自河南潢川的姓

    黄(huáng):出自河南潢川的姓

    帝舜时,东夷部落的首领伯益(又作伯翳、柏翳,亦即《史记•秦本纪》中“女华生大费”之大费),因帮助禹治水有功,又因“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被帝舜赐姓嬴氏。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即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合称嬴姓十四氏。黄氏的先人,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春秋时期,南方的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据《春秋》记载,鲁桓公八年(公元前704年),楚子会诸侯于沈鹿,唯“黄、随不会”。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责备黄国不向楚国贡献,黄国国君错误地分析形势,认为自楚国郢都到黄国有九百里之遥,不会有什么危险,因之既不理会楚国的责问,又不进行任何防备,结果于当年夏天被楚国灭掉。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是黄氏。

    关于黄国故城,文物工作者有相当详细的考证。该城遗址位于河南省潢川县西北6公里的淮河南岸、小黄河西岸,城址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约1300米,周长约2.8公里;城墙系用黄土夯筑而成,最高处约5米,最低处约3米,虽经两千多年的风雨剥蚀,至今四面城墙依然存在。城西是一处密集的古墓葬区,出土过许多青铜器。城内遍布春秋文化遗物,鼎足、鬲足、瓦当、铜箭头等俯首可拾。建国前出土的黄国青铜器黄太了伯克盘、黄君簋、黄父盘、叔单鼎,曾被郭沫若收录在《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中。1978年又在潢川县老李店磨盘山收集到一批青铜器,其中的铜櫺肩部有“黄孙须子白亚臣”铭文。铭文中的“黄孙”,就是黄国公族;“须子”即须颈子,是伯亚臣的称号。由此可见,周代的黄国在今潢川确凿无疑;以国为氏的黄姓出自今河南潢川也是信而有征的。

    关于黄姓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出自少昊之后,即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所云:“黄,出自嬴姓,少昊金天氏裔子曰昧,为水官,号玄冥师,生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有功。颛(顼)帝嘉之,封诸汾川,其后为沈、姒、蓐、黄四国,以国为姓。”据何光岳《东夷源流史》记载,这一支黄人,是颛顼时从河南黄水西迁至山西汾水下游的,其所建的黄国,于春秋早期为晋国所灭,其亡国后的情况已不可考。

    潢川黄国亡国后,其遗民有的北逃至今河南中部,大批则被迁至今湖北境,后来有的在楚国做了官;今黄冈、黄坡、黄安、黄梅等地,据说均因黄人迁此而得名。黄国贵族后代黄歇,游学博闻,事楚顷襄王,以能言善辩出使秦国,说服秦昭王停止对楚的进攻;于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任楚相,被封为春申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据说春申君的封地最早是在今潢川县,所以潢川城直到清代一直叫春申镇;后改封于吴(今江苏苏州),他的13个儿子中有的在江苏定居。自战国后期以来,江夏郡(今湖北武汉一带)一直是黄氏的发展繁衍中心,故其族人以“江夏”为堂号,并有“徽流江夏,景焕阳春”之堂联。汉代以后,黄氏因任官等原因分别向大江南北迁徙,南迁到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北迁至河南固始、南阳等地。黄氏入居福建,始于晋代。《闽书》云:“永嘉二年(308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台湾省通志》载晋代从中原入闽者13姓,其中第二即为黄姓。另据台湾《紫云黄氏历代世系表》记载,黄守恭于唐高宗总章年间(668——669年)随陈政、陈元光入闽,“卜居泉州,开辟荒地,遂成巨富”,曾捐资兴建泉州开元寺,他的五个儿子分居南安、惠安、安溪、同安、诏安,号称五安公,子孙繁衍昌盛,遂成闽南之大族。唐末,洛阳人黄子棱随父入闽,事后梁太祖朱全忠父子,累官侍御史,后避乱居建阳之东。唐宋时期,黄氏的郡望又有新的发展,主要有江夏、栎阳、安定、房陵、汉东、上谷、谯郡等。据《唐贞观八年条举氏族事体》记载,濮州濮阳郡六姓有黄氏,婺州东阳郡五姓有黄氏,括州松阳郡四姓之首为黄氏;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载,鄂州江夏郡三大姓之首为黄氏,泉州南安郡五大姓之首为黄氏,处州缙云郡三大姓为首的也是黄氏。于此可见,黄氏分布是相当广泛的。另据《黄氏渊源》载,宋代有江夏人黄震,官至焕章阁左司马尚书,重修江夏家谱,呈奏皇帝,得“黄氏忠孝两全,江夏无双,历代簪缨”之御批。宋代还有尚书左仆射黄潜善,他的9个儿子散处广东各地,以梅州居多,后发展成为广东大姓。北宋末,金兵攻入开封,河南固始人黄建联南徙杭州,后成为杭州著姓,支分漳浦、饶平、陆丰等地。宋、元之际,黄氏称盛于闽、粤,至明、清之际开始移居台湾,最早者在郑成功收复台湾前后。其中,入台拓垦的人员有黄后诏、黄事忠、黄雄、黄声九、黄帐等;在郑成功属下担任文职的有黄昱、黄骧陛、黄事中、黄用等,担任武官的有黄安、黄屿、黄茂、黄昭、黄联、黄昌、黄良骥、黄国柱、黄球、黄兴、黄德、黄明、黄豹、黄桂、黄峨、黄寿、黄升、黄义、黄登、黄二、黄三、黄贵等。清廷领有台湾后,闽、粤黄氏入台垦殖者更是络绎不绝,从康熙年间至光绪年间,仅见文献记载的就有黄放、黄申、黄利英、黄仕卿、黄思礼、黄君泰、黄捷高、黄海元、黄仕远、黄展期、黄魁兴、黄振文、黄欲、黄大谋、黄汉、黄元隆、黄茂纯、黄林旺、黄礢、黄载松、黄木源、黄福生、黄露柏、黄阿凤、黄南球、黄新兴、黄宝河等数十人。清代以后,有更多的黄姓人移居台湾。现在,黄姓是台湾第三大姓,枝叶繁盛,拥有人口占台湾省总人口的6%强,与郑姓共同享有“黄郑排满街”之誉。

    为了进一步求发展,黄姓一些人不仅到香港、澳门地区进行开拓,还有许多人远涉重洋,移居海外,现分布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美、英等国家。

    黄氏英才辈出,历代都涌现出一些颇有建树的人物。秦朝末年有黄石公,熟知兵法,曾于下邳圯上赠给张良《太公兵法》,对张良的佐汉成功甚有帮助。西汉阳夏(今河南太康)人黄霸,宣帝时任扬州刺史、颍川太守;为政外宽内明,后为御史大夫、丞相,封建成侯,被后世作为封建“循吏”的代表。东汉时,有黄香、黄琼,均为江夏安陆(今属湖北)人,香少年博学经典,能文章,被称为“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时任魏郡太守,常以俸禄及所得赏赐赈济遭水灾的贫民;琼为官清廉,能奏劾贪官,官至太尉、司空;还有庐江人黄穰,联合“江夏蛮”举行武装起义,有众十余万,历时数年。三国时有名将黄忠、黄盖和曾操纵蜀汉政权的宦官黄皓。唐代最著名的黄姓人物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他于875年率众起义,曾南下江西、浙西、浙东,进入福建,攻入广州,拥有百万之众;后又入湖南,经湖北,进军淮北,于881年攻克东都洛阳,继又于当年年底进入长安(今陕西西安),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但因长期流动作战,未建立稳固的根据地,粮食匮乏,于883年撤出长安,次年退居泰山,为敌军追及,不屈自杀。此次大起义历时长,波及地区广(共经鲁、豫、皖、赣、浙、闽、粤、桂、湘、鄂、苏、陕等12省),参加人数多,虽然失败,但它瓦解了唐王朝,打击了地主土地所有制,部分地调整了生产关系,并首次提出了“平均”、“均平”的口号,因而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五代后蜀有画家黄筌,擅花鸟,兼精人物、山水、墨竹,自成一派;其少子黄居宷,传其家学,而精于勾勒,写奇石山景,尤过其父。因黄氏父子的画风富丽,故在北宋初翰林图画院中,每以他们的体制作为优劣取舍的标准。北宋有著名书法家、诗人黄庭坚,南宋末有思想家黄震。宋、元之际有音韵训诂学家黄公绍。元代,黄姓有两大名人:一是女纺织技术家黄道婆,她出身贫苦,少年时流落广东崖县从黎族人民学得纺织技术,后回故乡上海县,改革纺织生产工具,传授技术,推动了松江一带棉纺织业的繁荣发展;一是黄公望,他工书法,通音律,善散曲,尤精于画山水,其画对明清山水画的影响甚大。明代,有广东农民起义首领黄萧养,曾率众十余万,船千余艘,围攻广州,称顺民天王,年号东阳,历时年余;还有学者黄绾,女文学家黄峨,因弹劾魏忠贤擅权而受酷刑致死的御史黄尊素,南明礼部尚书黄道周。明、清之际有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学问极博,对天文、算术、乐律、经史百家以及释道之书,无不研究,尤以史学上成就最大,与孙奇逢、李颙并称三大儒。清代有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黄慎,科学家黄履庄,围棋国手黄龙士,篆刻家、书画家黄易,戏曲家黄文旸,诗人黄景仁、黄遵宪,藏书家、校勘家黄丕烈,主张严禁鸦片的刑部侍郎黄爵滋,经学家黄以周,太平天国将领黄文金,厦门小刀会首领黄位。近现代有教授、作家黄人,新闻记者黄远庸,民主革命家黄兴,川剧作家黄吉安,音韵训诂学家、文学家、教授黄侃,小说家黄小配,诗人黄节,作曲家黄自,平江起义领导人之一黄公略,象棋名手黄松轩,无产阶级革命烈士黄静源、黄大鹏、黄励(女)、黄道。

    黄姓在海外及台、港、澳地区也不乏名人,例如:美国有喜瑞都市长黄锦波;印度尼西亚有食油大王黄奕聪,在“世界华人亿万富豪榜超级富豪榜”排名第7,拥有财富超过60亿美元。被列入“超级富豪榜”的还有新加坡的黄祖耀、黄廷芳、黄子明,他们的排名分别是第19、第27、第49,拥有财富分别是40亿美元、30亿美元、20亿美元。被列入“世界华人亿万富豪榜”的有:印度尼西亚的黄双安、黄惠祥,马来西亚的黄文彬、黄植濂,菲律宾的黄登士家族、黄明顶家族,新加坡的黄加种,台湾的黄世惠,香港的黄新、黄克竞、黄克立、黄玉郎。

    黄姓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华姓氏中名列第8,占全国汉族人口的2.23%,分布很广,主要集中于长江以南地区。广东、四川、湖南、广西、江西5省区黄姓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56%,其中以广东为最,该省黄姓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19%。黄姓不仅是汉族大姓,而且在历史上多次民族大融合中有不少人融入少数民族。汉、晋时期匈奴屠各部有黄氏,居河西。唐代有黄少卿、黄少高、黄少温,为邕管(故治在今广西南宁)蛮。唐代突厥人姓突骑施,后改为黄、黑二姓。金时女真人移刺氏(即耶律氏),汉姓为黄。明、清时云南丽江府石鼓土把总有黄姓,为藏族。清代满洲八旗姓黄佳氏、乌雅氏、伊喇氏等,后均改为黄氏。清代高丽人及今朝鲜族有黄姓。景颇族曾行氏,汉姓为黄。裕固族西喇氏、哈尼族埃拉氏,汉姓均为黄。台湾土著、赫哲、仫佬、布依、土家、蒙古、保安、东乡、白、回、京、苗、瑶、彝、黎、侗、壮、水、蛋等民族均有黄姓。犹太人中也有黄姓。

    台湾黄姓,在日本侵占台湾时期曾被迫改用日本姓共田、武田、守田、友田、横田、幸田、广田、广潮、广江、广内等,直到1945年台湾光复后才奉命全部恢复黄姓。台湾土著在日本侵占台湾期间曾被迫使用过日本姓高山、木下,至台湾光复后,奉命重新选姓,选择了黄姓。作者:谢钧祥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信阳固始:客家人播迁路上的圣地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