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能够看到新旧拼接,有修补过痕迹。旧石颜色沉黯泛黄,其上雕龙夭矫生动,盆景牡丹枝茎柔挺,有神韵。新石色白,雕刻浅浮平板,韵味差远了。
望京楼可称辉县的老地标,民谚传说很多,比如“卫辉有个望京楼,半截插在云里头”。言其高大。“望京楼,实难修,活着来,死了走。一人喜,万人忧,天碰地,一同休”。言其修时艰难。这楼虽潞王自费,但徭役仍是扰民。
卫辉民间传说中,这楼与赵氏与李氏皇太后,皆有干系。
相传潞王21岁离母,日思夜想,要建高楼好看到远在北京的母亲。他从十多个县调来民工一万多名,日夜修建,用了百余名监工,民工常被打伤打死。
赵次妃知道修楼太难,想了个法儿,派身边人在远处小山头上连夜建了一间精致房子,派侍女扮成太后模样梳妆。之后她带潞王登楼去看,云雾缭绕中,假太后忽隐忽现,潞王以为看到了母亲,停止修楼。
这则传说让赵氏形象进一步得到美化。新乡卫辉两地百姓,还是对她有朴素好感。偌大王府灰飞烟灭唯余一楼,这楼,也被认为是赵氏善行的体现。一个美丽善良(至少在民间传说中)如赵氏的女子,算得上虽死犹生了。
拓城气泄,知府建塔保文脉
潞王府设在卫辉,它对卫辉的影响理当很深。
话说当年卫辉小城仅6里多,想容纳潞王府,只有开拓城池。工程开建时,黄河以北“是年大旱,明年又大旱”,饥民汹汹,工程又浩大,政府特调颇有名声的周思宸为卫辉知府。
周知府在修建中开了东门,之后马上下令在所开东门建了镇国塔,又叫灵应塔。
这塔离望京楼不远,两者相离仅1公里左右。塔建在宽阔主干道建设路上。建设路为东西向,500米外便可见此塔玲珑钻天。建设路自西向东延伸到塔前时,用一个街心花园把塔包了起来。
这座塔,系七层楼阁式砖塔,高32米多,平面呈六边形,全用青砖砌筑。塔身每层呈规律性收减。塔内还有21个佛龛。
塔内自下而上每层都有塔心室,整个塔道绕塔心室自下而上呈顺时针螺旋形,登105级台阶可至塔顶。塔顶外部,有孔雀蓝琉璃瓦覆盖,塔巅处装有塔刹。此塔为“省保”,保存完好,它的出现,如同神光离合的一笔,令整条街都生动起来了。
当年周知府为何要建此塔呢?
据清代《汲县志》记载,“郡城筑自东魏……先是旧缺东门,土人以为瓮形,西北为瓮口,东西为瓮底。一以引受,一以敛藏,风水完固,以故有明二百年来,递至嘉靖年间,科甲联翩,官望显赫,载在旧乘可考。迨潞藩之国拓城,南面开东门,遂渐至寥落,闻其时边有大蛇数百条向正东腾空而去,大蛇龙象也,蛇走气泄。”同时期的《汲县学宫迁移碑》也有类似记载。
记载很好懂,不需翻译。因卫辉开了东门,泄了科甲蝉联之气,自兹“历四十年人文不振”。这座塔,是周思宸为提振卫辉人文之风而建。
自卫辉至新乡,自王府至王陵,自生到死,自盛而衰。潞王在很短的半径内完成了轮回。他曾富贵至极,却饱受乡人诟病,反不如他身边的一个妃子,长久地被老百姓念诵。赵次妃的传奇,也许还将一直被讲述下去。(全文完)【原标题:潞王与赵妃,卫辉到新乡的生死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