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乡 >> 传统文艺 >> 文艺赏析 >> 浏览新乡

黄河故道祥符调悠扬(下)

2013/10/29 15:24:34 点击数: 【字体:

黄河故道祥符调悠扬(下)
阎立品先生植根梨园60年
黄河故道祥符调悠扬(下)
阎立品(右)拜师梅兰芳 左为新凤霞
黄河故道祥符调悠扬(下)
祥符调演出现场
黄河故道祥符调悠扬(下)
瞻仰豫剧大师阎立品故里
黄河故道祥符调悠扬(下)
孙延德先生之墓
黄河故道祥符调悠扬(下)
阎立品故居

  
    大批粉黛佳人纷纷走上舞台,真正打开了女角的新局面,使豫剧祥符调走上辉煌之路。有“豫剧皇后”、“河南梅兰芳”之称的一代戏曲大师陈素真,更使豫剧祥符调走向了巅峰的序幕。

    正值妙龄的祥符调传人阎立品为拒绝给日寇和汉奸演戏,断然将一头青丝剃去,拒不登台,以彰民族气节。

    1911年,一场决定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辛亥革命在神州大地上蔓延。与此同时,中原地区的众多戏班纷纷走出农村,一边呐喊,一边追求,踏出了迈向城市的脚步。当时,清河集许门组建的天兴班向有关部门申请,情愿按例纳捐缴税,或“准试演三个月”进剧场演出。由此看出,街巷、胡同、村落里的“土台子”已经不能满足祥符调社班的演出需求了。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茶社”(戏院)在开封府兴起,为祥符调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场所和组织形式。据传,当时开封城中属义成班在“茶社”中的演出最为火爆,公义班、公兴班在各“茶社”中的演出也是频繁不断,充分显示出市民对这种原来的“杂戏班”走进大剧场的认可和欢迎。不久,天兴班从清河集到开封演出,一时间满城轰动。此后,祥符调成为河南各大城市剧场的“主角儿”,并逐步衍生成为豫剧文化,大批的豫剧名家开始涌现,清河集便成为了众多豫剧名家的摇篮。

    粉黛佳人承台梁 中州神韵名远扬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大批优秀的女演员打破封建思想的陈规陋习,登上了豫剧的大舞台,并成为各大班社的台柱子,尤其是豫剧五大名旦中的陈素真、马金凤、阎立品的先后亮相,开启了豫剧祥符调走向鼎盛的标志。在祥符调发展的初期,净角和旦角一直由男演员来饰演,女性上舞台犯大忌,要烧香、放炮,杀鸡洒血祭台,方能破“晦气”。尽管在“反串”表演的男演员中亦不乏佼佼者,但直到著名的祥符调导师、晚清时期的顶门老旦孙延德先生力排众议,招收陈素真、王守真、张玉真3名女弟子开始,才有大批粉黛佳人纷纷走上舞台,真正打开了女角的新局面,使豫剧祥符调走上辉煌之路。

    孙延德,艺名“白酥瓜”、“白菜心儿”,清同治四年(1865年)出生于封丘县应举镇邵寨村。他7岁学艺,10岁随父逃荒至山东菏泽,入科班学艺。3年后艺成,至祥符县公兴班搭戏,因他扮相俊俏、嗓音甜润,走场如弱柳扶风、婀娜多姿,唱腔清脆甜美、珠圆玉润,深受观众喜爱,送其外号“白酥瓜”、“白菜心儿”。有俗谚流传说:“宰了骡子卖了马,也要见见‘白酥瓜’。”“要听就听梆子曲儿,要看就看‘白菜心儿’。”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新乡日报 2013年10月18日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大泉村的“怀梆武旱船”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