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新乡 >> 传统文艺 >> 文艺赏析 >> 浏览新乡

李树建欲树豫剧“李派”

2013/4/16 14:31:17 点击数: 【字体:


    说到豫剧,人们都知道有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阎立品、马金凤“五大名旦”,但生行有哪些流派和名家就不太清楚了。直到看了豫剧《程婴救孤》,发现河南省豫剧二团的主演兼团长李树建很出色。前不久在京举行他的声腔艺术研讨会,专家们指出其可以发展成为豫剧“李派”,可改变豫剧的这种阴盛阳衰的局面,很为他高兴。

  豫剧分豫西调和豫东调两种声腔,前者悲凉,后者高亢。李树建是“豫西派”的杰出代表,从艺20多年来,他先后主演了《大登殿》、《清风亭》、《乡村警官》等十几部优秀剧目。他挖掘整理“豫西调”的传统声腔遗产,走访“豫西调”名家,学习其演唱方法、技巧,琢磨用气、吐字和润腔的诀窍,终于自如地掌握了豫西名生王二顺演唱的基本特点和韵味,曾被誉为“小王二顺”。但艺无止境,他又研习了其他豫西名家的演唱风格。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具有明显个性特征的独特唱法,即既有王二顺嗓音洪亮、音域宽广、声韵醇厚的特色,又使原本就擅长表现曲折委婉感情的“豫西调”更加悲壮苍凉。这在他的代表剧《清风亭》中的演唱上表现得非常明显。剧中他饰演勤劳忠厚、命运悲苦的张元秀,唱腔时而高亢,时而低回。高亢时响遏行云,声震屋宇;低回时缠绵蕴藉,宛若游丝。在演唱方法上,既有马连良“衰派”的散淡优雅,又有周信芳“麒派”的苍凉悲壮。豫剧《程婴救孤》中,李树建简约了程式化的表演,使唱、念、身段更加生活化,特别是剧中的“失子”和“十六年”两大段唱,兼用“轻声”、“气声”,实为哭唱,前者哭别人,后者哭自己,悲痛欲绝却未见号啕,不胜凄苦却没有声嘶力竭,把无限的悲情化作干涩的雨与颤抖的风,点滴撕扯着、浸润着观众的心。《程婴救孤》,荣获了“文华大奖”、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剧目和第10届“五个一工程”奖等,李树建也被中宣部确定为“四个一批”人才。

  许是总演悲情戏中的老人,生活中的李树建也老是皱着眉头,显得十分苍老,45岁的他看上去像花甲老人。他自嘲地说是“过苦日子过的,带团累的。”的确,他的从艺之路坎坷、艰苦。出生于困难时期,先天不足的他被父亲扔到菜地里,险些夭折。15岁时奔走报考省内各剧团,没钱睡旅店,只好在车站过夜。1985年来京投考中国戏曲学院,在小旅店给人打杂换取免费居住。2001年任河南豫剧二团团长,翌年排《程婴救孤》时,账面上只有800元钱,剧团险些解散。但李树建是个能吃苦的人,也是个好学的人。1985年,他拜京剧马派名家马长礼为师,学得马派的精致做工,并克服一切困难排演《程婴救孤》,直至该剧成功,一个戏救活了一个剧团。专家们认为,李树建创造了一种朴拙中见精巧、自成派系的演唱风格,泣声而吟、吞声而歌,撼人心魄,可以说在实践中丰富了豫剧的唱腔、探索了豫剧老生的新流派,而且他有自己的代表性剧目,有很多观众传唱,有自己的学生,还有别的剧团移植他的作品,他的声腔表演风格有普及化的倾向,这就是流派的特征,称之为豫剧须生“李派”是非常合适的。

  李树建目前已是河南省剧协主席,但他似乎并不想马上称派。他透露,接下来他要排演《苏武牧羊》,与《清风亭》和《程婴救孤》组成悲情三部曲,以丰富自己的代表剧目。【原标题:李树建欲树豫剧“李派”】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苏丽萍 2007-09-2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